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要点:
一、概念。1.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是指其结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价值性的思维。2.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应。
例如:看到一个苹果,听到一首歌。
2..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①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②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做出一定一直努力的注意。
③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而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需要的概念: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4.动机的概念: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5.兴趣的概念: 是指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6.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里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合。
二、知识要点:
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心理现象的内容;①心理过程 ⑴认识过程 ⑵情感过程 ⑶意志过程 ②个性心理 ⑴个性倾向性 ⑵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①观察法 ②调查法 ③个案研究法 ④实验法。
2、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变化:①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②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③视觉后像 ④感受性的发展。发展规律:是通过实践活动和专门训练可以得到发展和完善。
3、(1)知觉的基本特性; 特性:⒈知觉的选择性 ⒉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⒋知觉的恒常性
(2)知觉的种类:ⅰ物体知觉 ⅱ社会知觉 ⅲ错觉(应用军事和艺术)
4.(1)记忆的分类;⒈形象记忆 ⒉逻辑记忆 ⒊情绪记忆 ⒋运动记忆。
(2)记忆的策略;⑴复述策略(2)精加工策略(3)多重编码策略⑷过渡学习策略(5)复习策略。
(3)复习的策略:ⅰ要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ⅱ边复习边思考。 ⅲ在复习中要整理好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
5、(1)思维的基本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分类;(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二)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三)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2)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 (2)比较和分类(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
(3)想象的种类;(1)有意想象 (2)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4)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准备阶段:
主体已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收集资料信息,并试图使之概括化和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知识,了解问题的性质,澄清疑难的关键等;同时开始尝试和寻找初步的解决方法,但往往这些方法行不通,问题的解决出现了僵持状态。 2.酝酿阶段:
其最大特点是潜意识的参与。对主体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被搁置起来,主体并没有做什么有意识的工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潜伏期、孕育期) 3.
明朗阶段:问题的解决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灵感期或顿悟期)4.
验证阶段:这是个体对整个创造过程的反思,检验解决方法是否正确的验证期。
(5)情感与情绪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各种不同的变化都要受到已经形成情感的制约。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
情感也依赖于情绪,情感总是在具体的情绪中得以表现,离开了情绪,情感不能孤立存在。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区别:
1情绪是和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而产生的体验,而情感则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2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独有的。3情绪是不断变化的一时状态,带有情境性和易变性的特点,而情感则带有稳定性和内稳性的特点。
4从个体心理学的发展上看,情绪出现较早,而情感则出现较迟。5情绪带有全人类的性质,而情感则受到民族、区域的影响。(6)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情绪:心境、激情和应激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7)意志的基本特征;(一)自觉地确定行动的目的 (二)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三)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8)动机斗争的类型; 从形式上分为四种,从内容上分为两种。
形式上:①接近—接近型机动斗争又称双趋式冲突
回避—回避型机动斗争又称双避式冲突
接近—回避型机动斗争又称趋避式冲突。
多重接近—回避型机动斗争又称多重趋避式冲突。
内容上:①原则性冲突(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
非原则性冲突(只涉及个人兴趣、爱好)
(9)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
8、(1)注意的种类;①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做出一定一直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而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注意的特征;㈠注意的范围 ㈡注意的稳定性 ㈢注意的分配 ㈣注意的转移
(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①在教学环境方面 ②在教学内容方面
在教学方法方面 ④在教学语言方面。
9;(1)个性的含义; 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里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合。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 ②安全的需要 ③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⒈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相结合 ⒉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⒊以正面表扬为主 ⒋适当使用奖赏与惩罚 ⒌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⒍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
10、(1)能力测验简介; 1.比纳智力测验:2024年比奈—西蒙量表。
智商(iq)=智力年龄(
实际年龄( ×100
比率智商缺点: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下降,与实际不符。
2. 韦克斯勒量表。
离差智商公式:iq=100+15z(z=(x-x)/s)
离差智商缺点:容易造成对智力绝对水平的误解,始终不变。
(2)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是指智力上的差异。
1.发展水平的差异--
—主要指智力水平的高低,在总人口中智力分布属常态分布。
2.表现早晚的差异--
3.性别差异--智力总的来说没有差异。
-数学、言语、空间。
女性:言语流畅性男性:言语概括性。
(3)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遗传素质 2、环境和教育 3、实践活动 4、人的主观能动性。
11、(1)气质类型的基本特征;1、天赋性 2、稳定性 3、可塑性。
2)气质和性格的联系与区别;联系:⒈ 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⒉ 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父母对儿童的期望通过教育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的性格形成,同时,婴儿早期形成的气质特点必然会影响和修正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
)⒊气质影响到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点具有独特的特点。)⒋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改造的速度(例如,要形成自制力,粘液质和抑郁质比较容易,而胆汁质和多血质相对困难。)
区别:⒈ 性格的社会性较强,气质生物性较强;气质更多受到人的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而性格主要是指个体行为的内容,它们是在后天形成的,更多的是受到了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与制约。⒉ 生理基础不同:
性格是后天条件反射系统,气质是先天神经类型;⒊ 性格形成晚且较易变;气质形成早且不易变。
3)性格与个性的联系与区别;性格是个性心理即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部分。1、性格作为个性的一个方面,它的形成与个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2、性格是个性心理中最重要、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它反映一个人独特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一个人区别于别人最主要的标志。
3、性格不是指某种个别的心理特征,而是某些心理特征在一个人身上的整合,体现出个人的独特风格和精神风貌。4.个性除了性格外还包括仪态,外表长相,气质等方面。
(4)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生理因素(外貌长相)(二)家庭因素(三)学校教育(四)社会因素。
(五)主观因素培养:(1)重视早期的性格教育。
(2)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
(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加强个别指导。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 课程考核的指导思想。本考试大纲是本课程的考核文件,可为把握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理解及掌握水平提供一个依据,也为教师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一个命题和选择考核方式提供依据。二 命题依据和原则。1 命题依据。本考核说明是根据嘉应学院师范专业公共必修课 心理学 教学大纲 文字主教材 心理...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
大纲内容 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的是上年的考点。一 人的心理。考核知识点。1.心理学的性质 任务和意义。性质 心理是大脑的机能,大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类心理的产生是人与客观世界交互作用的结果。任务 理论任务,实践任务。意义 心理学主要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它从人的心理这个侧面 和研究人,其研究的成果可以为...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
知觉的种类。一 物体知觉。a空间知觉 也称空间感 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视空间知觉和听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也称时间感 对客观现象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形式。1 对时间的分辨 2 对时间的确认。3 对持续时间的估计。4 对时间的 c运动知觉 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置移动或位移速度的反映。二 社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