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

发布 2022-10-15 21:07:28 阅读 4088

8新闻心理学的专门方**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整体性原则。

3 发展性原则。

4 扬弃的原则。

10新闻心理学具体的研究方法:

1)新闻心理学的定性研究。

2)新闻心理学的定量(实证)研究。

1 实验法。

2 调查法。

3 内容分析。

3)新闻心理学质的研究。

1 访谈和焦点团体访谈。

2 观察法。

3 实物分析法。

4)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

17 2024年7月,由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张骏德,刘海贵合著的第一本以《新闻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我国新闻心理学的发展已经从酝酿阶段进入初步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的新阶段。

32理解:客观现实是新闻传者和新闻受众心理活动的源泉。

1 新闻传播者的心理。

2 新闻受众心理。

44理解:对新闻活动中的传者和受众的角色规定:

新闻活动中的传者,是因为采访、制作并传播新闻而在新闻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人。

新闻受众既是新闻事实的制造者(源泉)又是新闻信息传播对象。

45理解:新闻受众对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期望:

角色期望又叫角色期待,是指群体或个体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的期望。

45理解: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冲突:

角色冲粗,是指居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期待发生冲突的情境。

56理解: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之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它是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

79怎样增强新闻敏感?

1)培养高尚人格品质,优化记者的职业敏感。

2)不断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

3)扎到生活的海洋,贴近生活的脉搏。

120 印象管理效应有哪些?每一种的具体含义?

印象管理效应是指在进行印象管理时带有规律性的行为反应。这些行为反应在采访活动中经常出现,并产生较大的影响。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

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

近因效应也叫“新颖效应”。

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交往的初期,即在延续期还生疏阶段,首因效应的影响重要;而在交往的后期,就是在彼此已经相当熟悉时期,近因效应的影响重要。

二)晕轮效应和扫帚星效应。

晕轮效应又叫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反之则叫扫帚星效应。

3)定势效应和刻板印象。

定势效应以前的心理活动会对以后的心理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或心理倾向,从而影响以后心理的活动。在对陌生人形成最初印象时,这种作用特别明显。

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123印象管理的策略有哪些?

1)“登门”之计。

又叫“得寸进尺”,意思是,促使人们首先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就有可能让他接受一个大的要求。

2)“后转弯”之计。

又叫“保留面子”,是说,当人们拒绝了别人的一个大要求(哪怕是合理的),或者作出了有损于个人形象的事情后,常常会为保留面子而接受一个小的要求。

3)“放大呈现”和“收敛呈现”策略。

这是一对意思相反的策略,指在特定的情况下,行为主体有意夸大或贬低自己的一些信息,以强化别人对他的某种印象。

144认得情绪情感有三种表现形式: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由强烈刺激物,例如一些重大时间而引起的激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应激:多指因突如其来的紧张情况或对自己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严重事件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

158灵感产生的条件:1.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明确的创新意识。

2.全神贯注,殚精竭虑,调动全部精神力量写作。

3.充分利用原型启发。

牢牢把握潜意识活动的最佳阶段。

4.要保持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

5.要立即记录刚刚迸发出的灵感。

172编辑的胆识:

、编辑的“识”

他们把握新闻报道的最后关口和新闻宣传的方向。

编辑要有明确的导向意识、敬业精神、政策水平。

2、编辑的“胆”

表现在他们有坚持真理、敢于秉笔直书的勇气和魄力。

3、编辑胆识的表现。

比如对新闻稿件的选择,对头条新闻的配置,对新闻标题的拟定和对版面或节目的组合等。

251不同媒介传播感觉通道:

1.报纸文字与读者的视觉分析器。

2.广播声音与听众的听觉分析器。

3.电视的图像和声音与观众的视、听分析器。

4.网络符号的多元性与网民的视、听、动、触觉分析器。

ppt 1、报刊文字具有滞留性,可反复阅读,思考不受时空限制,具有表达上的准确性和较严密的逻辑性。报刊常为文化水平较高的读者所偏爱。

2、广播有“一心二用”之效,广播为人们想象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3、电视文化以图像的生动,具体现场感强取胜。受众多种感觉通道同时被激活。对信息的接收更轻松,对信息的认知更全面,但电视容易培养人们的惰性,经调查发现,知识层面越高的人看电视的次数越少。

263受众注意的类别,各自的含义和特点。

ppt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人在某瞬间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另一些对象,这就是指向性。当心理活动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这就是集中性。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即指向一定对象的特性。

三大类型: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一种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定义: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规律:影响无意注意的原因包括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及人自身的状态。

应用:建筑、装潢、广告、服装、玩具设计等。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们自然而然的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定义: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规律:有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语言被纳入到心理活动后的结果,是由语词意识支配的。

有意注意受以下因素影响: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对活动的兴趣和认识,人的知识经验,活动的组织,人的性格和意志品质等。

应用:教育。

有意后注意是一种有自觉的目的、但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因此它兼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方面的某些特点。

