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新闻心理: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对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的主观映像。
2.信号系统:用具体事务(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条件反射叫第一(二)信号系统。
3.角色期望:是指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色表现出的特定行为期望。
4.角色冲突:是指居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合的期待发生冲突的情境。
5.角色互换:又叫扮演他人角色,指不同角色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或公开或隐蔽的进行角色互换,旨在认知体验与己有关的另一种角色,以便更自觉履行本角色职能。
6.新闻敏感: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
7.新闻采访心理:指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
8.印象管理:又叫印象整饬,指有意识的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
9.自我呈现:又叫自我表现,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满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过程。
10.人际吸引: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以感情因素为主的对交往对象给予积极评价的倾向。
采访中的人际吸引:记者有意识地运用各种人际吸引规律想方设法与采访对象在理智上认同、感情上相融,双方从生疏到熟悉,从关系淡漠到产生感情和继续交往的愿望。
11.情感吸引率:交往双方通过表情的渠道达到心灵交融、情感共鸣、心理接近、相互感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规律。
12.印象管理效应:在进行印象管理时带有规律性的行为反应。
13.首因效应: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
近因效应:在最近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交往关系的影响。
晕轮(光环)效应:对某个人的某个方面有了好印象之后,便对这个人的其他方面也做出好的认识和评价,反之叫扫帚星效应。
定势效应: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他人或某种社会现象的固定看法。
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个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14.登门之计:促使人们首先接受一个小要求后,就有可能接受一个大要求。
后转弯之计:当人们拒绝了别人的一个大要求,或者作出了有损于个人形象的事情后,常常会为保留面子而接受一个小要求。
放大(收敛)呈现:在特定情况下,行为主体有意夸大或贬低自己的一些信息,以强化别人对他的某种印象。
15.新闻写作心理:新闻记者在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内化(认知理解)和外化(物化为新闻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
16.新闻写作心理状态:从采访结束到酝酿完成新闻作品这段时间里,记者所具备的较为完整的心理特征。
17.落差:要写的文章内容大大高于多数受众当前认识水平,为他们心里难以承受。
18.断裂:记者要写的文章其内容与受众的认识有较大偏差甚至会引起误解,造成逆反心理。
19.新闻编辑心理:研究新闻编辑工作者在编辑新闻时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0.移情: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能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对方的心情。
21.应变:能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应对行为。
22.新闻受众心理:因媒介本身及其所传播的新闻信息和由之引发的其他刺激直接或间接地在新闻受众头脑中的主观能动反映。
23.受众态度:受众主体对新闻客体较为稳定的,由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成分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24.权威性:在手中心目中来自传播者诸如地位经验等方面的因素。
可信性:在受众心目中传者可以被依赖的程度。
喜爱性:对受众具有吸引力的来自传者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特征。
睡眠者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内容可能比信息源更能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也更容易改变受众态度。
25.态度差异:新闻信息所维护的观点和受众当时所持的态度之间的歧异程度。
二:填空。1.新闻活动主体:新闻制作者、传播者、接受者。
2.专门方**原则:客观性、整体性、发展性、扬弃。
3.具体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定量(实证)研究、质的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研究。
4.定量研究方法:实验法、调查法、内容分析。
5.质的研究方法:访谈和焦点团体访谈、观察法、实物分析法。
6.新闻基本特性:真实性、新异性、时效性、公开性。
7.接近吸引律:时空接近、兴趣和态度相似。
8.印象管理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扫帚星效应、定势效应和刻板印象。
9.印象管理策略:登门之计、后转弯之计、放大(收敛)呈现。
10.新闻写作心理用信息加工理论看,是新闻记者头脑中对新闻事实刺激物接收(采访过程)、编码(思维)、存储(记忆)、提取和操作(写成文字或者制作成影像)并输出(完成新闻作品)的过程。
11.人的情绪情感表现形式:心境、激情、应激。
12.不良心理状态:急于求成、挖空心思,硬憋文章、高度焦虑。
13.写作时间选择:猫头鹰型、百灵鸟型、混合型。
14.思维形式:形象思维、理论思维、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
15.编辑、记者、受众心里互动特点:隐没性、相容性、保持一定心理距离。
16.新闻受众心理特点:随意性、交融性、互动性、差异性。
17.受众注意特征:选择性、广度、持续性、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
18.新闻受众群体心理特点:接受暗示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
19.新闻传播者因素:权威性、可信性、喜爱性、睡眠者效应。
20.新闻受众因素:受众对新闻信息选择、心理免疫、人格变量。
21.受众对新闻信息选择性因素: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22.影响受众态度改变的情境因素:分心、强化。
23.思想工作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坚持既继承传统又创新原则。
