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布 2022-10-15 21:36:28 阅读 9762

二: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意义:a 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b 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2: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激长的光线、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等。远刺激是属于物体本身的,因而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3: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上得刺激,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

4: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

绝对感受性: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属于这种刺激。

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知。知觉以感觉做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1:知觉特征:相对性;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

整体性:指超越部分刺激相加之总和所产生的一种整体知觉经验。

图形组织原则:邻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封闭;线条方向;简单性。

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视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影响知觉理解的心理因素:注意、动机是最重要的因素。

a学习与经验的影响; b知觉的观点差异;

四: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1: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指个体凭视,听、味、嗅等。

2: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指感观记忆中经注意而能保存较短时间的记忆。

3:长时记忆:指记忆中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编码特异性原则;系列位置效应;闪光灯效应;莱斯托夫效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五: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特征:概括性;间歇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六: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特点:直观性;概括性;少操作性。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基本特点:形象性;新颖性。

1:想象的功能:a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 b具有预见作用 c 具有代替作用 d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2:想象的综合过程:1.

粘合,即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形象。2.夸张,又称为强调,这是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

3.典型化,根据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4.

联想:接近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

3:想象的种类: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幻想—理想—空想。

联想:接近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

问题的种类:a界空清晰的问题—界空含糊的问题 b对抗性的问题—非对抗性的问题 c语义丰富的问题—语义贫乏的问题。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a知识表征的方式 b定势c功能固着d情绪e人际关系。

定势:重复先前的心里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第三章:新闻活动的内在动因。

了解:动机理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挫折及其应对。

识记:新闻动机;新闻需要。

理解:新闻动机的功能。

应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及对新闻实践的启示。

一: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是构**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1:新闻动机功能:a激发新闻传播和接收行为的功能

1、 个人需要是主体内在动机的基础,包括原发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2、外部新闻实践的刺激也是新闻动机动力性的体现(诱因)

b指向和定向新闻传播目的的功能

1、新闻动机与选择性接触:a.新闻信息具有显著性和对比性 b.

新闻信息具有真实性 c.新闻信息具有时效性 d.新闻信息具有新鲜性 e.

新闻信息具有易得性f.手中对媒介的接触习惯有差异。

2、新闻动机与选择性理解。

3、新闻动机与选择性记忆。

c 维持和调整新闻传播行为的功能。

1、由政治的注意转向经济的注意。

2、由表层的发现转向深层的发现。

3、由被动的接受转向主动的参与。

2:新闻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传受者进行新闻传播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新闻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动力。

二:需要:指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集体活动的源泉。

1:种类: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新闻需要:指传受者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传受者对内部信息条件或外部信息环境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传受者活动的源泉。

三:1动机与行为的关系:a 同一活动可能存在不同动机 b 同一动机可能激活不同活动 c存在动机系统 d动机与活动的效果亦复杂。

2:动机与工作效率: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间的关系:倒u形曲线关系。

3:动机的一般分类:a社会性动机 b兴趣、成就动机 c 权利动机 d交往动机。

四:1兴趣的分类: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个体兴趣 d情境兴趣。

2:兴趣有不同的品质:a兴趣的广度 b兴趣的中心c 兴趣的稳定性d兴趣的效能。

五:1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就,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2:权力动机:指人们具有某种支配欲望的动机。

3:交往动机: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性动机。

4:动机理论: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心理地形学包括: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结构模型:超我;自我;本我。

超级牢骚(倾向于自我实现的超越性动机,真善美)—高级牢骚(尊严的丧失。对自尊或威信的威胁)—低级牢骚。

六:能否第一时间捕捉到公众的牢骚,是新闻敏感的标志之一。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人们对事物、水、空气性等需要,它们在人们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的)

2:关于各层次需要间关系的问题: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部分地满足低级需要。

七:1冲突的种类:a接近--接近型冲突 b回避--回避型冲突 c接近—回避型冲突 d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2:挫折:指个体的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碰钉子“

3:挫折包含三层含义:a挫折情境(主、客观因素)b 挫折认知 c 挫折行为。

4:挫折反应:a情绪型反应:压抑、攻击、冷漠、退化、反向形成、固执、幻想、投射、合理化(酸葡萄效应和甜柠檬效应)b 理智型反应(佛洛依德称之为“升华“)c 个性的变化。

