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教学大纲

发布 2022-10-16 11:17:28 阅读 3172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心理学课程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既**心理的发生机制,又**心理的社会制约性,既概括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心理学的一般规律,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基础,又涉及心理学应用问题,特别是将心理学基础理论在教育教学和实际生活中进行推广和应用,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心理学依据。因而,本课程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特征。

心理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是体现师范性,培养合格师资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教育学、学科教育及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其他教育系列课程的基础。学习心理学对于了解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尤其是如何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教育教学、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心理学还肩负着提高师范学生心理素质的重任。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课程为师范类学生提供作为教师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为师范类学生开设的教育学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通过心理学课程教学,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使学生在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的基础上,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树立正确的心理学观点,让学生形成从心理学角度理解人、理解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观念,初步形成多视角的心理学观点,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树立人格毕生发展的观点,理解个体动力系统的结构,掌握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和心理辅导的原则与方法,自觉自主地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提高适应教师职业和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促进学生自身心理发展,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教育理论课和更高阶段的心理学理论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过程,了解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难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图示、多**课件。

教学对象:师范类学生。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2.个性 二、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

1.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

2.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三、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1.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2.心理学的任务。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一、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二、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 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测验法;

第二章脑与心理。

教学目的:1 、掌握神经元及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的构造和机能。

2 、掌握反射及其种类以及内分泌系统。

3 、了解人脑的潜能以及科学用脑。

教学重点、难点:

神经元、神经系统、反射特别是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教学方法、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图示、多**课件。

教学对象:师范类学生。

教学内容:第一节人脑的基本知识。

一、 神经系统。

1.神经元 2.神经系统的结构。

二、反射及其种类。

1.反射 2.反射弧与反馈 3.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4.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三、内分泌系统。

1.脑垂体 2.甲状腺 3.肾上腺 4.性腺。

第二节人脑的构造及功能。

一、人脑的基本构造及功能

二、大脑左右半脑的功能。

1.大脑皮层的机能及分区 2.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三、脑功能的研究。

1.定位说 2.反射论 3.整体说 4.模块说 5.泛脑网络论。

第三节脑功能的开发与科学用脑。

一、脑科学研究现状

二、人脑的潜能。

1. 从大脑神经细胞数量看大脑功能开发的可能性。

2.人脑有自我修复能力与代偿性机能

3.人脑能容纳巨大的信息量

三、脑功能开发。

1.首先要保证大脑的健康与营养。

2.大脑潜能的全面开发。

复习思考题:

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2 、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3 、大脑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4 、大脑半球的一侧优势。

5 、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

6 、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

7 、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

8 、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方式。

9 、全面开发人脑的潜能。

第三章注意。

教学目的:了解注意的概念,注意的生理机制,各种注意发生和保持的条件,注意的特征以及主要的注意理论。

教学重点、难点:注意的特征及注意保持的条件。

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图示、多**课件。

教学对象: 师范类学生。

教学内容: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二.注意的意义。

三.注意的功能。

四.注意的理论。

五.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第二节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

三.有意后注意。

四、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第三节青少年注意品质的培养。

一、注意的品质。

二、青少年注意的特点。

三、青少年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第四节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涣散的主要表现。

二、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力。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注意?它有什么特征?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如何?注意有什么功能?

2.注意的生理机制如何?注意发生时有什么外部表现?

3.注意有几种?什么是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什么是有意注意?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

5.注意的品质有哪些?什么是注意的稳定性?影响稳定性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是分心?

6.什么是注意的广度?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哪些?

7.教学中应该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

8.如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注意品质?

