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课程复习

发布 2022-10-15 21:24:28 阅读 3523

一、 课程要求。

1. 掌握、识记重要的概念、理论与假设。

2. 从教学过程中了解和体会现代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是如何同新闻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的;能从总体上把握新闻心理学所涉及的内容板块。

3. 能用心理学的知识解释、分析和指导相关新闻工作实践。

二、 考试题型。

题型1:名词解释(4’* 5 = 20’)

题型2:简答题(5’* 4 = 20’)

题型3:应用题(10 * 6 = 60’)

应用题i: 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并作针对性计划。

应用题ii: 从心理因素分析采访案例。

应用题iii: 从心理因素分析编辑案例。

应用题iv: 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设计多个报道或评论的角度。

应用题v: 通过案例分析受众心理。

应用题vi: 通过案例分析媒介管理案例。

三、 解释性的知识点。

1. 新闻心理学。

新闻心理学是新闻学和心理学进行交叉后的边缘学科。它是研究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一般来说,它所涉及的内容板块包括记者心理、受众心理、采访对象心理、新闻写作心理、新闻编辑心理、播音主持心理以及新闻管理心理等。

2. “新闻座位”

新闻座位”是指采访对象在某一新闻事件中所处的位置:中心人物、边缘人物;局中人物、局外人物;新闻素材提供人、新闻素材佐证人,等等。“座位”不尽相同,会导致他们受访心理的活跃程度、心理活动内容、以及接受采访的意愿的不同。

3. 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又叫“印象整饰”,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其意义在于影响和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回应方式。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印象管理行为表现为采访者或采访对象可能会有意识地选择一定的言辞、表情或动作,使知觉者对自己产生某种特定的印象或看法。

4.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已可通俗地成为“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新闻采访实践中,采访者如果把握好自己留给采访对象的首因效应,一般会有利于采访的顺利进行。

5. 社会效标效应。

社会效标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可能会受到该个体先期的社会名声、地位和形象的影响,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可能会影响到自身对该个体的独立判断和评价。

6. 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又称“心向”,是一种活动的准备状态或行为倾向,通常是意识不到的。定势心理在新闻实践中常常表现为新闻工作者以既往的经验和认知模式来认知、分析、判断和处理新闻事件和新闻要素。

7.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基本的、稳定的、内隐的思维、情感和品质特征。它的形成既包括先天生理基础又离不开后天环境(含教育)的影响。心理素质含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

8. 新闻动机。

新闻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传者进行新闻传播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新闻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动力。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动机一般包括如下内容:传播新闻信息、引导**的新闻动机;人文关怀、交流情感的新闻动机;不断进取、满足成就的新闻动机;而常见的消极的新闻动机则为对“名”、“利”的追逐和对私利的满足。

9. 采访心理。

采访心理是指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交感互动时所表现的外显行动或内在感觉与思想。

10. 证实偏差。

证实偏差是一种常见的心理误区,特指行为人根据预设的期望或理论去寻找、挑选和抽取资料的认识和判断倾向。在新闻采访和写作实践中,证实偏差典型地表现为记者带着预设的观点去选择和甄选材料。

11.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信息**,亦即从一个思维出发点出发,探求多个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发散思维要求思维者在思维时,既要进行空间的拓展,也要进行时间的延伸。

12.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逆向思维的关键,在于突破旧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对记者写作的影响。

13.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方法就是一种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它的特点是重视整体思考,同时注意在整体的前提下具体研究解决局部的问题。在新闻工作实践中,该种思维方法有助于记者和编辑从总体和全局的高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4. 指认不当。

指认不当也称类别思维或过度概括,指在分析和归纳时无法分清同一范畴或类型中事物之间的区别,把同一类型中的不同成员视为完全相同的个体。

15. 编辑的自惑心理。

是指编辑在选择和判断新闻材料的过程中,信息越密集、相似度越高、选择的参考系数越大时,他们的心理状态就越趋复杂,此时当事人往往出现犹豫、迷惘、左右为难的心理反应。其一般性的解决途径,依赖于清醒的记忆和对信息应激反应。

四、 归纳性的知识点。

1. 为什么要掌握和引导采访对象的心理?

1)采访能否成功,取决于采访对象是否乐意向采访者提供材料。

2)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教养、不同的素质,因而具有不同的心理,在采访中表现为各具特色的多变的情绪或情感。采访对象面对记者的采访,只有具备特定的情绪、情感,才能为记者提供出所需的新闻材料。

3)因此,记者在采访中必须有意识地使采访对象造成某种特定的情绪、情感,以有利于自己顺利采访的心理气氛。

2. 马斯洛的需要的五个层次包括哪些内容?它对于新闻实践有何意义?

1)第一层次:生理需要——温饱、冷热、性、睡眠、身体伤害等;第二层次:安全需要——安定、保障、居住、免于恐惧等;第三层次:

归属与爱的需要——感情、亲情、恋情、归属感等;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成就、名誉、地位等;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跨越“本我”、“自我”,到达“超我”阶段,实现“巅峰体验”。

可图示如下:

(2)需要的层次论,有助于我们分析和认清新闻受众、新闻工作者各自的需要和动机,借此来分析工作实践的成败得失,进行符合“人本”的、针对性的调整。

3. 简述采访心理与采访环境的关系?

