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时间、特点、人物:
形成时期(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20年代) 人物-卡普捷烈夫、冯特、詹姆斯、杜威、桑代克;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特点(内容庞杂,缺乏独立的理论体系;缺乏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的研究,难以有效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弗洛伊德、斯金纳、托尔曼、维果斯基、鲁宾斯坦。
成熟与完善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点(内容趋于集中,学科体系基本形成;各学派的分歧日趋缩小;注重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奥苏贝尔、罗杰斯。
个体发展:个体发展是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连续的和系统性的变化,包括生理、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变化。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生理成熟;环境与教育。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动力与过程——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特点-有意识、有目的反应的出现;客体永久性的形成;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延迟模仿的产生);前运算阶段2-7(特点-自我中心、中心化、不可逆运算、不能够推断事实、泛灵论、转换推理);具体运算阶段7-11(去中心化、可逆性。守恒、分类、序列化);形式运算阶段11以上(假设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反思能力、形式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
三元智力论:腾伯格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个体对内外情境中的信息刺激进行加工的能力,是一套相互依存的加工过程。该理论指出,智力由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各自对应三个亚理论——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情境亚理论。
成分亚理论——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经验亚理论、情境亚理论。
创造力。学习: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包含了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学习,指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或学生的学习,是个体在教育环境中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
经典型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学习律—消退、泛化、分化、高级条件反射。
桑代克尝试错误理论: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通过尝试错误,在刺激情境与反应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后人称其关于学习的论述称为“试误说”。
桑代克学习律——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斯金纳操作性发射理论中的强化原理:正强化和负强化、惩罚、强化程式—固定时距强化、变化时距强化、固定比率强化、变化比率强化。
认知发现理论发现的优点和不足:优点——该理论注重实际应用,强调从心理学角度对教育实践进行指导,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布鲁纳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核心,主张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注重认知结构、学习动机和直觉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的教学,形成了独特的认知发现教学法和结构教学观。
不足——首先,他提倡用发现教学法来代替知识的系统讲授,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次,发现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范围非常有限,仅适用于部分科目和小学及中学低年级学生,另外,数学与物理、化学等理工类学科的原理和规律较为固定,容易形成一定的框架,适宜使用结构教学法;相反,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中的许多问题都是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很难形成统一的知识结构,因而不适于运用发现教学法。再次,发现教学法耗时多,教师不易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一些较难的知识。
最后,在论述儿童的认知发展时,与皮亚杰相似,也忽视了社会因素对个体认知发展的作用。
认知同化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实质(是学习者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并通过分析、比较,最终整合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条件(学习者要有从事有意义学习的倾向,即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习者必须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者还应具备学习新知识所需的适当的旧知识,以便形成联系);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接受学习。
信息的**加工: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知识观(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和客观规律的唯一准确的表征,知识人们对世界的一种解释,或者是对问题解决的一种假设,这种解释和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确定的,而是猜测性的、可证伪的);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单纯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旧经验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意义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知识学习的内隐性和默会性;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建构主义者认为,应该从学生认知的方面建构起知识的重要意义;建构主义对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给予很高的肯定和尊重。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因此在建构主义视野下,教师的作用已不在于给予“真理”,而是“在确定的经验领域里,在概念建构上给予学生支持和控制。”
知识:知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知识即一般意义的知识,指语言或言语活动中的的各种符号和信息,这类知识不仅能在大脑中储存,也可通过文字或言语的方式表达出来。
广义的知识不仅包括言语信息,也包括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达的经验。操作技能等,是对个体与外界环境互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的固化,能够指导人们的认识和实践。
知识的表征:指知识或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储存的方式。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有关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分类中涉及的几种知识表征的概念,都是个体储存知识的常见方式。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