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5 17:32:28 阅读 1250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桑代克。

2024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1913—1914将其扩展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卷。

提出了系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和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按照教育心理学的本来面貌来反映其本质、规律和机制。

2、系统性原则。

系统分析的首要原则是整体性。

第二条原则是等级结构性。

第三条原则是动态性。

第四条原则是环境适应性。

3、教育性原则。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实验手段与方法应能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

研究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一切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是不允许的。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从实际的需要出发 ,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根据某一特定要求,向被调查者或有关人员了解某种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条件,从而了解这种心理活动。

1)问卷法:拟定一些问题,要求被试书面回答,以分析心理活动的方法。

优点:可以取得大量的数据

缺点:不够严密和准确。

2)访谈法。

3、产品分析法。

4、个案研究法。

5、自然实验法

是指在教育实际情境下,按照研究目的而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变化。

现场实验”或“教学性心理实验”

优点:1)注意到了自然条件,能较好地反映教育实际情况;

2)注意到了控制一定的变量,力求科学性。

缺点:有时条件的控制不容易十分精确。

6、实验室实验法。

5、动机的涵义。

简单而言,动机即人们行为的原因。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趋向一定目标,以满足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涵义。

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6、动机的相关概念——需要、内驱力和诱因。

广义上:个体行为的内在原因或内在动力。

狭义上:内驱力(drive)多用来表示原始性或生理性动机(如饥、渴、性等)

需要(need)有时用来表示形成内驱力的原因,有时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动机。

诱因(incentive):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7、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诱因**:内部动机vs.外部动机。

8、学习动机的作用。

1、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的方向。

2、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的进程。

3、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

9、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倒u型”

最佳动机水平随课题的不同性质而不同。对于比较简单的任务,效率随动机提高而上升,中等偏高最佳;对于比较困难的任务,效率随动机增强而下降,中等偏低最佳。随着任务难度不断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随之下降的趋势。

10、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不同的因素组成。

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ts)

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tf)

追求成功的倾向(ts)的公式:

ts=(动机)ms×(概率)ps×(满足感)is

避免失败的倾向(tf)的公式:

tf = mf × pf ×(if)

ta = ts + tf

11、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论。

(1)认知内驱力:这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这是一种自己的能力或成绩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为了获得长者或同伴们的赞许和认可的需要。

12、归因理论。

罗特的控制点理论

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与环境之间相对关系的看法。

外部控制点。

内部控制点。

韦纳的归因理论。

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成就归因理论。

从三个维度把归因分为:内归因与外归因,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

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四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等。

归因的三维度模式:ppt(71)

消极归因模式。

成功——运气——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

积极归因模式:

成功——能力高——自豪/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失败——缺乏努力——内疚/相对的对成功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13、需要层次论。

人物。马斯洛(人本代表人物之一)

人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同时也包括三种成长需要,即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需要的层次。

人类的动机由不同性质的需要组成。

各需求之间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

最低层次:生理需要,最高需要:自我实现。

14、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影响。

1、激发的条件:

2、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即“设疑”的策略:

1)提出与儿童已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

2)先教给学生一个基本法则,在学生理解之后,再给他们举出不符合这一法则的事例。

3)提出有几种选择答案的问题。

4)通过活动的方式产生问题。

15、学习的概念: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16、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一、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1、最低级的动物的生命形式(原生动物)

主要是行为的先天成分及成熟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

2、最高级的动物的生命形式(人)

主要是行为的后天成分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

二、学习能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学习影响成熟。

、学习能激发智力潜力,促进个人心理发展。

17、学习的理论派别。

18、主要评价(对桑代克同时也是对整个联结主义的评价)

贡献:教育心理学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

引起了有关学习理论的一系列争论和研究。

局限:否认了脑中枢的作用,认为s——r是直接联系,无需任何中介要素。

未能揭示学习的意识性和能动性。

未能区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19、斯金纳操作活动的强化。

强化是斯金纳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

强化的类型:正强化vs.负强化。

正强化:某个愉快刺激的出现会提高个体的行为反应。

负强化:某个厌恶刺激的退出会提高个体的行为反应。

正强化和负强化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行为出现的概率。

20、斯金纳程序教学特点:

小的步子。积极反应。

自定步调。低的错误率。

及时反馈。21、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动作再现过程 (复制过程)

动机过程 22、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

1)榜样的特点:

a、相似性。

b、地位和声誉。

c、能力水平。

d、热情和教养。

2)观察者的特点:

a、感受、理解信息的能力。

b、不确定性。

c、某些人格特征。

3)榜样的显示特点:

a、真实的示范:现实生活中观察者接触到的具体的人。

b、符号性示范: 通过语言或影视的图像而呈现的示范。

c、创造性示范:提供多种榜样的行为模式,使观察者形成带有创新性的行为模式。

23、三元交互论:个体、环境、行为。

24、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5、学习过程(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

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对知识的评价。

26、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

1)基本的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学习的态度、方法。

27、学习的最佳方式:发现学习。

内涵:就是要求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知识,掌握概念、原理与规律的过程。

28、发现学习特点:

发生较早。 学前儿童具有发现学习。

学习内容是无定论的实际材料。不是现成的材料。

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

学习过程较为复杂。

29、发现学习优点:

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技能,培养学生直觉思维。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

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

30、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奥苏贝尔的意义接受学习论)

有意义学习过程是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了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任何机械学习都不具有实质性与非人为性这两条标准。

学习者用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吸收和融洽新知识的过程,即同化过程(旧知识吸收新知识)

31、三种同化模式(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1、类属学习(下位学习):

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观念的概括水平高于新学习的知识。

派生类属学习, 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是一个总的观念,新学习的内容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一个特例或例证。

相关类属学习,指新学习的内容是原先学习过的概念的深入、精制、修饰或限定。

2、总括学习(上位学习)

新学习的观念在概括程度上高于原有的观念,即原有的知识为从属观念,新知识为上位观念。

3、并列结合学习:

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既不能产生类属关系,也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新旧知识为并列组合关系。

3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可以理解,是其学习能力范畴内的。

主观条件:学习者要有从事意义学习的愿望;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旧知识;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揭示新知识的意义。

33、人本主义。

学习结果: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有用的人,整体的人格得到发展。

学习过程: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主要评价。贡献。

强调学习目的是促进人格的发展。

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我指导、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

强调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局限。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

过分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34、知识定义: 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同化、理解新知识,使其在头脑中得到表征并用于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

知识分类:(领会)

1、描述性知识即陈述性知识:指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