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布 2022-10-16 11:16:28 阅读 5916

教学心理(心理效应)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则发挥主体作用。

教学活动建立在师生双方的心理活动基础上,并包含着多种心理因素。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与基本形式。

一、课堂教学的心理要素。

1、注意组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学习与活动的前提条件。调动学生注意的方法:p100

2、认知指导: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部分,方式包括:

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知识、技能)

演示: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为概括奠基;

设问:诱发学生产生解决眼前问题的心理需要;

迁移:理论与实际结合。

3、行为强化:塑造、增强行为的重要手段,分正负强化。方式有:语言、动作(如点头微笑)、物质符号(如红花)、活动本身。

4、心理趋合:个体在认知活动结束时因圆满完成活动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感受。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包括即时趋合与延时趋合。

二、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心理效应 p206-212

效应名称代表人物产生效应心理机制在教学中的应用。

首因效应卢钦斯先入为主、前后干扰做好第一次、发挥**位置作用。

一)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1、首因效应的概念及实验(p206)

最先获得的信息资料对人形成印象有重要作用,称为首因效应。

2、教学中首因效应的运用。

1)充分发挥第一印象的作用:

见好第一次面;上好第一次课;批好第一次作业;处理好第一次偶发事件……

2)充分发挥教学中“**位置”的作用:

尽可能使新材料第一次就给学生以强烈、深刻的印象;

尽可能避免材料间的相互干扰,克服前摄抑制和。

倒摄抑制的负作用,以增强首因效应的效果。

二)罗森塔尔效应(期望效应)

1、罗森塔尔效应的概念及机制。

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抱以的期待和热爱而使学生出现相应发展的现象,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首先,教师根据对儿童的总体印象形成对不同儿童的不同期望;(总体印象从何而来?)

其次,受不同期望的引导和影响,教师对不同儿童进行区别对待;

再次,教师不同的期望与对待,直接影响儿童形成不同的自我概念和行为动机,进而影响其各方面发展。

2、教师对学生积极期望建立的条件。

要树立两个观念:

1)教师要把对学生的积极期望看作自己的责任;

2)学生是发展变化的,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得比现在更好(潜能很大,成功教育)。

三)认知失调效应。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需要维持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倘若在人们的观点或信念中表现不一致,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1、费斯廷格“强迫依从”实验及其机制(自学)

2、如何运用认知失调效应来转化学生?

1)善于巧妙地激发学生产生认知失调,制造不平衡;

2)善于及时地帮助学生实现心理平衡。

认知失调理论是认知一致性理论的一种,它最早由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 1957)提出来。

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如你想帮助你的朋友,实际上却帮了倒忙。

他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如你和你喜欢的人一起郊游,不理睬与你有过节的另一个人。但有时候态度与行为也会出现不一致,如你很不喜欢你的上司夸夸其谈,但为了怕他报复你而恭维他。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时,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

为了克服这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

以戒烟为例,你很想戒掉你的烟瘾,但当你的朋友给你香烟时你又抽了一支,这时你戒烟的态度和你抽烟的行为产生了矛盾,引起了认知失调。

四)蔡加尼克效应。

1、含义:蔡加尼克效应是指人们对未完成的工作的记忆优于已完成的工作的记忆的现象中断利于记忆。

2、应用。主要是在讲到重要的知识点时,采用适度间隔地停止讲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所要掌握的知识,以解决记忆难的问题。

五)反馈效应。

学习者需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这种了解又会起到强化作用,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运用反馈效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1)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中,都要及时进行反馈;

2)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其自己批改作业。

学习心理(学习动机部分)

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

一、学习的概念。

学习在人类个体的生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发生。

一)广义的学习:

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学习的实质:个体经验的获得和积累的过程。

学习概念的理解: 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二)狭义的学习:

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

①性质: 有目的、积极主动。

②方式 :以语言为中介,摆脱时空的限制。

③内容 :间接经验为主。

人类的学习在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互动而进行的,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类学习的决定性因素。

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特点:主导活动。

①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②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

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二、现代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条件反应论。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与华生的“替代-联结”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联结”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观察-联结”学习理论。

1、核心观点:用条件反射来解释学习的实质。

认为:学习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s—r)。

2、学习的三个规律。

1)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指在有机体准备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增强,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

即,让好学者学、让厌学者不学是乐事;相反是苦事。所以,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定势。

2)练习律(law of exercise):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律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

3)效果律(law of effect):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即,有评价。

第二节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1、动机 p110

直接引起、推动个体活动,并维持已引起的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

2、学习动机 p174

直接激发、推动个体进行学习,并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动因。即,学习动机是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

3、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社会意义。

正确或高尚的学习动机vs.错误的或低下的学习动机。

根据起作用时间的长短。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vs.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根据动机起作用的大小。

主导性学习动机vs.辅助性的学习动机。

根据动机的强弱标准。

普遍型学习动机vs.偏重型学习动机。

根据诱因**。

内部动机vs.外来动机。

德西效应”心理学家德西在实验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

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

内外动机。无外部报酬- 自我知觉- 内部动机。

喜欢的活动做它是因为喜欢)

有外部报酬- 自我知觉- 外在动机。

做它是因为有钱)

当人们做他喜欢的事时,若没有外部强化,他倾向于认为自己真的喜欢它;若有外在强化时,会把做事的原因归因于外部因素的吸引。

外在动机可能会降低行为的内在动机。所以奖励也有负作用,可能会降低人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

二、学习动机的分析(内部构成)

学习的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特有的特点,说明为什么去做,追求什么。

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根据他对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的认识而确立。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高成就动机的特征:①对中等难度的任务有挑战性,并全力以赴地获取成功;②对达到的目的明确,并抱有成功的期望;③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④选择工作伙伴以提高能力为条件,而不是以交往的亲疏关系为前提。

高成就动机者效率高、成功率大。

一个国家内形成了成就动机的氛围,将有利于儿童青少年成就动机的提高,高成就动机促进社会经济的高发展。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很多,宏观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微观的个人成长经历、教育程度、个性特征等。

大学老师在40-45岁是成就动机由积极到消极的分界点。?

中国传统社会以农业为主,是一种静态的、权威式的社会,对儿童的教养强调顺从、依赖、合作的训练,与注重自立、追求财富和成功的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的成就动机普遍较低。所以,发展独立性是培养成就动机的重要途径。

归因方式。每个人都会寻求人们行为的因果性解释。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败时常用的四种主要原因。

一个人的行为原因或者是内在的或者是外在的(海德) ;原因的稳定与否是第二个重要的维度(维特);总之,个体的行为可以归结为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四个范畴之中

维纳关于归因的维度划分。

认知的内驱力。

如:以求知作为目标本身,是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也就是想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指个体因自己的心理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是外部动机。

交往(亲和)内驱力。

指的是人们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为外部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目的的内部动力。

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

培养好奇心,转移原有的学习动机;

学习中要有反馈;

适当开展竞赛;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第 节。一 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12分 1 认知活动 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2 个性 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3 无条件反射 是动物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第 节。一 名词解释 1 认知活动 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2 个性 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3 无条件反射 是动物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不需要任何...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第 节。一 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12分 1 认知活动 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2 个性 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3 无条件反射 是动物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