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19:35:28 阅读 2430

一、解释名词(每小题3分,共15分)

1.广义的学习 2.迁移 4.发现学习 4.问题解决 5.定势。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是( )

a.桑代克的联结说 b.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c.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d.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2.专家相对于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在于( )

a.记忆容量大 b.归类和存储信息的组块大 c. 知识容量大 d.动机强烈。

3.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是以目的和认知为中介变量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

a.信号学习理论 b.古典格式塔学派的完形说 c.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d.信息加工认知学习理论。

4.创造性的核心成分是( )

a.创造性想象 b.智力技能

c.创造性思维 d.智慧水平。

5.托尔曼被认为是( )学习理论的开山始祖。

a.刺激反应学习 b.社会学习 c. 操作条件反应学习 d. 认知学习。

6.人们一提起天安门就会想到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种联想主要属于( )

a.接近联想 b.类似联想 c.对比联想 d.因果联想。

7.罗伯首先提出了( )概念。

a.生成学习 b.内隐学习 c.有意义学习 d.发现学习。

8.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代替直尺划线,可以垫高等。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9.关于学习迁移现象最早的系统理论解释是( )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d.关系转换说。

10.奥苏贝尔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的类型分为( )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b.认知学习、技能学习和情感学习。

c.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 d.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问题情境只是问题的一种模糊状态,所以问题情境与问题本身不可等同。(

2.广义地说,桑代克的迷箱实验中的猫学会了逃出迷箱,则猫解决了问题。(

3.试误式解决问题是动物解决问题的特征;顿误式解决问题是人类解决问题的特征。(

4.高创造性必须有高水平的智商,反之亦然。(

5.学业成绩越高,创造性测验成绩越高。(

6.在对如何解决问题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人们常采用尝试错误法。(

7.斯金纳认为只要安排好了强化程式,就可以随意塑造有机体的行为。(

8.在布鲁纳的观点中,发现即为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

9.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实验证实了“学习可以在无外在强化的情况下发生”的结论。(

10.认知学习观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或内部机制。(

四、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什么是陈述性知识?什么是程序性知识?二者的区别。

2.简述在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加里培森的智力活动阶段理论。

4.图示并说明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

5.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各自的作用。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际谈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

2.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有一几何题如下:已知矩形abcd,求证两对角线相等,即ad=cb。假如你是数学老师,请用两种问题解决的方法给学生讲解。

教育心理学试题一参***。

一、解释名词。

1.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它与成熟、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无关,而且不一定表现出外显行为。

2、一个人在一种情境中的学习对他在其他情境中的学习和行为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简称迁移。

3.发现学习学习的一种类型。其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没有呈现,必须由学习者发现,然后才能被他的认知结构同化。

4.问题解决有认知成分参与的有目的的一系列运算。包括三个特征:具有目的性;包含一系列运算;具有认知性。

5.定势指的是一种反应的准备状态,或指先前完成类似任务所形成的固定化的认知操作模式,它使人倾向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进行认知反应。

二、单项选择。

10. a三、判断。

四、简答。1.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区别:(1)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怎样做”的知识。

2)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

3)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2.(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组织教材时突出本质特征;

3)运用变式和比较方法;

4)给概念下定义;

5)指导学生形成概念体系。

3.(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4.高度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降低学习效率。因为动机过强,紧张和焦虑强度过高,注意与知觉的范围缩小、思维受到一定的抑制。动机的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

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比较简单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高的动机强度,比较复杂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低的动机强度。

5.、(1)知—道德认识,指人们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基础和依据。

2)情—道德情感,是人们适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他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动力作用。

3)意—道德意志,是人们按照道德准则进行道德抉择、克服困难、支配道德行为的心理过程。细节作用。

4)行—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其他心理成分的外部标志和具体体现。

五、论述。答案要点:

1. (1)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2)呈现学习材料的教学策略。

3)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

4)促进知识保持的教学策略。

5)测评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

2.培养:(1)培养学习兴趣;(2)设置有效的目标,掌握达到目标的方法;(3)成就动机训练;(4)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激发:(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5)善于利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士气。

六、案例分析题。

第一种方法:逆推法。

第二种方法:手段—目的分析法。

结合案例具体分析。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