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19:33:28 阅读 3688

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2024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主要观点:1.潜意识动机2.童年早期经验的影响3.性本能论4.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知和运动,比如允吸、抓握和敲打等简单动作来认识世界。有意识、有目的的反应出现。在该阶段的后期,客体永存性已经形成。

前运算阶段(2—7岁):学前期,符号功能亚阶段和直觉思维。更加符号化、象征化,不是通过动作和行动而是符号和表象来思维。

还不具有运算思维能力,局限性:自我中心中心化不可逆不能推断事实泛灵论转换思维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与真实、具体物体相关的可逆心理活动。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但必须依赖实物和直观形象,还不能进行纯符号运算。

去中心化可逆性守恒分类序列化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形成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各类问题进行推理和逻辑运算。不再局限于解决具体问题,不受任务的具体内容、已有经验的束缚,能够通过推断假设解决“如果-那么”的问题。 假设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反思能力逐渐发展。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

在**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和指导下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时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搭建支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儿童帮助,但当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支架要逐渐撤除,让他们承担更多学习责任。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新精神分析学派阶段四,6—11岁,小学阶段:勤奋对自卑阶段五,12—18岁,初中和高中: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影响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产前环境与出生过程家庭环境因素(亲子关系、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家庭结构、出生顺序) 学校环境因素(课堂教育、班级集体、教师) 大众传媒自我调节因素什么是学习:学习:

因经验而导致的个体行为和知识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由成熟导致的变化、暂时性的改变不是学习。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行为塑造依靠强化。认知学习理论:

认识、辨别和理解等获得新知识,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和条件。建构主义:

学习是个体积极、主动地有意义的建构,强调主动建构、意义性、社会互动和情境性。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自我实现,整个人的发展与完善,充分发挥个性、价值和潜能。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巴普洛夫经典条件作用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学习律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主动的学习 vs.

被动的学习普雷马克原理只要写完作业,就可以出去玩祖母原则,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惩罚呈现性惩罚: 移除性惩罚负强化的优点: 给了学生自我控制的机会。

学生对于不愉快(惩罚)是否出现保有控制权,只要表现良好,不愉快情境就会结束如何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大目标确定终点目标。了解学生目前水平。找出强化物。

分解步骤。强化每步行为,逐渐接近终点消退:撤掉强化物而导致行为的减弱以及消失班杜拉行为主义学派强调认知因素,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的折中。

观察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习得自身行为。 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通过认识、辨别和理解来获得新知识,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过程。

关注内部心理结构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通过类目化,自主地发现知识,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应激发学生去发现知识结构教学观: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促进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 教学材料与教学目标的联系,运用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建立学科知识的框架体系,呈现大纲的树形图,明确知识基本结构。利用图表、纲要和归纳图标注重点, 指出章节间的区别和联系发现教学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思维,如何组织自己的认知结构。

创设情境,引导发现,鼓励猜想。当学生思路偏离时,要及时引导和调整。鼓励并引发学生进行直觉思维,在学生设想思考时,不要打断或立即给予结果,让他们思考后再进入验证假设阶段。

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合理安排教学难易程度,不能太容易太难。要极大程度低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知结构的排列是自上而下的,接受学习是从一般到具体的下位学习,这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是相反的。

以言语信息为主的概念、命题等知识更适合通过讲解直接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加轻松快速地获得更多的知识,符合实际教学需求。接受学习:

认知结构的排列是自上而下的,接受学习是从一般到具体的下位学习,这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是相反的。以言语信息为主的概念、命题等知识更适合通过讲解直接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加轻松快速地获得更多的知识,符合实际教学需求讲授式教学逐渐分化:

从概括性高的学习材料到特殊具体的概念和例证等。 整合协调:将新旧知识加以分析、比较,明确区别和联系。

先行组织者: 教师要分析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内容所需的先前知识,当缺少时,要为学生提供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要被学生理解。 使用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和引导,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接收和理解新知识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情境有关。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建构新的知识,学习的即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也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意义性、社会性教师要从关注如何去教,转移到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建构的知识观建构的学习观。 人本主义,需要层次理论,动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从低向高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当较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没有动力去实现较高一层次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技能的含义:

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学习动机定义:激发、引导和维持行为的心理过程。

产生的基础:在内在需要和外在诱因的基础上产生动机分类外部动机: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引起的动机。

追求个人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内部动机:学习活动的外部结果引起的动机。

为了获得好成绩,表扬和认可等。

不同理论对动机的解释1动机与行为主义理论2动机与归因理论3动机与需要层次理论动机与期望理论。

行为主义的动机理论:不断地对特定行为进行强化和奖励,我们就会逐渐形成行为习惯和行为倾向。 期望-价值的动机理论动机=成功的主观可能性*成功的主观价值如果我努力的话,我就能够进入前三名;进入前三对我非常重要。

”归因的动机理论:这次的数学考试你考的很差,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任务难度:

考试题目很难,学校要求高2运气:运气不好,要考的没有复习到3努力:平时不够努力4能力:

不是学数学的料,很笨这次的数学考试你考的很差,你认为原因是什么?1任务难度:考试题目很难,学校要求高2运气:

运气不好,要考的没有复习到3努力:平时不够努力4能力:不是学数学的料,很笨动机与归因理论对成功和失败归因的三个维度:

原因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原因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

积极的归因:努力程度:内部、可控、不稳定的原因。

消极的归因:能力大小:内部、不可控、稳定的原因你是哪一类 1小红对学习内容很有兴趣,希望真正掌握知识,经常看很多课外书,找老师讨论问题。

在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愉悦感和成就感。 1小林很重视考试,因为他希望得高分,很关心是否比其他同学分数高。对于考试以为的内容完全不感兴趣,不在意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什么。

1几次小明在实验课上的表现都不太好,后来他再也不预习了,不带实验手册,只有和其他同学一起看。选的实验要么很简单要么很难。觉得能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目标不同的几类学生掌握目标型:为了获得技能,进步和成功。2表现目标型:

使自己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有能力或成绩好。3避免失败型:设置过低或过高的目标,避免失败习得性无助由于先前多次失败的不可控的体验,从而产生了肯定会失败的预期,并对失败进行了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归因。

追赶公交车1期望理论2行为主义3归因理论4需要层次理论。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内部动机的激发与培养2外部动机的激发与培养,高级的思维过程,是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适应环境的一种能力或多种能力智力1从经验中进行学习的能力。2解决问题的能力。3适应环境的能力4从经验中进行学习的能力。

5解决问题的能力。6适应环境的能力。

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1一般能力(g):影响你完成所有认知任务的一般智力因素。

2特殊能力:完成某个特定领域任务的智力因素。

卡特尔和霍恩的智力理论:1流体智力: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不受教育和文化影响,与大脑发育有关。2晶体智力:接受教育获得的,后天的学习和经验。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1情境。

聪明的人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改造环境。2经验对新任务的反应,自动化成分。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低智商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力。 高智商的人并不都有高创造力。创造力低的人智商有高有低。创造力高的人必须具有中等以上的智商。

创造力:一种能激发新想法方案的能力,和产生创新性解决方案的能力,所得到的产品不仅是新颖、超乎寻常的,而且是与情境相适应,并被他人认为有价值的。如何培养创造性:

1训练和鼓励发散性思维。2提供时间、环境和材料支持创造性思考。3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意见和疑问。

4鼓励学生相信他们自己的判断。5强调每个人都有某种形式的创造力。6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