如:兴趣点。

265受众的注意的特征有: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持续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271新闻的特点和新闻受众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离开了新闻的基本属性,就谈不上受众对新闻的需求;反之,受众对新闻的需要又促使新闻必须强化自己的特点。

ppt1、新闻的党性和受众期待引导的心理

任何新闻媒介都属于不同的政体或集团,并维系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基础,受制于不同的阶级意志或道德规范。党性是新闻事业的核心。媒介信息对受众的引导是多方面的,有政治思想、教育文化、日常生活和消费等。

但新闻信息在政治思想上的引导更多,像通过新闻媒介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正确的新闻宣传能给受众以正确的思想指导,错误的**导向则会把受众引入歧途,甚至导致人心混乱。

、新闻的真实和受众的求真心理。

1)新闻受众之所以需要新闻,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新闻能够向他们提供有一定时空环境的客观存在的事实。

2)现实的真实可以满足新闻受众对新进发生的事实的认知需求,而生活的真实主要满足受众认识生活和审美方面的需要。

、新闻的时效性和受众的求快心理。

先睹为快,是受众对未知、应知、欲知新闻的共同的需求心理。

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可以在报道形式上想办法,如多写言之有物的现场短新闻、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快讯等,从而满足受众求快心理。

、新闻的新鲜性和受众的求新心理。

对新闻的喜新厌旧是受众的共同心理。凡是内容新、表现手法新的新闻都容易得到受众亲睐。

、新闻的接近性和受众的求近心理。

受众的求近心理指的是受众对于自己所熟悉的新闻容易产生亲切感,并给予更多的关注。受众所熟悉的新闻不仅指受众曾经多次直接感知过的事物或人,还包括与受众在某方面接近或相似的内容,像年龄、性别、职业、价值观、态度、兴趣、爱好方面的报道。

新闻要想满足受众的求近心理,就应注意选准报道的切入点,抓住受众最关心的问题。

282新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

1.接受暗示心理:是受众不自觉地心甘情愿地接受新闻宣传影像的一种受众群体(当然也包括受众个体)心理。

2.从众心理:就是指受众个体在强大的新闻**或由这种**而引起的人际压力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社会知觉、社会判断、态度以及行文上表现出与新闻**相一致的现象。

3.逆反心理:就是指当新闻报道同受众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与传者意图相对立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

4.受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受众的心理承受力是指受众对新闻报道能否接受的主观感觉。

ppt(一)接受暗示心理。

接受心理暗示是受众不自觉地心甘情愿的接受新闻宣传影像的一种受众群体心理。

二)从众心理。

当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群体的某种压力时,就会在社会知觉、社会判断以及态度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叫从众现象。

、新闻**和受众的从众心理。

新闻**是造成受众心理的主要的社会刺激,是一种社会**。

2、受众的从众心理和人民群众的凝聚力。

三)逆反心理。

、受众逆反心理的含义。

是指当新闻报道同受众需要不符合时,产生的与传者意图相对立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

、受众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

)强化原有态度2)作出逆向选择3)贬损宣传者。

、受众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来自传者方面2)来自受众方面。

、对受众逆反心理的态度。

)受众积极的逆反心理和**监督2)对受众消极的逆反心理不能迎合,要加以引导。

四)受众的心理承受力。

)新闻报道在时机上的控制和受众的心理承受力。

)新闻报道在量上的控制与受众的心理承受力。

308新闻传播者的因素。

1.权威性:指在受众心目中来自传播者的诸如地位、资历、专业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因素。

2.可信性:指在受众心目中传者可以被依赖的程度。

3.喜爱性:指对受众具有吸引力的来自传者内在的或外在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影响受众态度的改变。

4.睡眠者效应:在接受信息的当时,处于对信息员的否定而影响了对其宣传内容的认同,当时过境迁,被试忘记了信息源时反倒有可能接受信息内容,这就好比人们在睡眼惺忪之时,没能赏识“真货”,过了一段时间后,清醒了,终于赏识了“真货”一样。

新闻心理学

对央视部分电视节目的分析。08060222 苏一文。七巧板 分为日常版和周末版两部分,日常版是给予2 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节目,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受众目标。周末版是关于0 6岁学龄前儿童的节目,主要以家长和孩子为受众目标。七巧板 周末版设有板块 宝贝故事 教子有方 专家 亲子时光 宝贝露一手 妈妈露一...

新闻心理学

受众对新闻的逆反心理。新闻受众逆反心理,是指新闻受众跟新闻本意相反的心理活动。新闻受众出现这种心理活动时,表现出与新闻对立的思想感情,也就是反感,出现对新闻明显不信任的态度,产生抵触情绪。新闻受众逆反心理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归纳出几种主要的,不妨分析如下 一 批驳心理。新闻受众接受新闻以后,认为新...

新闻心理学

1 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包括新闻的制作者 传播者即新闻传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的接收者即新闻受众。2 新闻传者的主要社会心理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播者的自我形象 传播者的个体或群体对自己的职业角色的认知。2 传播者的个性结构 个性意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对传播行为的影响。3 传播者的 工作组 同一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