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据医学模式的转变**学习和研究医学心理学的意义。
医学模式是指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根据医学的发展历史,可将医学模式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在古代原始社会,医学是在与迷信和巫术的不断斗争中诞生和发展的,西方则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其理论来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体内部脏腑的相互关系。
西方则以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文集”为代表,提出体液学说。第二阶段是生物医学模式,从公元。
十四、十五世纪起,西方医学摆脱了宗教的禁锢后对有生命活动的生物体进行了实验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奠定了现代医学的基础,也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把医学还原到人体细胞分子基因水平,只看到局部,忽略了整体,忽视了外界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第三阶段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把曾对疾病产生巨大效果的生物学成果、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成果结合起来,从人的个体及群体等方面综合考虑健康问题。
第四阶段是整体和全息模式。提出“健康是整体素质健康,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者的结合才是健康,疾病是整体素质不好,主要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导致。意义:
一、它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确立了整体医学观。(一方面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了医学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另一方面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又能促进和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二、有助于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适应临床实践的需要(在未来的医疗服务中,在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中,医学心理学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医学生应好好学习心理学,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未来的医学实践的需要)三、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增进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是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达到良好的**效果的前提;不仅有助于了解病人,把我病人的人格特征,还可以帮助自己,完善自己的性格,协调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2、简述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心理是人在活动中大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1)心理是脑的机能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决定其功能的复杂性。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都**于客观现实;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心理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心理是人在活动过程中的一种能动的反映过程,人的心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为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3)心理是本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交互作用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实践而完成的,包括遗传交互论、环境交互论、交互作用论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1、生理的需要(是人脑对自己生命活动所必须条件的反映,它是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包括饮食、温度、排泄、休息、睡眠、健康、性、刺激)2、安全的需要(包括安定、有保障、稳定、可依赖的秩序、法律、保护着的力量)3、社交的需要(主要包括爱和归属的需要,主要表现于与别人的交际、与人的交流与沟通、对友谊和爱情的需要、对某团体的归属感)4、尊重的需要(包括对人的价值和地位的需要)5、认知的需要(对只是经验技能的渴求和对事物的规律进行探索)6、审美的需要(欣赏美、创造美及从中获得美的体验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指力求充分发展和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包括渴求自身的发展、追求高峰体验、把个人幸福与整体幸福结合)。
4、情绪的基本生理模式。阿诺德认为情绪与个体对事物的评估相联系,这种评估是在大脑皮层上进行的,情绪反应序列为“情景—评估—情绪体验”,即感受器的刺激(r)输送不同冲动,通过丘脑(th)的感受力站(sr),通过神经通路到达大脑皮质,在皮质水平情景被评估(ev),一种特殊的态度在这里形成,皮质态度通过神经通路输送一种冲动的模式,再到丘脑中心交感神经系统的接力站(sns),或通过神经通路到达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接力站(pns),或者两者皆有,于是兴奋发放到血管(biv)和内脏组织,从外周而来的不同的冲动,通过丘脑的感受接力站由神经通路达到皮质,在这里形成对内脏变化的感觉(s),即情绪体验。
5、试述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认为经典条件反射是一种应答行为,而日常生活中可观察到的行为大都属于操作行为,操作行为就是经过操作条件作用形成的行为反应,它是一种自发反应。即人或动物在某一情景里可能会做出许多动作或活动,一旦某一活动或动作受到强化,如得到食物奖品等,那么人或动物就可能重复这个动作,如经过多次强化,这个动作就可能与其强化物建立联接,这个动作就可能变为经常性的,这就形成了操作条件作用。斯金纳认为,行为的控制,关键在于强化作用。
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那些能够促进行为反应出现的刺激,负强化就是那些能促使行为终止的刺激。负强化在行为塑造中的作用是暂时的,而正强化的作用是主要的。操作条件反射重视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的作用,任何与个人需要相联系的环境刺激,只要反复出现在某一行为之后,都可能对这一行为产生影响。
人类的许多正常或异常行为反应,皆可以有操作条件反射机制形成或改变。
6、试述四种气质类型与四种神经类型。
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征在后天行为方式上的表现。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希波克拉底认为人有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
1.多血质:表现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热情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兴趣和情趣容易变换,具有外倾性,这类人情绪发生迅速易变,如贾宝玉孙悟空小燕子2.
