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可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大方面。
1 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 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
中有三种:自变量(刺激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变量)
心理学的: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心理学:—构造主义学派、机能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
1 主张人兽没有分界,把人看作有机的机器,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刺激——反应这一联系去**和控制行为。
2 认为心理现象是完整的格式塔,是完形。只有从整体组织出发才能理解各组成单元的性质。
3 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的冲动,(是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4 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持人性本善论,主张心理学以心理健康的正常人为研究对象。
第一章心理学对人性的看法。
后现代心理学(p34)
1 强调人的去中心化。
2 强调人的多元化。
3 强调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4 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第三章认知过程。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 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 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 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时间分配、注意的转移。
:心理学上把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感受性。
: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最小刺激量。
包括:1 知觉的整体性。
2 知觉的选择性。
3 知觉的理解性。
4 知觉的恒常性。
完整的包括:识记、保持和遗忘、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一段时间内遗忘得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逐渐缓慢下来。(先快后慢)
2 衰退说;干扰说;动机说;同化说(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识结构简化的过程)。
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一般认为是7±2个组快,主要以听觉方式编码。
是对客观现实间接地、概括的反映,所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1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的不同,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 根据思维过程的方向或答案的数目,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3 根据思维过程的逻辑性,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知觉情境、功能固着、定势作用、原型启发、动机水平。
1 功能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物体普通的功能,而看不到其他可能的功能。这种在观念上限定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思维称为功能固着。
皮亚杰把分成: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动阶段(2-7岁)、具体运动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在教学中的(p76)——重点,全掌握!!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采用直观的方法,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因此,直观教学在中小学教学中占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必须根据感知规律,正确组织直观教学。
1 根据感知的强度规律,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的感知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板书、挂图、实物模型的大小、教师授课音调都必须适当,以使全体学生都能看清、听清;
2 根据知觉的整体性,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知。因此,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板书应注意空间布局和排列顺序。
3 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间的差别越大,越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师在制作教具、绘制图表、进行演示实验、板书时,要增大对象与背景间的差别,使学生获得鲜明清晰的印象。
4 根据知觉的理解性,言语指导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们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准确。因此,在直观教学中,教师必须伴以言语的解释或说明,把直观和言语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迅速理解感知对象。
5 根据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实现的。因此,为了使学生产生完整、准确的知觉,教师要尽可能使学生的眼、耳、口、鼻、手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这样将大大提高直观的效果。
6 根据感知的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师在制作和使用教具时,应尽可能变静为动,变死为活。
科学复习,克服遗忘 (如何?):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复习多样化、适当过度学习。
第四章认知学习。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个体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包括:认知策略、元认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1 包含三个: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
智力理论。1 吉尔福特的—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容和产物三个维度来考虑。
2 加德纳的—描述了涵盖人类经验范围的8种智力。认为每一种智力都是一个独立的功能系统,各种智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这8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从而使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
具体如下:
1 言语智力;
2 逻辑—数学智力;
3 空间智力;
4 **智力;
5 身体—动觉智力;
6 人际智力;
7 内省智力;
8 认识自然智力。
智力测验 “deviation iq)是一个人的测验成绩与同年龄组受测者的平均测验分数相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公式为:iq=100+15z 。
其中,z =(x-x)/ s;x为个体测验分数;x为个体所处团体的平均分数;s为该团体的标准差。
:遗传、环境、教育、个体实践及其主观努力。
1 遗传因素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决定智力发展的可能范围。
2 环境、教育、个体实践及其主观努力等后天因素,决定了智力发展的程度。
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是衡量的三个。
第六章情绪情感与学生发展。
是个体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是指因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内心态度体验。
(独特的)调节功能;②动力功能;③感染功能;④信号功能;⑤迁移功能。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情绪状态分为:
1 心境:指个体一种微弱、平静、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带有感染作用的情绪状态。
2 激情:指个体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3 应激:指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个体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4 热情:(是一种介于心境和激情之间的中间情绪状态。)
:根据情感的性质和内容的不同,情感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种主要类型。
青少年学生:
①.爆发性和冲动性 ②.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③.外露性和内隐性 ④.心境化和持久性。
第七章意志与学生发展。
从形式上看,意志行动中的可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人主要的有:
自觉性(与自觉性相反的是盲从性和独断性);
坚定性(与坚持性相反的是动摇性);
果断性(与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自制力(缺乏自制力的人往往表现为易冲动、意气用事、不能自律、知过不改等)。
第八章学生人格差异与发展。
具有独特性和共同性、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塑性、社会性和生物性这四个基本特征。
埃里克森把分为八个阶段:
1 婴儿期(出生~ 1.5岁)
2 童年期(1.5 ~ 4岁)
3 学龄前期(4 ~ 6岁)
4 学龄期(6 ~ 12岁)
5 青春期(12 ~ 18岁)[这一阶段的发展危机为:同一性对角色混淆。]
6 成年早期(18 ~ 24岁)
7 成年中期(25 ~ 65岁)
8 老年期(65岁~ 死亡)
神经系统的不同构成不同的,根据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不同,气质分为四种类型:
1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可塑性强,情绪兴奋性高,外向性。
2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向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
3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低,情绪兴奋性低,内向性明显,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但具有稳定性。
4 感受性高,耐受性低,不随意反应性低,严重内向,情绪兴奋性高且体验深,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和不灵活性。
气质差异的(为何要,具体怎么做,参见p180)
1 克服气质偏见。
2 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因材施教。
3 指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控。
4 根据学生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第十章行为的基本原理。
从起源上可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将(由低到高的层次)分为七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是与生存直接有关的需要,是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具有自我保存和种族保全的意义。
]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创造和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
指那些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合作、共享、帮助等。
第十一章师生行为。
课堂中学生问题行为的:
1 教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2 规章制度的约束。
3 发挥团体的作用。
4 积极取得家长的合作。
5 奖优罚劣的运用。
第十四章健康与心理健康。
衡量青少年学生(必要的参照标准):
1 智力正常。从测验角度看,智商在70以上属于智力正常。但就心理健康的要求而言,学生的智商应在90以上,至少应不低于80。
2 保持良好的情绪。所谓良好的情绪是指一种适度的、平衡的情绪。即表现出与客观情境和年龄相符合的情绪;了解自己,悦纳自己;能够采取积极的方法摆脱消极情绪,自我控制情绪,保持稳定、平衡、快乐的主流情绪。
公共心理学复习要点
公共心理学 复习要点。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标志 三大流派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意识与无意识。注意的分类。影响各类注意的因素。注意的品质。感觉的概念。感觉的适应现象 对比现象和代偿现象。知觉的概念。知觉的四大特征。记忆的概念。记忆的类型。记忆的规律和方法。...
大学公共心理学复习笔记
绪论。第一节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一 心理学对学生的影响可归纳为两方面 1.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2.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二 学生心理学对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工作的意义 1 心理学有助于师范生了解未来教育对象的实际。2 心理学直接有助于提高和加强师范生在未来的教书育人工作中的自觉性 针对性和技巧性。第...
公共心理学知识要点
第二章。1.人格概念 基本特征。2.气质概念及特点 类型 理解各类型的特点 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4.气质差异的教育涵义。5.性格概念。6.性格特征和类型。7.性格差异的教育涵义。8.性格有好坏之分。9.塑造良好性格。第四章。1.动机的概念与构成基本因素。2.动机的功能。3.动机冲突的表现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