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

发布 2022-10-16 10:47:28 阅读 3542

大纲内容(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的是上年的考点。

一、人的心理。

考核知识点。

1. 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意义。

性质:心理是大脑的机能,大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类心理的产生是人与客观世界交互作用的结果。

任务:理论任务,实践任务。

意义:心理学主要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它从人的心理这个侧面**和研究人,其研究的成果可以为所有与人有关的学科,如人类学、社会学、教育、法学,甚至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等,提供参考依据。

例如,在教育学领域中,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的理论、心理发展的理论已经成为教育科学的主要理论依据;现代医学的发展吸收了心理学的成果,已经从过去单纯的生物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性的医学模式;··可见,心理学的理论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从实践上看,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具体的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学现在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产生了广泛的使用价值。

2. 心理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方法:观察法—优点:生动自如,缺点:

被动性。实验法—优点:比较严密,能重复,研究者比较主动,能做出因果性的推动,缺点:

人为性太强。调查性—优点:了解情况比较确切和丰富,缺点:

太费时费钱。测验法—优点:能从心理进行量化的分析,并可以同时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序。

缺点:难以从中推出因果性的结论。个案发—优点:

对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调查,摸清其心理和行为的前因后果,缺点:只适合个别情况。

考核要求。

1、识记: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过程、能力、气质、性格。

2、简单应用: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方法同上。

3、综合应用:分析说明心理学研究对象

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喜、怒、哀、惧等)

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

心理现象:

个性心理: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

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等)

性格(谦虚、乐群、自信、勇敢、毅力等)

二、感知觉。

考核知识点。

1. 感觉的过程、种类;知觉的种类。

感觉: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反映。

感觉的过程:

种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知觉: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种类: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

1. ★感觉规律、知觉的特性。

规律:一、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依从性。

1、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例关系。

2、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绝对阈限的值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3、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差别阈限的值越小,则差别感受性越大。

2. 2023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研究差别阈限时发现,差别阈限值与原有刺激量之间的比值在很大范围内是稳定的,即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对两个刺激物之间的差别感觉,不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来决定的,而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与原刺激量之间的比值来决定。这就是韦伯定律。

例如,对于50克的重物,如果其差别阈限是l克,那么该重物必须增加到51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一些;对于100克的重物,则必须增加到102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一些。用公式表示为 k=δi/i

其中,k为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i为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

二、感觉适应的规律: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三、感觉的相互作用的规律: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

四、感受性的发展: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而得到发展,因而教师要尽可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各种感官的训练,使他们的感觉能力得以充分发展。

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考核要求。

1. 识记:感觉、联觉、知觉。

联觉: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联觉,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2. 简单应用:视觉规律及学说:

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当我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几秒钟以后才逐渐看清周围的物体,这叫明适应。明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强光的刺激下感受性降低了。

当我们从光亮处来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若干时间后才逐渐看清周围事物的轮廓,这叫暗适应。暗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弱光的刺激下感受性提高了。

3. 综合应用:阐述感知觉的规律参上。

三、记忆。 考核知识点。

1. 记忆的生理机制、记忆表象。

记忆的生理机制:

记忆表象:个体感知过的客观事物一旦成为记忆的内容,是以某种具体的形象保存在脑中。

记忆表象的特征有:直观性、概括性。

记忆表象的种类:①根据表象的感知特点,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运动表象。

根据表象的概括性,可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象。

2. 记忆的种类。

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①形象记忆 ②语言—逻辑记忆 ③情绪记忆 ④运动记忆。

根据储存信息的久暂分类:①瞬时记忆 ②短时记忆 ③长时记忆。

3. 记忆过程、遗忘的规律。

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与重视。

遗忘的规律:①有意义材料较无意义材料遗忘慢 ②运用行记忆在充分巩固后不易遗忘 ③形象的材料不易遗忘 ④数量大的有意义材料遗忘较快 ⑤材料达150%的过度学习,记忆效果最佳,超过150%则记忆效果不再有明显增加 ⑥对一种较长的材料,收尾部分遗忘较少,中间部分遗忘较多 ⑦两种相似的材料,前后间隔时间很短,容易相互干扰而造成遗忘 ⑧分散复习较集中遗忘少。