粘液质:安静稳重情绪反应慢,情绪不易外露善于忍耐注意力稳定但难以转移,内倾性,这类人情绪发生缓慢平静容易抑制,如薛宝钗宋江3.胆汁质:
表现为精力旺盛脾气急躁,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剧烈热情直爽外倾。这类人情绪发生迅速强烈持久,如李逵张飞。4.
抑郁质:表现为情绪体验深刻,孤僻行动迟缓,具有很高的感受性,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内倾,多愁善感,如林黛玉。大多数人的气质类型是混合型的。
巴浦洛夫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分为四种,并与盖伦的气质类型相对应。胆汁质---不可抑制型。多血质---活泼型。
粘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抑制型。巴浦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心理行为表现。
7、行为**的常用技术。
1)交互抑制法:在引起焦虑的刺激存在时,造成一个抑制焦虑的反应,就能消弱刺激和焦虑之间的关系。(2)系统脱敏法:
主要用于各种神经症症状,如恐惧、焦虑、强迫等,有三个部分组成,即放松**,建立情绪强化层次,实践想象性脱敏。(3)操作性行为矫正:(步骤:
确定靶行为,选择强化物,制定强化程序,渐进地奖励出现的目标行为。(4)厌恶**:是指适应不良行为出现时,给患者以负强化来消除这种行为,但同时鼓励患者去实践那些适应性行为,并给予相应的正强化。
8.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1.人格有三个组成部分,他们互相影响,构成大量复杂的人类行为。他们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2.本我是原始的人格组成部分,也是唯一与生具有的部分。它包括了人各种所有遗传的本能和原始的部分,遵循快乐原则。
3自我是由本我演化而来的,它利用本我的一部分能量达到自身的目的。自我过程帮助保证本我的冲动在考虑到外界要求后得以有效表达。因而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自我的功能实际上就是阻止本我草率行事,让他通过检验,以现实合理的方式满足需要4.超我体现了父母和社会的价值。它决定是非,追求完善而不是快乐,超我遵循的是至善原则,超我有彼此联系的三种功能:
首先他试图完全抑制被社会或父母谴责的本我冲动。第二,他迫使自我从道德,而不是从理性出发采取行动,第三,他试图使人们的理想言辞和行为都达到绝对完美。超我的特点是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因而能对个人的动机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是人格达到完善程度5本我过强的人会只顾自己满足,而根本不考虑其他人的利益。
一个超我过强的人会时刻有内疚体验,并以令人难以忍受的方式待人处事,健康的人格应是三种成分通过相互影响达到相互平衡。
9、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很多,不外乎有两个因素:遗传素质和环境教育。二者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遗传因素是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和自然条件。
环境与教育在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二者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发生交互作用。。智力受遗传的影响很大:
血缘关系越近,智力的相关性就越高,反之越低。气质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遗传的制约和影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的生理基础,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具有遗传学基础,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表现出来的,气质是以遗传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基础,由后天的生活环境塑造而形成的。性格,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这些性格特征,都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密切相关,智力和气质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环境和教育因素对性格影响较大。
智力中的特殊能力受后天环境及个人的努力影响较大,从情商的角度来看,良好的性格比智力更重要。
10、构成应激的因素。
1应激源:是指引起应激的客观条件或情景刺激。应激源分为家庭方面因素,工作方面,和社会环境方面。
应激源可以用社会在适应评定量表来定性定量分析2应激的中介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应激源普遍存在,任何人也无法避免,然而,一些人反映强烈,一些人则反应良好。原因在于应激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格特征如认知评价,价值观念,应对能力等作为中介因素都会影响应激反应的结果。
3应急能否导致疾病或何种疾病,这与应急者机体的生理始基有关,而生理始基又与遗传素质及生活方式有关4总之,社会刺激能否引起有机体的应激状态,引起多大强度的应激反应,以及是否导致疾病的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即应激源的强度。应激的人格特征及生理始基等。
生理始基构成了某种应激的易激惹型和某种疾病的易罹患性,应激者的人格特征是应激反应模型的基础,如果社会刺激达到一定强度,就会引起主体的应激,如果这种应激源对应激者太强而久,应激源就对某种疾病起到了扳机作用,这种扳机作用的力量是可以积累的,当应急过程的多个因素在时间和空间达到叠合时,就可能患身心疾病或精神疾病。
11、讨论冠心病的社会心理因素?
