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作业

发布 2020-02-28 02:33:28 阅读 1767

试从大众传播的角度,以当代社会为背景,研究信息源的意图和受众的接受心理。

信息:又称资讯,是一种消息,通常以文字或声音、图象的形式来表现,它由意义和符号组成。信息的目的是用来“消除不可靠的因素”。

由此可见,信息源的意图就是在社会群体出现或者可能出现不稳定因素的时候,借助媒介手段传播确切的消息,以消除不可靠的因素。例如在5月12号的汶川**中,咸阳也受到余震的波及,一时间学校气氛极度紧张,同学们人心惶惶,都待在空旷地,不敢返回宿舍或者其他建筑物内。由于**刚刚发生,通讯也受到影响,受到外界条件的限制,大家无法得到有关**的确切消息。

这个时候由广播台传出的广播,准确的给大家播报了**的地点以及震级,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大家的情绪,也防止了不实谣言的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源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使不稳定因素消除,安抚大家的情绪,协助管理者管理,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5月12号的主震后,不断有余震发生,大家依旧处在高度紧张阶段,这个时候所有关于**的消息听大家都采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学校广播台、老师、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等,一切可以传播信息的媒介都在努力向大众传播真实有效的信息,以消除大众的恐慌情绪,这个时候信息源的意图就十分明显了。

受众是指接受信息传播的群众,引入传播学后,泛指报刊、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受众是传播过程得以存在的前提,同时又是传播者积极主动的接近者和反馈者。结合国外学者的研究和我国今年受众调查的结果,我们认为,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动机有:

1.获取信息,认识外部世界;2.娱乐消遣,满足精神、情感需要;3.

获取知识。

对于信息,受众有选择行为。传播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受众有选择的接触一种媒介,且往往只选择那些能加强自己信念的信息,而拒绝那些与自己固有观念相抵触的东西。人们通过大众媒介一般是加强自己已有的观点,而不是改变其信念。

再以5月12日的汶川**为例,由于咸阳也受到余震波及,再加上一些同学相信、传播不实的谣言,致使本来就已经紧张的气氛更加紧张。这个时候大家对关于**的一切消息都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一有风吹草动,大家就紧张的不得了。我个人认为,其实在那个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失去了判断对错的能力,但是外界的大环境如此,即使有人相信并传播真实的信息,但是毕竟力量很薄弱,阻止不了也平息不了大众的一些不合理做法以及紧张情绪。

这个时候受众的接受心理由于外界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影响,出现了偏差甚至是严重的失误,失去了基本的判断能力。

韦弗说过,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源的意图大部分时间都为受众理解并接受,从而达到完美的传播效果。当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的时候,部分受众的接受心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中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这个时候信息源就要加强传播力度,努力克服外界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从而达到最初意想中的传播效果。

新闻心理学

对央视部分电视节目的分析。08060222 苏一文。七巧板 分为日常版和周末版两部分,日常版是给予2 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节目,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受众目标。周末版是关于0 6岁学龄前儿童的节目,主要以家长和孩子为受众目标。七巧板 周末版设有板块 宝贝故事 教子有方 专家 亲子时光 宝贝露一手 妈妈露一...

新闻心理学

受众对新闻的逆反心理。新闻受众逆反心理,是指新闻受众跟新闻本意相反的心理活动。新闻受众出现这种心理活动时,表现出与新闻对立的思想感情,也就是反感,出现对新闻明显不信任的态度,产生抵触情绪。新闻受众逆反心理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归纳出几种主要的,不妨分析如下 一 批驳心理。新闻受众接受新闻以后,认为新...

新闻心理学

1 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包括新闻的制作者 传播者即新闻传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的接收者即新闻受众。2 新闻传者的主要社会心理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播者的自我形象 传播者的个体或群体对自己的职业角色的认知。2 传播者的个性结构 个性意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对传播行为的影响。3 传播者的 工作组 同一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