5:增强挫折承受力:a正确对待挫折 b改善挫折情况 c总结经验教训 d调节抱负水平e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四章新闻活动中的自我意识与社会认知。

了解:自我过程。

识记:自我意识、社会识记、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第一印象。

理解:图式的种类及作用。

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1: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a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 b认知者本身的心理特点 c认知的情境。

2:特殊性:a从介质来看(介质会左右) b 从构造过程来看(期望会左右)c从大脑的加工来看。

3:图式及作用:图式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或者说,图式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4:图式的分类:a人的图式b 自我图式 c 角色图式 d事件图式。

5: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a 影响人们对社会信息的感知 b 影响人们对社会信息的记忆c影响人们对社会信息的推理 d 影响人们的行为。

第二节印象的形成因素(重点)

1: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对社会认知的作用亦称首因效应或初始效应。指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所得到的关于对方的最初印象。

2:个人好坏的评价:好坏评价是印象形成的主要依据,一旦个体把某人放在喜欢或不喜欢的范围内,对这个人其他认知就会归入相应范围。

3: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主要是根据一个人好坏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其他的品质。

4:社会刻板印象:指对事物产生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有不正确性)

社会刻板的不正确性:a个人行为的模糊性 b接触机会 c 群体的变化 d 利益和价值。

e 信息很少出现。

形成原因:最小努力原则。

第三节自我意识。

1:含义: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意向(有关自己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

2:内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3:实现自我、投射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4:自我过程:a自我表现:

策略性表现与真实性表现 b 自我美化:向下的社会比较,选择性遗忘,有选择的接受反馈;缺陷补偿;自我照顾归因;自我设障 c 自我评价:社会比较,自我估计。

第五章。识记:人际交往。

了解:人际吸引的条件有哪项。

应用:谈谈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一:人际交往:简称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带有情感倾向的信息沟通与物品的交换。

1:交往的意义:a交往与个性的发展:对个性形成的影响、智力发展 b交往与心理健康 c交往与幸福。

2:(1)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干扰:a空间距离问题(人际空间需要;人际距离与交往:

亲密距离:0-0.5m。

个人距离:近0.45-0.

8m,远0.8-1.2m.

社交距离:近1.2-2.

0m,远2-3.5m。公共距离:

近3.5-4.5m,远7.

5m以上)

b沟通网络作用

2)接受者的过滤作用 (3):交往双方文化、社会、心理上的差异。

3;人际吸引的条件:a 熟悉(接触熟悉导致喜欢;平等地位的接触;物理距离的接近;接触的局限性:接触的地点,接触时的印象、安全与自我价值肯定需要的考虑)

b 赞扬和善意行为的效用(一方面,赞扬和善意行为可能导致“亲近”,让某人给你以帮助,是增加你的吸引力的更可靠的方法,如果你期望某人喜欢你,把恩惠作为讨好的手段,是十分冒险的)

c 个人特征(有能力、犯错误效应;外貌;个人品质—真诚原则)

《新闻心理学》复习提纲

新闻心理学 复习大纲。第一章总论。一 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 识记。1 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内涵 2 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3 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现场观察法 访问调查法 档案分析法 心理测验法。2 领会 新闻工作者学习新闻心理学的必要性。第二章新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一 新闻心理学产...

新闻心理学复习提纲

题型 第一题单项选择 1x10 10分 第二题多项选择 2x5 10分 第三题名词解释 4x5 20分 第四题简答 4x8 32分 第五题论述题 2x14 28分 作答要求 1.名词解释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用自己的话语理解作答 2.简答条理清晰思路明确层次分明答到要点即可 3.论述尽量详尽层次分明尽量...

心理学复习提纲

非师范 心理学 培训课程复习提纲 天河学院 第一章。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与研究的基本程序 3 比较心理学各研究方法的概念和优缺点 4 心理学的主要学派。第三章。1 概念 感觉 知觉 注意 记忆 思维 语言 2 感觉的种类 知觉的基本特征 注意的品质 思维的分类 3 直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