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10-15 21:35:28 阅读 9377

第一章绪论。

第1节新闻心理学的对象。

1、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内涵。

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包括新闻的制作者、传播者即新闻传播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的接收者即新闻受众。

新闻传者,在我国一般称为新闻工作者。主要指记者、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及制作、传播新闻的其它工作人员。

采访对象指“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索取情况和意见的对象或主动以各种方式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

新闻受众按新闻媒介分类有: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网民。新闻受众是新闻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第3节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新闻心理学的具体的研究方法。

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的、定量的(实证的)、质化的和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

1)新闻心理学的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主要基于的是形而上学的思辨的传统,“基本上没有系统收集和分析原始资料的要求,具有较多的随意性、习惯性和自发性,发挥的主要是一种议论和**的功能”。

2)新闻心理学的定量(实证)研究。

所为定量的研究方法指“依靠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及其相关关系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一定把握。”

1.实验法。

实验法指“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

2.调查法。

调查法指“通过向被调查人的口头或书面提问,收集有关的心理活动的资料,进而**心理活动发展规律的方法。”

3.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指对传播所显示出来的内容进行一种客观的、系统的、量化的研究方法。

3)新闻心理学质的研究。

质的研究方法指“以研究者来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方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研究对象互动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1.访谈和焦点团体访谈。

前者如对某位节目主持人进行访谈,然后对其话语、语意、语境等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这位主持人驾驭语言的能力或其语言风格。后者如通过对一群人的访谈了解不同层次的受众在接受电视新闻时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2.观察法。

观察法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并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3.实物分析法。

实物分析法是质的研究中另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这种方法类似于“个案法”。即对个体最直接、最简单的一种心理研究法。

4)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

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指的是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采取相应的研究方法,甚至对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也可以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

第3章新闻心理学理论。

第1节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是新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1、客观现实是新闻传者和新闻受众心理活动的源泉。

新闻传者和新闻受众心理活动的内容源于客观世界。用列宁的话说,我们知觉、表象的映像是客观事物在脑中的“复写、摄影、模写、镜像”。

1)新闻传播者的心理。

新闻传播着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人民群众是记者新闻报道的源泉,是检验新闻作品的社会价值的唯一标准,记者必须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当中,采写出无论是整体还是细节都真实的新闻。

虽然编辑、播音员工作的对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记者、通讯员提供的精神产品,但是他们在新闻活动中产生的心理活动,归根结底还是**于客观世界。

2)新闻受众心理。

新闻受众心理因媒介不同分为读者、听众、观众。在新闻活动中引起新闻受众心理活动的客体主要来自由新闻传播者所提供的**世界。

新闻受众是生活在感性的物质世界和**世界并驾齐驱的环境中,他们接受**信息时,往往以积淀于内心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参照,认知、验证、评价**世界所提供的新闻信息的真伪、美丑、善恶,从而产生相应的一系列复杂的、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

2、新闻的制作和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两种信号系统在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双方的头脑中协同活动的结果。

重点)两种系统的学说是**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在晚年提出的。他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是条件反射。他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第一信号系统,把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第二信号系统。

新闻的制作和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两种信号系统在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双方的头脑中协同活动的结果。

第2节西方大众传播学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理论对新闻心理的阐释。

1、大众传播理论和模式对新闻心理的阐释。

2)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的过程模式。

大众传播是一个心理学上非常复杂的社会过程。

新闻传者的主要社会心理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者的自我形象:传播者的个体或群体对自己的职业角色的认知。

2)传播者的个性结构:个性意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对传播行为的影响。

3)传播者的“工作组”:同一群体的上司或同事的行为对传播者个体心理的影响,即传播者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工作群体的规范和价值观的限制。

4)传播者的社会环境:传播者对媒介内容的把关方式和制作方式取决于他的社会环境。

5)组织中的传播者:媒介组织中的规范、宗旨、所有制形式和政策等所构成的工作环境直接影响传播者的行为,媒介组织要求传播者服从明确的或不成文的规章制度。

6)由媒介内容的公开性而形成的压力和约束:新闻传播者的工作效果受到公众的监督,审查,这样就从心理和法律上给传播者以约束。

新闻接收者的主要社会心理活动。

1)接收者的自我形象:接收者个体对自己的角色、态度、价值观的感知,构成了他在接受新闻时的心理态势,决定了他接受或拒绝某种新闻信息。

2)接收者的个性结构:接收者的给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能力、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等对接收者接收新闻的影响。

3)作为受众成员的接收者:作为受众成员的接收者在接收新闻信息与接收面对面的人际传播信息时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行为表现。

4)接收者的社会环境:指接收者生活的社会、社区家庭及其归属的群体对他的影响。

2、(重点)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属于符号互动理论的一种,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是用角色来解释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

