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20:18:28 阅读 5891

一 、考试分值计划。

1 、重点章节:一、二、四、五、七、八分值65分左右。

一般章节:三、六、九、十分值35分左右。

2 、识记题:25分(选择、判断、填空);应用题:50分(论述、分析);理解应用:25分。

3 、单项选择:8题,8分; 填空:6题,12分; 判断:5题,15分;

名词解释:4题,12分; 简答:6题,36分; 论述:1题,10分; 分析:1题,7分。

二 、复习重点。

第一章总论。

1、简述新闻心理学的任务。

答:①新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a揭示新闻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b建构新闻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新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a优化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b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规律,提高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

推动新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

2、简述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的现状。

答:“初级阶段、粗具规模”这八个字是对我国现状的总结。

①“初级阶段、粗具规模”是从学科“界定”的角度而言的,是指新闻心理学侧重研究的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去阐释新闻现象。

②“解释水平”是“特有水平”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更高层次的体现。我国对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仍然处于“解释水平”,离“特有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前者水平讲可以说已“粗具规模”。

③粗具规模表现在:a在研究广度上粗具规模(a对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心理现象的研究;b对在新闻活动不同阶段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研究)b在研究深度上粗具规模(a新闻心理学的理论框架;b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向;c新闻敏感)

第二章新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1、简述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选择性?

答:①新闻传播者的选择性(新闻评论最能赤裸裸地表达评论者的主观认识;针对性本身就体现了认识主体的选择性)

采访对象的选择性。

新闻受众的选择性(只有那些为受众主动选择、吸收、消化、认同并引起共鸣的新闻作品才可能实现其新闻价值)

第三章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

1、简述非智力因素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作用。

答:①动机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与导向作用;②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选择和调节作用;③意志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强化作用;④性格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制约作用。

2 、试分析:当情感与认知不协调时,新闻工作者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感使之与认知相统一?

答:①掌握好情绪情感的度(要学会有效地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较准确地把握好自己的情绪情感。)

②把握好情绪情感在时空上的平衡(从采访的角度分析,记者应有意把握情绪情感的平衡,对采访对象不可“春暖秋凉”,时亲时疏,应一往情深,保持时间上的情绪情感平衡,同时记者还应对各种采访对象一视同仁,不搞厚此薄彼。)

③寻找新闻工作与受众之间情绪情感触发的敏感区,强化新闻传播的效果。(新闻工作者必须了解各类受众,寻找自己与受众之间情感触发的敏感区,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量及表达方式以期达到较佳的传播效果。)

第四章新闻采访心理。

1、简述新闻敏感的心理内涵。

答: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是记者发现、认识、判断有价值新闻的一种特殊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在业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基本素质与能力。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事实现象感觉器官敏感化的基础上,头脑的判断能力、产生思维的能力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积极反应的思维敏感化。是思维中一种很有特点的带有“灵感”色彩的思维活动。

新闻敏感的思维有:顿悟性、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四个特点。

2、试论述新闻敏感产生的心理过程。(68-75)

答:① 怀有一种动机。

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条件:a作知识的准备;b了解被报道者的情况;c要有大量的对比性材料)

形成一种初步构想。

④尝试性思考。

典型诱因出现。

顿悟。3、简述记者如何在采访中做到正确认知采访对象?

答:①对采访对象的角色认知(a这个人在角色丛里扮演角色的数量;b这个人的角色扮演是否成功;)②对采访对象个性特征的认知;③正确认知采访对象的途径(a访问前的准备;b访问中的观察;)

4 、简述如何认识和面对不利于采访的性格特征?

答:不利于采访的性格特征有:羞怯、多疑、傲慢、马虎、自卑。

羞怯。认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拘谨、扭捏的个性;另外一种是在某一时刻暂时性的羞怯;

面对:采访他们时机制都必须随和、亲切。比如聊聊天、对其活动、穿着进行夸奖。

多疑。认识: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心眼”。

面对:开始时多费口舌,从正反两面充分消除他们的疑虑;在其言谈过程中要不动声色地听,多给予鼓励。

傲慢。认识:这是一种不能正确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

面对:对有轻微这种倾向的,可不予理睬;对影响采访进程的,最好办法就是“釜底抽薪”。

马虎。认识:信口开河,无论事情紧要与否从不认真。

面对:要对其随便说话、不用心商讨有所警惕。

自卑。认识:他们在接受采访时一般都表现得畏缩、沉默、胆怯、缺乏信心,缺少肯定。

面对:多肯定他们的成绩与长处。

5、分析:采访中的社会认知效应。

答:①首因效应(在人们交往中,这种比较重视前面的信息,据此对别人下判断,而在最初(原始)的印象形成之后,他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视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属于第一印象。)和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又叫“最近效应”,是指双方在最近交往中的印象对交往关系的影响。)

晕轮效应(一好百好)和扫把星效应(一切都坏)

定势效应(以名取人、以貌取人、以衣帽取人)和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个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第五章新闻写作心理。

1、简述新闻写作心理的特点。

答:①被记者内化了的新闻素材和外化了的新闻作品之间存在量与质的区别;②思维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③新闻作品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记者“本质力量的书”。

2 、影响记者写作心理状态的客观因素有哪些?(96)

