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心理学:(2023年冯特)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是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预防与护理中的作用的科学。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 a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 想象、思维等
b情感过程
c意识过程。
2个性a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b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某一时代的心身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集中反映,是医学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三种医学模式(按时间顺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目前,医学模式正处于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化阶段。
3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颜色、形状、气味、软硬、轻重等)的反映。如:
老师上课用粉笔在一块方方的物体上写字。在感觉阶段还不知道这“方方的物体”是什么。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如:老师上课用粉笔在“方方的物体”即黑板上写字。在知觉阶段已经知道这“方方的物体”是黑板了。
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只选择刺激物中的少数作为知觉对象,其它则成为知觉的背景,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军事伪装、找不出熟悉文章的错别字);整体性(把知觉对象看成完整的统一的整体,如:有柄的杯子打掉了柄,我们还是认为他是杯子);理解性(根据已有的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回答知觉的事物是什么。
如:根据头痛、鼻塞、鼻涕、喷嚏、恶风寒、发热等表征,概括出“感冒病”。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发生了变化,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不变。
如:在5米和10米看同学,感觉不出身高体型等变化。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p51
4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过程:识记(信息编码过程,据目的分无意、有意;据材料分机械、意义)
再认和回忆是记忆要达到的目的,是识记与保持的表现及结果。按照提取信息的程度不同而分为再认和回忆两种方式。
再认是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被认识的过程。
回忆是把以前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它可以是有意的(随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不随意的)。
分类:按照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按记忆信息的加工方式或保持的时间长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的三阶段模型。
1.感觉记忆:也称感觉登记,是记忆过程的开始阶段。一切输入记忆系统的信息,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的活动产生感觉和知觉。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一般可以保持信息1分钟左右。如果没有经过复述强化,则很快消失。
3.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可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错觉:对外界事物所发生的歪曲感知,是部正确的知觉,生理、心理性。
幻觉:在没有相应的刺激作用于感官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
5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是错误的再认或再现称为遗忘。
遗忘规律:p61
7 情绪状态是情感在实践活动中不同程度的体现。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和持续性,可以把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情绪状态分为:(一)心境(二)激情(三)应激
情绪三因素说:p76 情绪的作用p78
8需要: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9动机(motivation)定义:指引起核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冲突的种类(形式):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10意志基本特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是意识活动的核心、以随意活动为基础。
意志品质的描述: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
不良的意志品质:①自觉性差:对行动的目的、意义认识差,做事动摇、缺乏信心、盲目轻信他人、屈从环境影响,缺乏独立性及首创精神。
②果断性差:缺乏遇事采取果断决策的能力,优柔寡断或草率决定。③坚韧性差:
遇到困难不能克服坚持,行动不能达到目的,而虎头蛇尾。④自制力差: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情绪,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约束自己。
11我国心理学界一般把个性的概念表述为: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面貌,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一般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整体性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面貌,因此个性的整体性强调个性的诸方面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影响,彼此制约,不可分割。
2.个性的独特性在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身上,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及独特的心理倾向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个体不同于他人的心理面貌,这就是个性的独特性。
3、个性的稳定性个性是在一个人出生后,经过社会生活实践逐步形成的,因此它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面貌,这是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社会性。
4、个性的社会性可以理解为体现在个人身上的社会化过程或角色行为。
5、个性的倾向性本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对事物不同的态度体验以及各种行为模式上,这是个性的倾向性。
12能力(ability):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在活动共中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其高低影响活动的效果。
能力的个体差异能力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
1)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体之间可以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
2)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发展的水平和能力表现的早晚方面。
13气质(temperament)是指一个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称之为“脾气”或“性情”。
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p99
14气质与性格的关系p102 16心理测验:p136 按目的分类,常模、信度、效度p140-141
15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结构。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三个层次:潜意识、意识和前意识
潜意识(unconsciousness),也叫无意识。这个词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另一个是指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
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
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部分
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之间所保持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四、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系统所构成。
1.本我本我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它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自我和超我都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本我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 。
2.自我个体出生后,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自我。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自我是处在本我、超我和外在环境之间的中介物。
3、超我超我即道德化了的自我,即通常讲的良心、理性等。它是人格结构中最高的监督和惩罚系统。
人格的三个系统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作用构**格的整体。其中:
本我是人格中的生理成分,自我是人格中的心理成分,超我是人格中的社会成分。
在弗洛伊德看来,如果这三个系统保持平衡,人格就得到正常发展。
三个系统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往往产生焦虑,导致精神病和人格异常。
17健康:指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的完满状态。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也称心理卫生,指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青年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1.自我拒绝 :自我拒绝归是自我意识畸形发展的产物。
2. 社交障碍 3.恋爱和性的问题 4.学习问题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1.医学心理学 1879年冯特 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以及疾病的发生 发展 诊断 预防与护理中的作用的科学。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 a认知过程 感觉 知觉 记忆 想象 思维等 b情感过程 c意识过程。2个性a个性倾向性 需要 动机 ...
医学心理学重点整理
1.医学心理学概念 是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其本体学科是心理学。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 学和 学的研究问题 研究如何解决疾病发展 与 过程 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 研究在医疗过程中,如何建立人性化的医患 护患和其他人际关系,减缓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应激等 研究医疗...
医学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讲绪论。医学心理学 medical psychology 是研究心理社会因素 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科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的交叉学科。学科性质 既是自然科学,也属社会科学 研究对象 心理行为 健康和疾病三者间的关系。重在心理因素的研究 医学模式的转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spiritualism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