24.创造性思维三个特性:思维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独创性。
三:简答题。
1.学习新闻心理学意义:①**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在新闻活动中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②在新闻媒介沟通和人际沟通并驾齐驱的环境里,在心理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特点和规律科学③心理活动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科学。
2.新闻心理学任务:⑴理论任务:①理论任务:承担党和国家喉舌②战略任务:提高新闻队伍素质③本质任务:研究受众⑵实践任务:提高新闻活动效率和宣传效果。
3.我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①从单一向多元辐射(研究内容,队伍知识结构,研究方法)②从随意性向规范化迈进(教学科研,研究机构,心理研讨会)③从前科学向科学性过渡。
4.角色理论p43-48
5.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选择和调节作用:⑴催化剂⑵选择功能⑶调节作用:①掌握好情绪情感的度②把握情绪情感时空平衡③寻找敏感区,强化新闻传播效果。
6.性格对智力活动制约作用:①性格离不开智力活动,但形成后对智力活动制约②性格上的弱点会成为智力表现和发展的障碍③性格特点补偿智力弱点。
7.怎样增强新闻敏感:①培养高尚人格品质,优化记者职业敏感②不断更新知识,丰富自己头脑③扎到生活海洋中,贴近生活的脉搏。
8.新闻采访心理特点:①离不开对新闻基本特征的认知②离不开对采访环境的认知和把握③主要是在人际互动中产生的④采访活动中的心理互动属于角色互动。
9.认知对方:①目的,动机②是不是合格对话者③个性特点。
10.记者的自我认知:①是否有自信心②是否有激情③能否处理好记者多角色关系④记者个性弱点是否妨碍采访对象谈话⑤是否是个好的倾听者。
11.记者对采访环境的利用和控制:①主动选择恰当采访时机②设置依托物。
12.新闻写作心理特点:①强调的是新闻写作主体—记者在写作**现的心理活动②指采访获得的材料内化为主体的认识再外化为新闻作品的过程③由于心理活动复杂性,所以被记者内化的新闻素材和外化的新闻作品就二者信息的量和质的方面看,并不是经常完全对等的④记者在写作中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和规律是新闻写作心理核心。
13.新闻写作心理状态完整性:既包括记者在写作时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又包括记者主体和某些客观因素间的共鸣。
14.创造性思维过程:第一阶段是通过采访,获得感性材料阶段;第二阶段是冥思苦索,进行思维操作阶段;第三阶段是回头蓦见触发灵感,豁然顿悟阶段。
15.灵感产生条件:①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明确创新意识②全神贯注,殚精竭虑,调动全部精神力量写作③充分利用原型启发④牢牢把握潜意识活动的最佳阶段⑤要保持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⑥要立即记录刚刚迸发出的灵感。
16.灵感与新闻敏感的异同:⑴从定义上看:
新闻敏感属于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价值新闻的能力,而灵感则是指在认识主体的头脑中突然发出的某种寻觅已久的新事物或新观念的心理状态⑵从产生,时机看,灵感和新闻敏感虽然都可以在记者进行采访写作编辑过程中,但相比之下,新闻敏感则更多的出现在采访或收集材料过程中⑶从目的明确程度看,新闻敏感出现之前,记者一般没有十分明确的目的,但灵感产生之前记者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
17.现代记者合理知识结构:①具有广博学识②增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③掌握实用知识和应用技能。
18.影响新闻编辑心理制约因素:①宏观社会层面,社会的政策、法律都是制约新闻编辑心理产生的社会大环境②中观组织层面,不同**所有的具体组织形式都是国家宣传机构,所发出的声音代表党和人民③微观个体层面,新闻编辑人生观世界观、认知方式等方面不同编辑工作也会有差别。
19.编辑的胆识表现:①表现在见多识广立足点高,视野宽,虚怀若谷②甘为人梯,无怨无悔,默默耕耘,无私奉献③能审时度势,驾驭全局,统筹安排,有决断力。
20.编辑的识表现:编辑对编辑工作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较强的敬业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上重采轻编的传统,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耳聪目明知识渊博,有较清醒的自我认识和对他人认识的能力。
21.网络**优势:传播范围广,理论上覆盖全球,容量大,检索便捷,互动性强。
22.网络编辑个性特征:①承受压力,毅力②成就欲③注意细节④创新主动性灵活性分析性思维⑤独立性合作性⑥正直诚信可靠性。
23.移情在播音中的作用:有助于满足听众情感交流需求,有助于播音员与主持人进入良好播讲状态。
发展条件:对他人情绪情感表达知觉,对产生情绪情感的情景的知觉。
24.研究受众注意意义:关键在于受众的注意决定受众能否顺利进入自我传播,并进而保证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
25.受众注意类别:①无意注意是受众的常态②有意注意是受众的兴趣和需要之所在③有意后注意会使受众乐此不疲。
26.新闻特点和新闻受众需要:①新闻的党性和受众期待引导的心理—求引导②新闻的真实和受众的求真心理—求真③新闻的时效性和受众的求快心理—求快④新闻的新鲜性和受众的求新心理—求新⑤新闻的接近性和受众的求近心理—求近。
27.受众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①强化原有态度②作出逆向选择③贬损宣传者。
28.受众逆反心理产生原因:①来自传者方面:新闻报道失实、失真、失当、失策、失误②来自受众方面:兴趣、爱好、价值观、个人好恶等。
新闻心理学
对央视部分电视节目的分析。08060222 苏一文。七巧板 分为日常版和周末版两部分,日常版是给予2 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节目,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受众目标。周末版是关于0 6岁学龄前儿童的节目,主要以家长和孩子为受众目标。七巧板 周末版设有板块 宝贝故事 教子有方 专家 亲子时光 宝贝露一手 妈妈露一...
新闻心理学
受众对新闻的逆反心理。新闻受众逆反心理,是指新闻受众跟新闻本意相反的心理活动。新闻受众出现这种心理活动时,表现出与新闻对立的思想感情,也就是反感,出现对新闻明显不信任的态度,产生抵触情绪。新闻受众逆反心理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归纳出几种主要的,不妨分析如下 一 批驳心理。新闻受众接受新闻以后,认为新...
新闻心理学
1 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包括新闻的制作者 传播者即新闻传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的接收者即新闻受众。2 新闻传者的主要社会心理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播者的自我形象 传播者的个体或群体对自己的职业角色的认知。2 传播者的个性结构 个性意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对传播行为的影响。3 传播者的 工作组 同一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