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创立。
一、潜意识理论
1.意识是指与语言(即信号系统)密切相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2.前意识是指当时意识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
3.潜意识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如已经被意识遗忘了的童年时期不愉快的经历、心理上的创伤等。
2.人格结构理论。
1.本我——快乐原则; 2.自我——现实原则; 3.超我——至善原则。
3.性心理发展理论。
1.口欲期(1岁); 2.肛欲期(2—4岁); 3.性器期(4—6岁);
4.潜伏期(6—10岁); 5.生殖期(10-20)
5自我防御机制:
1、压抑2、反向作用3、置换作用4、退行5、投射6、升华。
6评述1.开辟了无意识的研究领域2.开辟了新的心理学的学科领域3.
对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该理论过分强调性本能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性本能的满足与否直接影响着人格的发展。其次,弗洛伊德提出人格发展理论的依据主要来自他个人的诊断经验和自我分析,很难重复验证。
二、行为学习的理论。
1狭义的行为: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并进行科学研究的对象。
广义的行为: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也包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 。
2**。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3.社会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又叫反应性条件反射,它是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形成的。是**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的。
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桑代克)正强化: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刺激出现时的事件。
负强化: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消极刺激的减少和解除时的事件。
惩罚:行为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增加的事件为惩罚。
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 a)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建者。
三、认知理论。
2024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综合了许多不同领域内相互渗透的观点撰写了《认知心理学》一书,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成为心理学领域的又一个理论学派,正式登上了心理学的历史舞台。
的abc理论
a代表诱发事件。
b代表个体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
c代表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2评价:1.认知心理学采用信息加工观点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为心理学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对心理学的发展功不可没 。
2.认知理论借用了计算机科学的模型,揭示了人们在环境中是如何获得信息,如何再现和转换,如何被贮存,以及如何指导人的行为。
四.人本主义理论。
1自我实现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
2 马斯洛和罗杰斯等是主要代表人物。
3评价 :掀起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动。在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心理**诸方面独树一帜,建构了一个新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促进了以人为本的心理**的发展,将**的着眼点放在成长和自我实现上。
局限: 过分强调人性自然因素的作用,忽视社会环境和实践人性中的决定性意义,具有个人本位主义倾向。过分强调主观经验的重要性,缺乏有力的实验分析与佐证。
第五章心理评估。
1.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作出的鉴定。
2方法1.观察法2.会谈法 3.调查法4.心理测验法及临床评定量表。
3过程 1确定目的 2明确问题与方法 3了解特殊问题 4结果描述与报告。
4基本条件。
一)施测条件。
二)主试者因素。
三)受试者因素1.应试动机 2.测验焦虑3.生理状态。
四)信度、效度及常模。
5应用心理测验基本原则 ⑴标准化原则:标准程序、信度和效度。
保密原则:工具保密和结果保密。
客观性原则:防止滥用心理测验、专业人员使用、对数据分析要客观、以良好关系为原则。
6心理测验类型: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学测验评定量表。
7方法问卷法作业法投射法。
8智力测验
比率智商公式:iq=(ma/ca)100ma为心理年龄;ca为实际年龄不用于**。
离差智商公式:iq=100+15(x-x)/sdx为该年龄阶段样本在智力测验的平均成绩;x为受试者的智商在智力测验的成绩;sd为样本成绩的标准差;(x-x)/sd是标准分。
9韦氏智力量表包括**(16岁以上)、儿童(6岁~16岁)和学龄前期(4岁~6岁)六个言语智力量表 5个操作量表。
10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
人群:16岁以上六年教育者 4个效度量表 10个临床量表。
11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问卷:适用于测查16岁以上的**。
儿童问卷:适用于7~15岁儿童。
n:神经质维度e:内-外向维度p:精神质维度l:掩饰量表。
12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 (16pf)
13、投射测验包括:洛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六心理应激。
一般适应综合征(gas):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这种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化反应过程。gas分为三个阶段: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1.过程模型: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多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3系统模型: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
4应激源就是引起应激的刺激,也就是应激的原因包括来自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生物的。
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来分成正性和负性生活事件按生活事件的主观和客观来分成主观事件和客观事件。
5美国华盛顿大学精神病专家homes编制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列出了43种生活事件,每种生活事件标以不同的生活变化单位(lcu值)一个人一年lcu值超过300第二年有86%机会患病,如果为150-300则为50%小于150.,一般健康。
6所谓评价是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险情况作出估计。
初级评价是个体在某一事件发生时立即通过认识活动判断其是否与自己有利害关系。一旦有关系的判断,个体立即会对事件的是否可以改变即对个人的能力做出估计,这就是次级评价。认知性再评价:
判断潜在的应激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及其性质。
7 应对: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问题关注应对情绪关注应对积极应对消极应对。
1..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
2)个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3)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
4)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起关键作用。
5)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
2.应激的心理反应有哪些。(重中之重)
应激反应: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1)情绪性应激反应。常见的应激情绪反应包括焦虑、恐惧、愤怒、抑郁等。
2)认知性应激反应。主要包括: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注意力受损,记忆、思维、想象力衰退等。
(3) 行为性应激反应。主要包括,逃避(如拖延、闭门不出、离家出走等)与回避,退化遇依赖(如就地打滚,退化到孩子的反应方式),敌对与攻击(如毁坏、争吵、冲动、伤人、自伤等),无助与自怜(如不采取能够采取的行动来积极应对),物质滥用(如平时不抽烟的人一天之内连续吸烟几只,酗酒,吸毒等)
医学心理学重点
生物医学模式 采用自然科学的实证加推理的认识论和方 来认识疾病和健康,医疗活动也往往反映出明显的生物科学属性,故 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错觉 是不正确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在客观事物的刺激下产生的。注意的特征 广度 转移 稳定性 分配。思维 间接性 概括性,是认识的...
医学心理学重点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 西格蒙德。费洛伊德。潜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划分为三个层面 意识 处于表层,人们在清醒状态下能够觉察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心理活动。前意识 在意识下面,平时并不为人所知,但集中注意或加以提醒可进入意识。潜意识 处在深层,被压抑着,很难察觉到。人格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
1 根据医学模式的转变 学习和研究医学心理学的意义。医学模式是指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根据医学的发展历史,可将医学模式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在古代原始社会,医学是在与迷信和巫术的不断斗争中诞生和发展的,西方则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其理论来解释人与自然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