答:① 环境:a 催人奋进的环境——激发写作热情;b安静而不嘈杂的环境——有利于记者处于积极单纯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写作,特别是撰写一些有深度见功力的新闻报道更是如此。

采访对象:a采访对象的魅力——激发强烈的写作冲动;b 采访对象不良的甚至罪恶的行为——引起冲动、激发记者的激情;

受众:a 记者意识到自己的作品与受众相吻合,可能产生“轰动效应”时——比较高昂、信心十足的心态中;b 有“落差”甚至引起受众误解时——容易陷入消极的心境里。需要调整心态,变换写作角度,化消极为积极。

3 、试论述新闻写作的最佳心理状态的构成因素。(97-102)

答:新闻写作最佳心态的构成因素,包括协调好新闻工作者自身认知和情绪情感的关系,选择最佳写作时间,明确写作意图,坚守受众意识等几个方面。

认知和情绪情感之间的协调;

记者个体对写作最佳时间的选择(新闻写作最佳时间,即记者个体思维较为活跃、精力较为充沛、注意力较为集中、感知事物能力较强的一段时间。有三种选择:猫头鹰型、百灵鸟型、混合型);

写作意图对记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写作意图,即新闻记者通过某一作品写作达到其目的的打算。)

受众意识对记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受众意识就是立足于受众、为受众服务的意识。)

4 、简述如何协调好认知与情绪情感的关系。(98-99)

答:① 情绪情感按其表现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是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常使人的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激情,激烈、短暂的情绪体验。应激,由突如其来的紧张情况所引起反应的情绪状态。

协调好认知与情绪情感的关系,还需进一步认识人类的社会性情感,它们主要指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协调好认知与情绪情感的关系,还需要克服以下几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急于求成;挖空心思、硬憋文章;高度焦虑。

5、 分析:创造性思维与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否会发生矛盾?(113)

答:当然不会。应该说创造性思维与坚持真实性原则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

坚持新闻真实性,要求记者写真人真事,抒真情,论真理,不容虚构;要求人物、地点、原因、结果、过程、情节、细节及人物心理活动都要准确无误;要杜绝想象,严格遵守新闻事实真实性原则。

运用创造性思维,则是在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从客观存在的真实材料出发,经过消化、分析、综合、判断、回忆、联想等心理活动,尽量拓宽拓深材料的意义,揭示材料的实质,找寻到最佳表现角度及最适合的表现形式,将事实如实准确又富有创造性地表现好,以取得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客观效果。 ③作者愈从客观真实的材料出发考虑问题,愈能更好地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规律和现实意义。因此,创造性思维与新闻真实性关系是辩证的关系。

6 、如何认识发散思维在写作中的作用?(116)

答:发散思维,指按照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可能存在的各种答案。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特点。

① 运用发散思维可以寻求新闻写作的多种方案。② 发散思维有助于开掘新颖别致的主题。③ 在写作方法的采用上,发散思维能帮助寻求最佳表现方案;④ 发散思维也有利于标题的制作。

综上所述,发散思维在新闻写作实践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关键是记者要善于发散思维,以求得最佳报道方式。

7 、简述材料驱动归纳与理论驱动归纳的关系)

答:理论驱动归纳:指通过采访活动实现事先已制定好的写作意图、计划的思维策略。

特点:目的明确、准备充分、操作主动、效率较高;

材料驱动归纳:指在某种情况下,当事情发生变化或出现突发事件时,事先的写作意图、计划必然被打乱。那么这时,写作主体只能根据已变化了的新情况或突然发生的事件,作出新的考虑。

这种考虑是从事实材料直接引出的,因此称为材料驱动归纳。

特点:随机应变、应对灵活;

两者之间的关系看,有时有矛盾。比如原先的写作计划不符实际情况,材料驱动归纳就应该替**论驱动归纳,实施思维策略的转变。

两者之间更多的时候是统一的,当理论驱动归纳中的原有主观意图符合客观实际时,那么两者趋于一致。

一旦使用材料驱动归纳的思维策略,这期间也有理论驱动归纳的思维策略在起作用,从这方面看,她们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总之,两种思维策略在新闻写作中往往交替使用,作用互补。

新闻心理学复习

名词解释 最终版 1 风度 风度是指人的言谈 举止 态度 表情,是人的气质和性格的外在 直观表现,是给人留下的从感觉到知觉的综合印象。2 采访心理学 研究如何接近人 了解人,打开人的心扉,使之与采访者进行合作的一门学问。3 采访难度的表现 数量的众多,类型的多样,范围的广阔 获得新闻的或然 人际交往...

新闻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第1节新闻心理学的对象。1 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内涵。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包括新闻的制作者 传播者即新闻传播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的接收者即新闻受众。新闻传者,在我国一般称为新闻工作者。主要指记者 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及制作 传播新闻的其它工作人员。采访对象指 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索取情况和意见的对象...

新闻心理学复习重点

这个材料仅供参考 题型还有选择和填空 名词解释题。1.新闻心理 2.新闻写作心理。3.新闻采访心理。4.非智力因素。5.移情。6.现场观察法。7.晕轮效应。8.角色理论。9.角色互换。10.角色定位。11.新闻敏感的顿悟性。12.新闻编辑的全局意识。13.受众的逆反心理。14.新闻编辑的全局意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