1)对新闻活动中的传者和受众的角色规定。

角色是地位的动力方面。个体在社会中占有与他地位相联系的权利和义务时,他就扮演者相应的角色。

新闻活动中的传者,是因为采访、制作并传播新闻而在新闻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在我国,新闻活动的传者通常被称为新闻工作者。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所应承担的义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新闻受众既是新闻事实的制造者(源泉)又是新闻信息传播的对象。他们是新闻事业的主人和服务对象。这种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有接收新闻信息的权利和以主人翁的态度信任、支持并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义务。

2)新闻受众对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期望。

角色期望又叫角色期待,是指群体或个体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的期望。

3)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是指居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合的期待发生冲突的情景。两种表现形式:角色内部的冲突,即由角色承担者内部的矛盾引起的冲突;角色之间的冲突,是因角色承担着承担了几种角色而引起的内心冲突。

4)新闻活动中的角色互换。

角色互换又叫“扮演他人的角色”,是指不同角色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或公开的或隐蔽的进行角色互换,只在认知、体验与己有关的另一种角色,以便更自觉地履行本角色的职能。

1.角色互换的形式。

角色互换的形式主要两种,意识实际表现出来的可以被感知到的角色互换;二是隐蔽在角色内心的想象进行的角色扮演。新闻活动中大量存在后一种角色互换。

1)实际表现出的。

实际表现出来的角色互换是指暂时离开自己的主要角色,实际去承担另一种角色,从中认知、体验这种角色的心理活动。

2)凭借想象的角色互换。

主要指在自己的头脑中凭借想象、移情去设身处地地体验服务对象的角色。

第4章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

第1节新闻工作者心理素质的构成。

p54 图 4-1

2、新闻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意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它是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

第2节新闻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动机、情感、意志、性格)

1、动机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与导向作用。

动机是发动行为使其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心理作用,内驱力。

动机这种非智力因素对人们智力活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内驱力的方向即目标导向上。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人的需要层次及追求目标有高低之分,所以二者相结合形成的动机也会有差异,这种差异表现有二:一是有强有弱,二是有正有负。

2、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选择和调节作用。

1)情绪情感是激发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催化剂。

2)情绪情感在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中的选择功能。

3)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调节作用。

3、意志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强化作用。

1)增强自控力。

2)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4、性格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制约作用。

性格是表现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并且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本质特征。

第3节新闻敏感的心理机制。

1、新闻敏感与社会认知。

1)新闻敏感与社会知觉。

2)新闻敏感与社会印象。

社会印象是在社会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留在记忆中的认识客体的形象,即表象。

第4节对记者向性的测量和思考。

1、对记者向性的测量。

向性,属于非智力因素,是心理学家对性格类型的一种分类方法。包括内向(内倾)型和外向(外倾)型。

内向型者,他们的心理活动多指向于个体的内部世界,其认知方式和行为活动的主要参照点是主体的知识经验。这类人的性格表现为:沉静孤独,处事谨慎,深思熟虑,反应迟缓,不善交际,适应环境能力较差。

外向型者,他们的心理活动多指向于个体的外部世界,其认知方式和行为活动的主要参照点是外界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他们的性格表现为:活泼好动,情感外露,不拘小节,思维敏捷,善应变,愿交际,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介于二者之间为中间型。

2、对记者向性的思考。

记者较理想的向性类型是集内向和外向之长处的中间型。

2)向性类型对采访写作的影响。

第5章新闻采访心理。

第1节新闻采访心理的内容和特点。

1、新闻采访心理的内容。

从心理学角度看,采访活动可分为采和访。采,侧重于研究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对新闻事实的认知过程及其规律,主要表现在记者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思考和收集上;访,侧重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人机互动及其规律。

2、新闻采访的特点。

1)新闻采访离不开对新闻基本特征的认知。

记者要在短时间里,在预料不到的情况下能排除干扰,迅速地,准确地,生动地认知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物。

2)新闻采访离不开对采访环境的认知和把握。

采访环境的不同,采访中所获得的事实真相的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新闻心理学复习

一 考试分值计划。1 重点章节 一 二 四 五 七 八分值65分左右。一般章节 三 六 九 十分值35分左右。2 识记题 25分 选择 判断 填空 应用题 50分 论述 分析 理解应用 25分。3 单项选择 8题,8分 填空 6题,12分 判断 5题,15分 名词解释 4题,12分 简答 6题,36...

新闻心理学复习

名词解释 最终版 1 风度 风度是指人的言谈 举止 态度 表情,是人的气质和性格的外在 直观表现,是给人留下的从感觉到知觉的综合印象。2 采访心理学 研究如何接近人 了解人,打开人的心扉,使之与采访者进行合作的一门学问。3 采访难度的表现 数量的众多,类型的多样,范围的广阔 获得新闻的或然 人际交往...

新闻心理学复习重点

这个材料仅供参考 题型还有选择和填空 名词解释题。1.新闻心理 2.新闻写作心理。3.新闻采访心理。4.非智力因素。5.移情。6.现场观察法。7.晕轮效应。8.角色理论。9.角色互换。10.角色定位。11.新闻敏感的顿悟性。12.新闻编辑的全局意识。13.受众的逆反心理。14.新闻编辑的全局意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