考核要求。

1. ★识记:记忆遗忘再认和重现。

记忆: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应,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三个环节。

遗忘: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再认:重新感知已感之过的事物时能够认辨出来。

重现:经验过的事物又一次在头脑中浮现或在行动上再做的过程。

2. 简单应用:影响识记的因素。

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①目的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 ②活动任务、性质对识记效果的影响 ③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对识记效果的影响 ④识记方法对识记的影响。

3. 综合应用:分析遗忘产生的原因。

同遗忘的规律一样。

四、思维与想象。

考核知识点。

1. 思维的概念、特点、类型、

思维的概念: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思维的反映不同于感知觉的反映,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思维的特点:①概括性 ②间接性 ③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思维的类型:①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语词逻辑思维。

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2. 思维的过程。

思维的过程:①分析与综合 ②比较 ③抽象与概括 ④系统化与具体化。

3. 概念获得方式。

概念获得方式:①概念形成 ②概念同化。

概念获得的条件:

正确对待已有经验。

已有经验可以为概念的获得提供感性经验 ②已有经验中的概念可作为获得科学概念的基础 ③学生已经掌握的科学的科学概念可以促进新概念的获得

正确的使用变式

变式的使用要充分,否则会导致错误的理解 ②要引导学生对各种变式进行比较

恰当使用概念的否定例子

适时给概念下定义

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4. 问题解决过程及影响因素。

★ 问题解决过程:①问题提出 ②分析问题 ③提出假设 ④验证假设。

影响因素:①问题中材料的组织形式 ②定势 ③功能固着 ④情绪与动机 ⑤人际关系。

5. 创造、想象的概念、种类。

创造: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明家发明一种新机器、科学家提出一种新理论、艺术家创造出一项艺术品等都属于创造。创造是一种探索活动。产生新思想,新产品的一种思维方式、

想象的概念:人脑在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种类:①无意想象 ②有意想象。

6. 青少年思维品质及其培养。

★ 青少年思维品质:①思维的广阔与深刻性②思维的独立与批判性③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青少年思维品质的培养:

中学生思维的广阔与深刻性品质的培养。

①任何深刻的认识都是以丰富而正确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

应该指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中学生思维的独立与批判性的培养

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的培养。

①在各科教学中都要有速度的要求。

要教会学生提高速度的方法。

考核要求。

1、识记:思维思维过程。

2、简单应用:概念获得的条件、

3、综合应用: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阐述想象的种类、如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维品质。

同上。五、 注意。

考核知识点。

1. 注意的概念、特点。

定义: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根据引起注意及维持注意的目的是否明确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2. 注意的功能:对信息进行选择的基本功能,具有保持的功能,重要的是对活动进行调节与监督。

3. 注意的种类和品质。

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品质:注意的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清楚的把握到客体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保持在某种对象上的时间长短。其标志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注意的高度集中。

注意的分配性:是指把注意同时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对象或活动上。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有目的地、及时地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考核要求。

1. 识记:注意。

2. 简单应用:注意的种类。

3、综合应用:分析注意的品质。

六、情绪和情感。

考核知识点。

1.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种类。

情绪与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情绪:把那些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 课程考核的指导思想。本考试大纲是本课程的考核文件,可为把握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理解及掌握水平提供一个依据,也为教师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一个命题和选择考核方式提供依据。二 命题依据和原则。1 命题依据。本考核说明是根据嘉应学院师范专业公共必修课 心理学 教学大纲 文字主教材 心理...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

知觉的种类。一 物体知觉。a空间知觉 也称空间感 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视空间知觉和听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也称时间感 对客观现象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形式。1 对时间的分辨 2 对时间的确认。3 对持续时间的估计。4 对时间的 c运动知觉 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置移动或位移速度的反映。二 社会知...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

知识要点 一 概念。1.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是指其结果具有新颖性 独特性和价值性的思维。2.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应。例如 看到一个苹果,听到一首歌。2.注意 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 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