一、 名词解释。
学习:指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改变行为的历程,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广义的学习指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合理持久的变化。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有意义学习:意义学习就是把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和联系,一般只是那些使个体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同化:由皮亚杰提出,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陈述性知识: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形态、内容及变化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
程序性知识: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
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成就动机:在个体成就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励个体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或重要的工作乐意去做并且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归因: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进行推测而后决断的过程。
建构主义;最早由皮亚杰提出,认为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学习就是学生自己和外界环境进行意义构建的过程。主张新知识是构建于旧知识基础上,新旧知识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知识的主观主义知识观。
合作学习: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根据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认可的互助性学习。
二、简答或论述。
1、什么是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何特点?
学习是指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改变行为的历程,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学生的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一定世界观与社会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特点为:
1)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2)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3)有一定的被动性。
2、简述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的学习理论,并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
桑代克用科学实验的方式来研究学习的规律,提出了联结主义学习理论。通过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动物(包括人)通过不断地尝试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从而不断减少错误的过程。他把自己的观点称为尝试错误理论,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效果律、实验律、准备律。提出学习律要在具体实施中考虑个体差异,学校工作应努力消除差异上的问题和进行职业指导。桑代克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用动物研究学习的人,他揭示了动物试误学习过程,用刺激——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结取代了传统联想主义观念之间的联想。
他的“学习无需意识参与“的观点,受到后来行为主义的关注,但机械论观点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斯金纳进一步发展了刺激——反应学说,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他认为形成操作条件反射的关键在于强化,而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主张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原理的基础上设计程序化教学,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对学生作出的每一个反应,并对学生作出的正确反应予以正确的强化。他的理论对后来的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发展,以及行为矫正产生了极大影响。
班杜拉致力于社会学习理论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强化与认知的结合,学习动因由行为、个人、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可以通过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等方式的来影响学生行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现过程、动机过程。
观察学习理论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和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对学习理论的发展有极大意义,影响了后来教学情境的发展。
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有哪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新知识是构建于旧知识基础上,新旧知识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知识的主观主义知识观。其研究取向主要包括皮亚杰的自我构建取向、维果茨基的社会构建取向、当今的“意义构建“取向。强调学习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努力通过自己的活动,构建成自己的智力的基本概念和思维形式。
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供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5、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何主要区别?
1)侧重点不同:接受学习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发现学习则强调**过程。
2)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在授受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
3)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只需直接把现在的知识加以内化,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在发现学习中,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己的**活动归纳结论,再把结论归纳到认知结构之中。
4)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起主导、控制的作用,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而不控制具体的学习过程。
6、什么叫学习的迁移?几种学习迁移理论是如何解释迁移的?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早期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认为学习迁移是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官能得到训练的结果。把训练和改进心理官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学习的内容;
2)共同要素说揭露了形势训练说的谬误,指出迁移是具体而有条件的,只存在于含有相同要素的领域。只有当两个训练机能之间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个技能;
3)概括化理论认为两种学习之间的共同成分,认为两种学习活动的共同原理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和认知水平在迁移中的作用;
4)关系转换说则认为有机体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否察觉两个刺激之间的整体关系,强调个体的顿悟能力在概括中的作用。
5)学习定势说考虑的是学习方法的迁移问题,主张通过练习来形成定势以用于学习情境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迁移理论:
1)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论。奥苏伯尔根据他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迁移进行了解释,认为一切有意义学习都是再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产生的。在有意义学习中,学生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进而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奥苏伯尔提出了影响迁移的三个认知结构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
2)罗耶的认知迁移理论。罗耶根据人类虚席和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概括出认知迁移理论的基本理论。学习迁移的形成必须以人类记忆、知识结构的丰富性、学习者的领会作为前提条件。
3)元认知迁移理论。强调认知策略的迁移,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是影响认知策略迁移的重要因素,要注重培养一些高层次技能集合的元认知理论,以更好地时间迁移。
4)基于空间假说的迁移理论。迁移的认知理论强调两个方面:问题空间本身以及用来解决问题的程序或技能。
7、认知结构与迁移的关系怎样?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迁移产生的关键取决于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如果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清晰稳定的,并经过合理地组织,就能促进新的学习内容的学习与保持;反之,就会对新的学习产生抑制作用。认知结构的三个主要变量:
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迁移。提高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增强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巩固认知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迁移的发生。
2)学习迁移进行了新旧知识“同化”过程,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了量或质的变化。
8、促进迁移的条件有哪些?
要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
1)科学编排和呈现教材。教材的呈现应当能体现有序性、概括性、实用性。
2)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措施,把这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
3)发现学习材料的共同性。教师应给学生提供练习认识事物之间同一性的机会,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迁移到其他学习情景中。
9、什么叫做有意义学习?其条件有哪些?同化的模式有哪些?
有意义学习就是把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和联系,一般只是那些使个体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奥苏伯尔认为,要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就必须让学生自由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包括:(1)废除教师中心,提倡学生中心;(2)构建真实问题情境,提供学习资源;(3)学生从做中学和自我评价反馈。
同化的模式主要包括:
1)下位学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在包摄和概括的水平上高于新知识,因而在新旧知识之间构成类属关系。
2)上位学习。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若干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包摄程度更高的知识。
3)并列结合学习。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成并列或类比关系时发生的学习。
10、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关系如何?
区别:1)从基本机构来看,前者是用于说明事物的状况、特点、关系,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后者是用于发生行为的指令,从而对某些信息进行识别或者转换,做出某些动作,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2)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相对静止,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程序性知识相对动态,不易语言表达。
3)从意识控制程度看,陈述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高,程序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低;
4)从学习速度来看,前者学习的速度固然快,但是遗忘的速度也快;而后者习得的速度比较慢,尤其是运动技能,一旦达到熟练程度就不再遗忘。
5)从记忆储存看,陈述性知识的储存呈现非独立的网络性,迁移具有叠加扩充的特性,程序性知识的相互讯呈现独立的模块性,迁移具有序例转移的特性。
6)从测量的方式来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者"告诉"的方式来进行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
联系:1)陈述性知识是获得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的形成以掌握陈述性知识为必要条件。
2)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程序性知识一旦形成会徐进对新的陈述性知识的掌握。
11、如何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学习材料要具有逻辑意义;
2)根据学生的知识贮备确定教学起点;
3)运用直观材料或实际操作;
4)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5)科学地进行比较;
6)使用肯定实例与否定实例。
7)构建概念与规则的体系。
12、什么是成就动机?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指的是在个体成就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励个体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或重要的工作乐意去做并且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 学习基本理论 具体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 教师心理教学系统包括 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 教学环境。活动过程包括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与反思过程。1 正强化与负强化。正强化 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的效率 给予一个好的刺激 负强化 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 不愉快刺...
心理学重点整理
心理学重点。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实验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有目的 有计划地观察被试的表情 动作 言语 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条件反射 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心理发展 广义指从受精卵开始到衰老的心理发生 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狭义是...
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 导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认知过程 感觉 知觉 想象 思维 记忆。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 动机 兴趣 理想 信念 价值观。个性特征 气质 性格 能力。心理学的性质 既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社会学科。科学心理学时期 1879年 冯特 德国莱比锡大学 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