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心理学概念:是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其本体学科是心理学。【★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①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学和**学的研究问题②研究如何解决疾病发展、**与**过程**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③研究在医疗过程中,如何建立人性化的医患、护患和其他人际关系,减缓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应激等④研究医疗技术领域中涉及的各种心理学问题⑤涉及许多医学有关的基础研究和其他相关基础学科的研究。
【★3.近年疾病谱变化特点:一些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猝死等逐渐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各种适应不良的行为和精神疾患也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4.心理学在医学中的具体应用:①防治心身疾病②解决伤残、缺陷、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③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④对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保健⑤心理咨询与心理**【★】
5.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原则:①心理与生理统一的原则 ②定性与定量统一的原则 ③系统原则 ④客观性原则 ⑤发展原则【★】
6.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强调疾病与个体的生物学变化的相互关系,强调一种疾病必然能够从生物学的角度找到一种原因(如感染)。
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明确指出人同时具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强调心理和生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强调人的社会属性,个体生存的环境与所接受的文化熏陶对其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强调个体的心理因素在适应和调节的活动中具有能动作用。
【★8.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生物学因素(内部和外部);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文化,道德)。
9.医学模式概念:是指医学中的一种主导思想,是对某一特定时期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它影响着医学工作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必然对医学工作的结果产生影响。
10.意识:是一个包含多种概念的名词,其涵义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注意等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内在的)与环境中的人、事、物变化(外在的)的综合觉察与认识。
就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意识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方面的心理过程。
11.意识的特征:意识的存在性,能动性,统一性,界限性。【★
12.感受性:我们将感受器对刺激的敏感程度(感觉的灵敏程度)称为感受性。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感受性的高低与阈限的大小呈反比关系。
13.感觉,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机体的感觉器官对环境变化(刺激)的反应,是人对刺激的基本形式的最初体验。其基本特征是: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觉的适应;感觉的相互作用;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特征】
14.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及其外部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或者说是感觉器官与大脑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解释、分析和整合。其基本特征是:
知觉的相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组织性。【★特征】
15.思维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在对感知觉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以后,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间接、概括的反映过程。【★
16.思维的过程包括:①对感觉知觉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的过程②对分析、综合以后的信息进行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③在比较、抽象和概括的基础上得出概念的过程④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又得出新的概念的过程。
17.思维方式分类:根据思维方式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分类——聚敛性思维;扩散性思维。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分类——习惯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18.记忆:是指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或回忆)。【
19.记忆过程:①识记:
指个体获取经验,记住事物的过程②保持:指对识记材料进行加工、系统化、概括并掌握它们的过程③再认和重现(回忆)④信息处理过程(编码,存储,检索或提取)。【
20.记忆的分类:按记忆内容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按记忆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分——感知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外界某种事物或自身的指向和集中。
22.注意的基本品质: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单位时间内注意到的事物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之中的特性,保持的时间越长,表明注意的稳定性越好)和紧张性(指注意集中的程度);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注意的转移(个体有目的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2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①情绪与人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而情感则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情绪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往往由当时的情境引起,情绪一般是不稳定的,而情感一般不受情境影响,不为情境左右,具有稳定性、深刻性;情绪比较强烈,具有较大的冲动性和脚明显的外部表现,例如狂热的欣喜等,而情感体验常常比较弱,且一般不带有冲动性,例如荣誉感,责任感,正义感等。
【★24.情绪状态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情绪活动在强度、紧张水平和持续时间上的综合表现。可分为心境(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具有渲染性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激情(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和应激(个体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产生的极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25.社会性情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起因于社会文化因素,体现着人所特有的社会性,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状况,并对人的社会行为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分为道德感(评价他人或自身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理智感(是在人的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和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认识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求相联系的)和美感(指人们按照个人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人的行为和艺术作品予以评价时产生的情感)。
