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18:51:28 阅读 6248

第一节:教心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教育心理教科书内容的比较: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历史和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对一门学科性质的认定,关系到这门学科在科学领域的归属和分类等重要问题。。

教育心理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有自己的理论、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的独立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评价以下几个关于教学的观念:

观念之一: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给学生的过程;

观念之二:上好一门课,只要拥有丰富的所教学科的专业。

知识就足够了;

观念之三:多听优秀教师上课,自己就能上好课。

1.对教师成长。

关注任务。教学)

关注情境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关注自我。教师)

关注效果。学生)

fuller 的教师成长关注理论。

关注生存阶段。

2. 对教学。

教学过程模式。

3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的微观模式。

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基础。

学习/动机原理。

确定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特点。

考虑学习过程特点。

教学原理。教师特点。

课堂环境。选择教学方法。

执行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教学前。教学中。

教学后。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提高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以及了解学生、灵活使用教材教法并展现于实际教学的能力。 提高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体地,教师的作用表现在:

1 提供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

知道这些知识并不能自动使你成为一名好教师,但不知道这些知识则可能回导致教学失败)

2 提高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 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2024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20年代以前,以普通心理学为框架,以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实际问题。

20世纪20年代~50年代纯学习理论研究。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注重学习理论在教育实际中的运用。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学心理学发展起来。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024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1913-2024年,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原因。

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内容。

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

发展时期(20年代到50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及教育心理文选之类的书籍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

没有统一的理论指导。

成熟时期(60年代到70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比较注重结合课程改革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认知派学习理论逐渐进入了发展与兴盛的时期。

深化拓展时期(80年代以后)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研究成果。

2.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解放前,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和思想丰富,但未能发展成为一门学科。

重要事件:20年代初,廖世承教授开始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教育心理学,并于2024年出版了他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译著较多。2)解放后,经历下列四个阶段。

1949~2024年,学习改造阶段。

1959~2024年,恢复到初步繁荣

重要事件:2024年2月,中国心理学会召开教育心理专业会议,并成立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席:潘菽

2024年出版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

1966~2024年,“*****”阶段

2024年以后,教育心理学的新生

早期有影响的教育心理学教材: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1980),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1988/1997),韩进之主编《教育心理学纲要》(1989),李伯黍、燕国材主编的《教育心理学》(1993)

有影响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

冯忠良的“结构—定向教学心理学”,《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上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莫雷的双机制学习理论 ,《课程、教材、教法》,1998(5)

李红的学习理论,《心理学探新》,1999(1)

冯忠良的“结构—定向教学心理学” 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三个基础理论和五个学习规律。

三个基础理论是:教育教学的经验传递说,学生学习的接受—构建说,能力与品德的类化经验说;

五个学习规律是: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规律、知识的掌握规律、技能的形成规律、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学习的迁移规律。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三方面的意义。

其一,可使我们知道学与教领域中的知识是如何得来的,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因而有助于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其二,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研究方法可使我们获得独立寻求知识的能力,这对于信息**时代的终生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其三,掌握研究方法还可使我们能够正确评价从各种途径得到的知识的信息,这种批判可使我们在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时更得心应手。

一) 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术语。

1 基本原则。

2 基本术语:

变量。刺激变量:由研究者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作有计划变化的诸因素。

机体变量:个体自身的特征。

反应变量:随着刺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是研究者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

延迟满足》1 指导语:有效策略、偏爱策略(**指导)

2 刺激物:彩色**奖励、黑白**奖励(刺激分组)

机体变量:智力、视力、性别、年龄。

反应变量:1 延迟等待时间(s)

2 注视时间( s )

3 注视次数。

4 回视次数。

刺激变量:二)研究步骤。

1 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2 设计研究的方案;3 搜集资料;

4 整理和分析资料;5 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说。

图1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引自黄希庭,1991)

1.选择课题并提出假说。

(1)选题的途径; (2)操作性定义。

2. 设计研究方案。

(1) 确定各个变量; (2) 选定被试;(3)选择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实验性研究)

3. 收集资料

心理现象的资料可以从客观观察和自我观察两方面来搜集 ①自我报告; ②直接观察; ③测验; ④教师或同伴的评判

4. 整理与分析资料

搜集到的原始资料必须进行整理、分类,使之系统化和简约化。对资料的分析最常用的一项工具是spss,amos等。

研究得到的资料应用统计方法加以调整,制成图表。 对于获得的结果,必须实事求是地给予解释。

5. 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说。

在把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评价之后,就应将研究结果与已知的事实或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加以解释,说明研究结果对于初始假说的证实情况。如果假说得到了支持,那么这个假说的可信度便提高了。假说的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形成理论或定律。

如果研究的结果不能或只能部分证实假说,那么研究者就必须回到先前的研究阶段,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重新考虑自己提出的假说,并对它作必要的修正,然后再对这个修正过的假说进行检验。

撰写研究报告。

这是研究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

一般地,研究报告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出示研究报告的题目(包括关键词);

2)提出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

3)交代研究方法;

4)揭示研究结果并做出分析;

5)抓住几个重要问题从理论上加以较为深入的分析与讨论;

6)做出简短结论;

7)列出参考资料。

研究报告的重点应当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

延迟满足》、《价值观》

1 研究课题领域:

2 研究问题:

3 研究假设:

4 核心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5 变量:6 被试:

7 数据收集:

8 数据整理和结果分析:

9 对结果的讨论和假设验证:

10 结论:

三)研究评价。

什么是科学?三种科学观。

1.科学指对自然界的实证研究。科学是“描述对象”的理论,

2.科学以实证研究为标志。实证的研究的基本形式包括:观察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数学模型法、问卷调查法等,其中最基础的方法是:观察法和实验法。

“科学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之上的” —培根。

3. 科学是理性的最高体现,运用理性的方法研究即是科学。 使科学成为一种泛滥的话语。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

第三章:第三章学生的个体差异。

第一节个体的智力差异。

智力是个体重要的心理品质,也是学校教育中对人的培养的重要方面。智力概念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有争议的且极易被误解的。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与个体差异。

智力的系统理论与个体差异。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与个体差异。

二因素论。斯皮尔曼(spearman)提出。

智力是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构成。

一般因素是智力的首要因素,它基本上是一种推理因素,它在相当程度上是遗传的。特殊因素有五类:口语能力因素;数算能力因素;机械能力因素;注意力;想象力。

每一个人的g因素和s因素都不相同。

二因素论图示。

智力测验。智力测验:在一定的智力理论和测量理论指导下,通过测验的方法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

现行的智力测验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传统的智力因素理论。

智力测验的必备条件。

信度: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说明。

效度:一个测验欲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准确程度,即测验的有效性。

常模:在编制测验时为了使原始分数有意义而建立的解释原始分数的参照标准。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