9.分析自己的注意品质。

第四章行为动力。

教学目的:1.了解需要、动机的定义及其关系。

2.了解需要、动机的种类。

3.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和动机的功能。

4. 学习运用需要、动机的理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重点、难点:注意的特征及注意保持的条件。

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图示、多**课件。

教学对象: 师范类学生。

教学内容:第一节需要。

一、什么是需要。

1.需要的定义 2.需要的特征 3.需要的作用

二、需要的特点。

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第二节动机。

一、什么是动机。

二、动机的种类。

三、如何培养学习动机。

第五章认识过程。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认识过程的各种心理现象及规律。

2.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些规律。

3.知道自己的认识过程了解需要、动机的定义及其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注意的特征及注意保持的条件。

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图示、多**课件。

教学对象: 师范类学生。

教学内容:第一节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一)什么是感觉。

二)感觉的各种现象(感觉阈限、适应、对比、相互作用)

二、知觉。什么是知觉知觉的种类知觉的特性

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四、感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五、错觉。第二节记忆。

一、记忆概述

二、记忆的种类

三、记忆的过程和规律

四、记忆的品质。

五、记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第四节思维。

一、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种类

三、思维的过程

四、思维的品质。

五、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六、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五节想象。

一、概述 二、想象的种类

三、想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

四、想象的规律。

五、想象的品质。

第六章情绪情感过程。

教学目的:1.掌握情绪情感的概念、表现和类型。

2.了解情绪情感理论。

3.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学习重点: 情绪情感的概念、表现和类型以及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图示、多**课件。

教学对象: 师范类学生。

教学内容:第一节情绪与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三、情绪与情感的表现。

四、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第二节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一、情绪的分类。

二、情绪状态。

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第三节情绪理论。

一、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第四节情绪的调节。

一、情绪调节。

二、情绪调节的方法。

第七章智力。

教学目标:1、掌握智力定义。

2、了解智力发展差异及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3、了解几种主要智力理论

4、了解比较通用的几种智力测验。

学习重点:情绪情感的概念、表现和类型以及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图示、多**课件。

教学对象: 师范类学生。

教学内容:第一节智力概述。

一、什么是智力。

二、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三、智力发展的差异。

四、智力发展的阶段。

第二节智力理论。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

二、桑代课的多因理论。

三、塞斯顿的群因素理论。

四、吉尔福特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五、加德纳的智力多元理论。

六、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

第三节智力测验。

一、智力测验的起源。

二、智力测验的编制。

三、常见的智力测验。

第八章人格。

教学目标:掌握人格的界定、了解气质和性格、认识人格理论和人格测验。

学习重点:人格的界定、气质和性格。

学习难点:气质的生理基础和人格理论。

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图示、多**课件。

教学对象: 师范类学生。

教学内容:第一节人格概述。

一、什么是人格。

二、人格特征。

一〉独特性 〈二〉稳定性 〈三〉统合性 〈四〉功能性。

三、人格的形成。

一〉生物遗传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

三〉家庭环境因素 〈四〉早期童年经验。

第二节气质与性格。

一、气质。〈一〉什么是气质。

〈二〉气质的生理基础。

〈三〉气质的特征及表现。

〈四〉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二、性格。〈一〉什么是性格。

〈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三〉性格特征的分析

第三节人格理论与人格测验。

一、人格理论。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二、人格测验

〈一〉自陈式测验 〈二〉投射测验

第四节个性倾向性。

一、需要。二、动机。

三、理想。四、信念

五、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第九章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含义与特点,了解中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掌握初中、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心理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课程 5035133 总学时 32学时 讲课32学时 总学分 2课程类别 必修。适用专业 英语专业。一 课程的性质 目的和任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是个人在现实生活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活动,是脑的一种特殊反映机能。本课程属于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有社会科学性质的跨界...

心理学教学大纲

前言。在高等教育全球化 国际化的时代,为了适应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 高质量的发展,使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高校教师明确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诸多教育心理学 心理健康学问题,如高等教育中的学习心理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高校中的群体心理及人际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初步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心...

广告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 课程性质 目的与任务。广告心理学 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广告心理学课程力求紧密联系广告实际,反映国内外广告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它是心理学与广告学的融合,对学生系统地讲授广告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学生学习广告专业其他广告专业的课程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