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19:34:28 阅读 4411

1、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3、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5、个人心理发展及其基本特征。

6、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和阶段划分。

7、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8、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9、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10、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11、能力和能力的个体差异体。

12、能力的形成,及促进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

13、气质与气质的特点。

1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及性格特征。

15、气质的生理机制和类型特征,气质的实践意义。

16、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

17、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1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19、中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特点。

20、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

2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22、广义学习、狭义学习、意义学习的定义。

23、奥苏泊尔关于学习的分类观。

24、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性质,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不同。

25、学生学习的特点。

26、运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来解释学生个性的形成。

27、布鲁纳、奥苏伯尔以及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

28、学习动机、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29、学习动机的成分。

30、学习动机的作用。

31、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措施。

32、成就动机的基本理论。

33、学习迁移与组织者的定义。

34、布鲁纳关于学习迁移的分类。

35、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

36、塑造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原则。

37、促进学生迁移的条件。

38、知识学习的类型。

39、知识直观的类型及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教学策略。

40、知识概括的类型,及促进知识概括的教学策略。

41、记忆存储系统模型理论的基本观点。

42、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研究及遗忘规律。

43、科学复习和有效记忆的方法和策略。

44、技能及其特点。

45、技能的分类。

46、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

47、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特征。

48、练习曲线的共同规律和有效练习的条件。

49、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训练方法。

50、学习策略的内涵及学习策略的特征和意义。

51、根据不同的标准,学习策略的分类。

52、典型的认知策略、元认知侧罗和资源管理策略。

53、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及遵循的原则。

54、在教学中学习策略的训练和培养。

55、改进学习策略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56、问题解决的内涵和过程。

5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58、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差异。

59、提供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方法。

60、创造力的内涵和特点。

61、影响创造力的因素及提高创造能力的方法。

62、品德及其与道德的关系。

63、品德的心理结构。

64、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65、道德认识形成过程的心理分析。

66、学生品德不良及品德不良矫正中应坚持的心理学原则。

67、课堂教学策略及其特点。

68、课堂心理气氛及影响因素。

69、课堂问题行为及处理原则。

70、班集体形成过程及建设。

71、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引导。

72、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内涵及关系。

73、教学测量和评价的分类。

74、教学测量和评价的功能。

75、教学测量的总类和特点。

76、教学评价技术和特点。

77、教师的职业角色。

78、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养。

79、教师成长的历程。

80、专家型教师的特点。

81、促进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

8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有哪些?

83、简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84、简述促进学习迁移产生的条件。

85、简述促进学生至少概括的教学策略。

86、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和联系。

1、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第一,它反映了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第二,它体现了教育心理学的独立性。第三,它体现了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性。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其研究对象内在逻辑关系的具体反映,它的各项具体研究是围绕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3、①帮助教师准确分析教育问题②帮助教师实施科学教学③帮助教师有效引导和教育学生④帮助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4、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末)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末)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5、个人心理发展,是指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在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忙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个人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2)顺序性(3)差异性(4)不平衡性。

6、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某一个年龄阶段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把个体心理发展分为10个阶段:即胎儿期(受精卵~出生)、乳儿期(0~1)、婴儿期(1岁~3岁)、幼儿期(3岁岁)、童年期岁岁)、少年期岁岁)青年初期岁岁)、青年期岁~25岁)、成年期(25岁~65岁)、老年期(65岁以上)

7、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发展,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8、(一)个体心理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心理发展的直接动力(二)个体心理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矛盾运动是心理发展的终极动力。

9、(一)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二)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三)初中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四)初中生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五)初中生学习生活的特点。

10、(一)高中生性意识的发展特点(二)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三)高中生世界观的发展特点(四)高中生兴趣和理想的发展特点。

11、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1认知方式的差异2不同群体的差异3发展水平的差异4表现早晚的差异。

学习准备和准备性原则2适应学习风格的差异3适应智力的个别差异。

13、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1外显性2先天性3稳定性。

14、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主要体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后天的,在个体的生命开始时期并没有性格,踏实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第二,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即使可能改变,但较不容易。

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即使已经形成的性格是稳定的,但改变要容易些。第三,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他的动力特征而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是指行为内容,它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性格与气质又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首先,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其次,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

第三,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

性格特征:性格的认知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

体液说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3抑制型和非抑制型。

气质的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气质的实践意义:1正确认识气质。首先,各种气质类型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其次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有巨大的潜力,都可能很有成就,为社会做出贡献;第三,气质类型的划分是相对的,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2科学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育方法选择和教学组织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气质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重视校风、班风等隐性文化的建设2重视教师的榜样和师生关系的作用3帮助学生客服性格中的消极因素4尊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17、心理健康是指个体没有妨碍其心理效能发挥的困扰,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最大潜能,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良好适应状态。

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指人类为了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而制定和采取的各种卫生原则和卫生措施的总和。

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和谐3性别角色分化4情绪积极稳定5社会适应良好6人格结构健全。

19、一、学习障碍。

二、情绪障碍。

三、问题行为。

培养自我接受的态度2培养健康的情绪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指导科学合理地用脑5开展青春期性教育。

22、广义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的获得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变化。

狭义学习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意义学习,就是指通过掌握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认知内容的学习。

23、奥苏伯尔是从两个维度对学习进行分类的。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他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意义学习又分为三种形式: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4、接受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也是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这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奥苏伯尔依据接受学习是概念同化和发现学习为概念形成的典型方式的观点指出:

既然到了学龄时期,获得概念的同化在儿童中日渐取代概念形成而成为占优势的形式,顺理成章,接受学习也就自然地成了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作为启发式教学,日本学者大桥正夫把它概括为“以培养**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的学习。”发现,指学习者知道了以前未曾认识的各种关系、法则的正确性和各种观念的类似性,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自信。

发现学习的倡导者布鲁纳认为,“向学生提示学科的基本结构”,是“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独立发现的力量”。

与接受学习比较,发现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1)发生较早。学龄前儿童就有,而且也是他们获得初级概念的主要手段,是概念形成的典型方式。

到学龄期则降为次要地位,虽然在任何年龄的人中都有它。(2)学习内容,多少是以未有定论的实际性材料为主,不是现成的结论。所以,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3)教师呈现学习材料,采取的是间接提供方式,让学生依据提供的事实或线索去独立发现事物的意义,从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4)学习过程较为复杂。首先要将提供的材料或既定的信息序列进行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之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统一,并发现其中的隐蔽关系。

然后,将它们整合,并纳入认知结构之中,将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从而获得新的意义。必须先独立发现,而后整合内化。作为概念的形成,包括有序的八个心理过程:

辨别、抽象、假设、验证、选择、整合、分化、表述。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