26.情绪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成分,通过3条途径直接关系到个体的躯体健康:①通过自主神经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影响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②通过边缘系统影响内分泌代谢功能③通过激素作用于免疫细胞相应受体,影响人体免疫功能。
27.意志: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验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8.意志的特征:①意志行动有明确而自觉的预定目的②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③意志行为往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三个基本特征相互关联:明确而自觉的目的是意志行动的前提,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克服困难时意志行动的核心。
29.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
30.人格:是指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的成长过程中,经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的稳定而独特的身心结构。
其特征有:人格的稳定性与可变性,人格的独特性和共同性,人格的完整性,人格的复杂性。
31.需要:是指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当出现某种生理或心理不平衡时,为了恢复平衡或达到某种新的平衡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倾向。【※
32.需要的层次:(从下到上)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3.马斯洛需要理论的基本观点:个体只有在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情况下,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如果较低层次的需要一直处于不满足的状态,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不容易产生。作为脱离了动物界,并与动物界有着本质区别的人类,既有生物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且这两种属性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因此各层次需要相互重叠,在高层次需要发展后,低层次需要继续存在。各个需要层次的衍生和个体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34.动机:是驱使个体从事某种活动,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35.动机冲突的类型:双趋式冲突(两个目标同时出现,并对个体具有同样的吸引力,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个体无法同时实现两个愿望时,在心理上出现的难以取舍的斗争,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双避式冲突(同时出现两件可能危及个体的事件,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个体只能回避其中之一,即个体只有忍受其中一个不利因素,才能避开另一个不利因素,如前有悬崖后有追兵),趋避式冲突。
(对同一事物既有亲近或实现它的愿望,又有避开或不让其发生的愿望,如爱吃甜食者**)
36.挫折:心理学上将这种因指向目标的行动受阻而无法达到预定目标时所产生的认知偏差或情感反应称为挫折。【※
37.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为了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以及适应环境而采用的一种潜意识的策略。
38.成熟型心理防御的方式:①升华(将潜意识中某种不能直接表达、不为社会所认同的动机、欲望和感受,导向能被社会广泛认同和接受的目标和方向上去,如司马迁的挫折与《史记》的成就,是最具有积极意义的建设性和创造性的防卫机制)②幽默(自我解嘲,是一种成熟的积极的防卫机制)③压抑(对人是有害的)
39.性格: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个体在活动中与特定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格的核心特征。【★
40.性格的特征:态度特征(指个体对待事物的心理倾向),意志特征(指个体对自己行为自觉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情绪特征(个体在对情绪的控制和调节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理智特征(个体认识活动的特点和风格)
41.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42.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普通能力,是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特殊能力(专门能力,是为完成某项专门活动所必不可少的能力)
43.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易变性,稳定性及指向性。【★
44.气质的基本类型及其表现:
胆汁质——精力充沛,情感发生快而强烈,易于冲动,对人直率、热情,心境变换剧烈。
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好与人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兴趣易变。
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外露,注意力稳定但难于转移,善于忍耐。
抑郁质——孤僻,行动迟缓,情感反应慢而强,善于观察别人不易察觉到的细小事物。
45.气质与神经活动类型:强而不均衡型兴奋占优势(兴奋型)——胆汁质;强而均衡灵活型(活泼型)——多血质;强而均衡不灵活型(安静型)——粘液质;弱型(抑制型)——抑郁型。
46.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作为主体和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包括对自己感知觉、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对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尤其是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意识,以及对自身机体状态的意识。【★
医学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讲绪论。医学心理学 medical psychology 是研究心理社会因素 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科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的交叉学科。学科性质 既是自然科学,也属社会科学 研究对象 心理行为 健康和疾病三者间的关系。重在心理因素的研究 医学模式的转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spiritualism me...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1.医学心理学 1879年冯特 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以及疾病的发生 发展 诊断 预防与护理中的作用的科学。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 a认知过程 感觉 知觉 记忆 想象 思维等 b情感过程 c意识过程。2个性a个性倾向性 需要 动机 ...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1.医学心理学 1879年冯特 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以及疾病的发生 发展 诊断 预防与护理中的作用的科学。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 a认知过程 感觉 知觉 记忆 想象 思维等 b情感过程 c意识过程。2个性a个性倾向性 需要 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