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18:50:28 阅读 2624

一、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简答题】

教师职业生涯中的成长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关注生存阶段——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问题,二是关注情景阶段——考虑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三是关注学生阶段——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体需要问题,作用:使教师更快地适应教育工作,帮助教师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措施的针对性。

二、激发学习动机的途径和方法【简答题】

1. 创设问题情境

2. 适当的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3. 充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 恰当运用表扬与批评

5.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与意义【可能考简答】

含义: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一样重要,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简称为心育。

意义:1.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有利于推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3.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四、知识概括效果的提高【简答题】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提供丰富的变式。

3.科学的进行比较。

4.重视知识结果。

5.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五、心理发展的含义和特征。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在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

2.定向性和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个别差异性。

六、发现学习的特征(发现学习是学习的最佳方式)

1.强调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

2.直觉思维对发现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3.内在动机是发现思维的关键因素。

4.信息提取是发现学习的重要条件。

七、发现学习的五大优点。

1.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有助于培养内在动机。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技巧,主动积极的独立思考。

4.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保持。

5.有助于以后独立求知的研究。

八、如何根据遗忘发展的规律,正确的组织复习以促进知识的保持?【复习,可能考】

1.及时复习。

2.合理安排复习次数和复习时间。

3.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4.适当进行过度学习。

5.反复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

九、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

1.知识经验。

2.心理表征。

3.思维定势。

4.功能固着。

5.动机和人格。

附:客观因素。

1. 问题情境

2. 无关信息的干扰

十、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取向,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取向;

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取向,第四阶段: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

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取向。

十。一、道德形成的心理过程。

1.道德认识的形成。

2.道德情感的激发。

3.道德意志的锻炼。

4.道德行为的训练。

十。二、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主要记住阶段的年龄】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通过感知觉和运动获得经验,标志:获得客体永恒性。

1. 前运算阶段(2-7岁)

思维特征:集中化倾向、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1.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能够遵循逻辑法进行推理,去集中化,思维具有可逆转性。

1. 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

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综合推理。

十。三、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未说明是否为重点】

1. 智力水平正常

2. 情绪丰富、稳定而协调

3. 意志品质健全

4. 自我意识正确

5. 社会适应良好

6. 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

7. 人格完整统一

十。四、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有机体内外的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可以分为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和后天获得的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

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多次结合。

十五、2024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十六、2024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十。七、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斯坦福大学对“比西智力量表”经过多次修订,制成“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计算公式:iq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计算月龄)

韦氏智力测验。

公式:iq100+15为得分,x为平均分,s为标准差]

十。八、智力差异表现在智力发展水平、智力表现早晚和智力类型三个方面。

十。九、学习:因经验的获得而引起的较为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二。十、强化:提高某个行为再次发生可能性的程序。

正强化:给好的。

负强化:拿走好的。

正惩罚:给不好的。

负惩罚:拿走不好的。

二。十一、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班杜拉的***娃实验】:

注意过程(对榜样的知觉)、保持过程(信息存储)、生成过程(记忆→行为)、动机过程(行为表现)

二。十二、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

1.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总的有关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

2.新旧知识的非人为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上的联系。

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 学习者存在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 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是否与新知识存在同化点

3. 新旧观念之间的有关概念需要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二。十三、知识直观呈现的方式。

.实物直观 2.模像直观 3.言语直观。

二。十四、问题的基本成分。

.起始状态 2.目标状态 3.障碍(空白)

二。十五、动机及其功能: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

二。十六、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的含义: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的分类:【理解,判断】

. 正迁移和负迁移。

.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 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学习迁移的理论:【理论+实验】

. 相同因素理论——桑代克的“形状知觉”实验。

. 概括论理论——“水下击靶”实验。

. 关系转换理论——苛勒的“小鸡(或幼儿)”觅食实验。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 两种学习间的相似性。

. 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 学习定势。

. 认知结构。

二。十七、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二。十八、品德的心理结构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

二。十九、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

儿童道德发展总的规律,从他律到自律。

阶段理论:. 自我中心阶段(2-岁)

. 权威阶段(6-岁)

. 可逆阶段(8-岁)

. 公正阶段(11岁)

三。十、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外协调的良好心理状态。

三。十一、动机激发策略【arcs模式】

. 注意。. 切身性。

. 自信。. 满足感。

三。十二、课堂目标结构分为竞争型、合作型和个人主义三种类型。

三。十三、要区分的概念①学习的同化方式(奥苏贝尔);②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③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知识的性质和表述方式不同);④符号学习、命题学习和概念学习。

附:一、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强化物:是反应发生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水平的任何刺激物。

一级强化物:能够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刺激物。

二级强化物:开始不起作用,强化配对后起强化作用的刺激物。

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 内部学习动机:由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

. 外部学习动机:由外部条件(即诱因)诱发而来的动机。

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奥苏伯尔】

. 认知内驱力:要求获取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是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

. 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因自己能胜任某项工作或取得学业上的成绩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 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或保持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努力学习、做好工作的一种需要。

五、实验总结:

1.桑代克—迷笼实验—试误联结说。

2.巴甫洛夫—铃声刺激狗的口水分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3.斯金纳—斯金纳箱—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4.班杜拉—***娃实验—观察学习。

5.托尔曼—位置学习实验(小白鼠走迷宫)—认知—目的观。

6.桑代克—“形状知觉”实验—相同要素理论【学习迁移】

7.贾德—“水下击靶”实验—概括化理论。

8.苛勒—“小鸡(或幼儿)觅食”实验—关系转换理论。

9.皮亚杰—对偶故事法—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0.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六、人物代表及主要理论。

1.行为主义:华生,s-r(刺激—反应)

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2.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完美原则)

3.人本主义:马斯洛,以人为本。

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需要层次论】

4.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5.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

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7.比奈、西蒙——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8.桑代克——试误—联结说。

9.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10.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理论。

11.班杜拉——社会(观察)学习理论。

12.苛勒——顿悟说。

13.托尔曼——认知—目的观。

14.布鲁纳——发现学习。

15.奥苏贝尔——意义同化理论。

奥苏伯尔——三种内驱力。

16.艾宾浩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7.麦克里兰、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18.维纳——归因理论。

19.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需要金字塔)

20.迈克尔——学习策略分类。

21.桑代克——相同要素理论。

22.贾德——概括化理论。

23.苛勒——关系转换理论。

24.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四阶段)

25.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动机设计模式(attention、relevence、confidence、satisfaction)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