冠心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但是发病原因不十分清楚,不过近几十年来的**学研究己肯定了一些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症、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心理社会因素也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
1)心理应激与冠心病:大量证据表明,丧亲同健康恶化及很快死亡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有人调查,在事业上有过四次或更多的重大挫折者,比未受重大挫折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4倍。
2). a 型行为与冠心病:a型行为类型的主要特征有过分的抱负、固执、好争辩、急躁、紧张、大声说话、匆匆忙忙及具有攻击性等。
a型行为类型者易患冠心病的机制是在不良的应激,如沮丧、压抑或愤怒,亦或在从事竞争性的任务时体内ne的浓度明显增加。过量的ne持续作用于细胞膜受体,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及血小板粘性和聚集性增加,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同时高浓度的ne可使txa2与pgi2的平衡失调,加速血栓形成和促进冠状动脉痉挛,进一步发展出现心纹痛、心梗、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碎死等并发症。
3) 应激a型行为类型与冠心病的并发症:应激与变异型,心绞痛、应激和心肌梗死、a型行为类型与碎死。
4)通过心理**(心理咨询或医学心理会谈,社会支持**、认知行为**和综合性心理**)可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血液粘稠度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性减少,高密度脂蛋白增加等,并对矫治a型行为的aiai反应有积极作用。
12.神经症与心理冲突*
1)神经症是一组没有器质性病变由于病态的心理冲突而使之长期处于痛苦之中从而妨。
碍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心理障碍。患者总是面对着两种对立的情绪欲望态度和行为倾向,无法抛弃任何一方或使二者协调起来。二者往往相互加强,形成恶性循环,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是指人格中遗传的本能的欲望和早期的经验,所以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即以立即满足其需要为目的;自我是从本我中演化而来,自我过程就是帮助本我的冲动在考虑到外界要求后得以有效的满足即遵循现实原则;超我体现了父母和社会的价值,相当于人的良心或道德制约,即遵循道德原则。
可见本我的快乐原则与超我的道德原则是矛盾的,而自我根据现实原则既考虑现实的情况,适当地满足本我的冲动和欲望,又考虑超我的道德原则,所以自我充当了协调者的角色。当自我无法协调本我、超我和现实三个方面的矛盾时,个人就会产生焦虑,即神经症性心理冲突。神经症性心理冲突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没有或很少有道德愉快:第二,有很强的违禁性罪恶或个人耻感;第三,未能或很少得到生活乐趣。
医学心理学重点
生物医学模式 采用自然科学的实证加推理的认识论和方 来认识疾病和健康,医疗活动也往往反映出明显的生物科学属性,故 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错觉 是不正确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在客观事物的刺激下产生的。注意的特征 广度 转移 稳定性 分配。思维 间接性 概括性,是认识的...
医学心理学重点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 西格蒙德。费洛伊德。潜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划分为三个层面 意识 处于表层,人们在清醒状态下能够觉察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心理活动。前意识 在意识下面,平时并不为人所知,但集中注意或加以提醒可进入意识。潜意识 处在深层,被压抑着,很难察觉到。人格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
第一节绪论。医学心理学 medical psychology 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医学模式 指我们对疾病和健康的基本看法及态度,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医学研究的方法 对象 范畴和基本对策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