1)采访心理是在人际互动中产生的,采访中的心理互动属于“角色互动”,因此,采访心理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知和把握。

2)一般说来,采访环境可分为三种,并会对采访双方产生相应的心理效果:

绿色”采访环境 ——双方和谐;

黄色”采访环境 ——采访对象情绪不安;

红色”采访环境 ——采访对象不满或敌对。

3)因此,在选择采访环境时,应尽可能选择与采访对象的身份相适应、与其工作和生活情境协调一致的环境。

4. 采访对象的原始心理状态一般有哪几种,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的心理状态?

1) 一般分为“积极配合型”、“消极配合型”、“消极对抗性”等三种。

2) 积极配合型心态的出现,一般在于采访活动对于采访者的个人发展、周边环境有益,或是采访目的符合采访对象的价值观;消极配合型心态的出现,一般在于采访活动与采访对象的自身利益无关甚至相违背,但采访对象因客观原因必须接受采访;在第二种情况下,如果采访对象没有承受外在压力,则会对采访活动采取消极抵抗的心态。

5. 影响新闻工作者心理素质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1) 来自传者个人的影响:这其中包括传者个人背景和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如性别、种族、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等);传者个人态度、价值观和信仰的影响(如个人生活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宗教倾向性等);传者职业角色的影响(如媒介环境影响传者对自身的定位、角色定位对新闻动机的影响等)。

2) 来自新闻常规的影响:这其中包括新闻价值因素、新闻周期因素、信息**因素等。

3) 来自媒介机构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媒介定位和媒介目标等。

4) 来自外部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受众因素、新闻传播体制和法制因素、对媒介的行政管理因素等。

6. 什么叫“场地论”?它对于新闻采访心理有何启发意义?

1)场地论解释社会行为模式的一种理论。按照场地论的基本观念,人所表现的一切行为,乃是个人与环境两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它可用公式表现为b = f (p + e),即“行为=常数(行为双方+环境)”。

(2)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各有一个独立的并相互联系的心理场,双方各自之b(行为)称为对方心理场中之e(环境)的主要构件。记者的行为(语言、动作、表情等)直接影响采访对象的心理场,进而影响其行为。反之亦然。

因此,在采访活动中,要尽可能地调适双方的心理场,尤其是通过调适采访者的心理场,来形成有利于采访进行的采访情境。

7. 如何理解新闻写作心理?良好的和不良的写作心理各有什么表现?

(1)新闻写作心理是指新闻记者在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内化(认知、理解)和外化(物化为新闻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

2)良好的写作心理一般表现为:认知和情感之间的协调;写作习惯与写作时间之间的吻合;写作动机的强度适当。

3)不良的写作心理一般表现为:急于求成;挖空心思,硬憋文章;高度焦虑。

8. 影响新闻编辑心理卫生的常见因素有哪些?

1)压迫感:新闻编辑面临着“时限”和“把关”的双重压力;

2)动机斗争:新闻编辑是一项无名无利,“替他人做嫁衣裳”的工作;

3)情绪的波动:新闻编辑的工作特点使他们常常日夜颠倒,生活没规律,同时还会影响到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这些都容易造成他们的情绪波动。

9. 新闻写作中有哪些手法有利于唤起受众的想象?

1) 少用属概念(—“量广质浅”),多用种概念(“量狭质深”);

2) 通过对新闻现场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运动觉、立体觉等的立体化描摹来调动受众的综合想象;

3) 用间奏式描述来促成受众心理的“似动现象”;

4) 通过强调相似、对比、因果等关系来促成受众的联想。

10. 新闻管理方式的设计,一般会基于哪些人性假设?其管理方针各有什么特点?

1)“经济人”的假设。

其核心是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只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管理方针:“诱之以利,惩之以罚”。

2)“社会人”的假设。

该理论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管理方针:既注意工作任务,也关心人的需求。

3)“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该理论认为,人并无好逸恶劳的天性,当人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展示时,人就能感受到最大的满足。管理方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利于人的价值实现。

5) “复杂人”的假设。

该假设认为,由于人本身存在的极端复杂性,所以不存在适用于各种人的管理模式,而应根据人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管理方针:管理方式因人而异,因境而异。

新闻心理学课程

新闻心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721711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学时 54 学分 3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2006年11月。一 编写说明。一 本课程的性质 地位和作用。新闻心理学 是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它属于心理学的应用学科,主要研究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心理...

新闻心理学复习

一 考试分值计划。1 重点章节 一 二 四 五 七 八分值65分左右。一般章节 三 六 九 十分值35分左右。2 识记题 25分 选择 判断 填空 应用题 50分 论述 分析 理解应用 25分。3 单项选择 8题,8分 填空 6题,12分 判断 5题,15分 名词解释 4题,12分 简答 6题,36...

新闻心理学复习

名词解释 最终版 1 风度 风度是指人的言谈 举止 态度 表情,是人的气质和性格的外在 直观表现,是给人留下的从感觉到知觉的综合印象。2 采访心理学 研究如何接近人 了解人,打开人的心扉,使之与采访者进行合作的一门学问。3 采访难度的表现 数量的众多,类型的多样,范围的广阔 获得新闻的或然 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