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5 16:29:28 阅读 3910

第一章。

心理活动有两方面: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包括三个方面: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像、注意);情绪与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人格包括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其中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是研究的主要放面。

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揭示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基本规律。 2,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

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2024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整体性、发展性、教育性。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行动研究。

心理: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应。

第二章。注意的概念: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特点:

1,指向性。

2,集中性(持久性/强度)

3,心理状态功能:

1,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调节与监督功能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加强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2,培养活动的间接兴趣。

3,合理组织有关活动。

4,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抗干扰能力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地感觉到或认知到客体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

4,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心理特征)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区别:1,所反映的对象不同,2,所借助的感觉器官的数量不同。

联系:1,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2,心理活动的层次不同。

3,二者密不可分。

感觉的测量: 感觉阈限:能够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两者关系:反比。

表现形式:1,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与绝对感受性(能够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2,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

感觉的规律: 同一感觉的规律:1,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的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规律:弱刺激可以提高人的感受性强刺激可以降低人的感受性。

2,感觉对比(不同的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同时对比继时对比(先后对比)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1,补偿作用(某种感觉缺失后,会促使其他感觉的感受性提高,已取得弥补作用)

2,联觉效应(一种感觉引起(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知觉的特性(规律):

1,选择性(在一定时间内,人只选择客观事物中的一定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

2,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人在知觉的过程中不并是把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 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封闭性、连续性。

3,知觉的理解性(用词标志和解释知觉对象的过程;过去知识经验影响知觉的内容;在知觉过程中,思维和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

4,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记忆概念: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用信息论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分类:1,根据记忆内容:形象、动作、情绪、逻辑。

2,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

记忆的过程:记(记住)——识记、保持忆(复现)——再认或回忆识记(识别、记住):1.根据识记有无预定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有意识记,无意识记)

2.根据识记时是否以理解为基础(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保持: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数量的变化(记忆恢复现象)质量上的变化(记忆虚构)

再认或回忆—恢复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再认是当识记过的东西再次出现时能够把它识别出来回忆是当识记过的东西不再眼前时能够把它想起来)

遗忘:概念: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的现象。

遗忘的原因1.衰退说(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减弱以至于最后消失的结果)

2.干扰说由于新旧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而产生的抑制作用。

前摄抑制:旧学习材料对新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新学习材料对旧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3.压抑说:情绪和动机的压抑而引起的遗忘规律:遗忘进程是均衡的,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遗忘内容先多后少。

思维的概念:指人脑对当前事物间接地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特征:1,间接性(中介物:经验、语言、表象、动作等。

2,概括性(本质属性、内在联系)分类:

1,思维的凭借物(动作、形象、抽象思维)

2,思维的指向(辅合思维(向一个方向思考,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发散思维(沿不同方向思考,得出大量不同结论的思维))

3,思维的新颖性(常规(用已有方法解决问题)创造(以独特新颖的首创的方法解决问题))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问题的知觉环境,越简单,关系越明显,解决越容易)

2,认知因素:定势(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由于先前活动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活动方式或思维方式)功能固着原型启发迁移认知结构)

3.动机: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倒置的“u”。一般来说,1,动机水平越高,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但动机水平过高,反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2,中等程度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3,问题难度不同,动机的最佳水平不同;问题越难,动机的最佳水平越低,问题越简单,动机的最佳水平越高。

想象的概念: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种类(目的性(有意、无意想象)创造性程度(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第三章。情绪情感的概念: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和反应理解:

1. 情绪情感的三成分(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行为)2. 情绪和情感产生的源泉是客观现实3.

情绪和情感的产生以需要为中介。

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1,面部表情2,身段表情3,言语表情。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1. 情绪往往与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则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2. 情绪具有情境性、冲动性、外显性和不稳定性,情感则比较稳定、深刻、内隐。

3. 情绪反应出现在先,情感体验出现在后。

二)联系:1.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2. 情感是情绪的内在意义情绪的分类。

1、原始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2、根据强度、持续时间和紧张度(①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久的具有弥漫性特点的情绪状态原因:生活事件、健康状况、时令气候、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影响②激情:

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具有爆发性特点的情绪状态原因:重大事件的强烈刺激、内心的强烈冲突、过度兴奋和抑制③应激: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特点:

超压性、超荷性原因:面临的情景、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应激对人的影响:增力和减力④热情)

情感分类: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

情商概念:是准确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有效调节情绪的能力以及将体验用于动机和意志过程的能力内容:

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2、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3、自我激励的能力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5、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

意志概念:意志是人自觉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理解:

意志是人类独有的心理活动人的意志总是和行动紧密联系基本特征:1.自觉的目的性2.

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3.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行动的心理过程:

一)采取决定阶段 (1. 确立行动的动机2. 确立行动目的3.

选择行动的方法4. 制定行动计划)(二)执行决定阶段 (1. 及时地执行决定2.

不断地进行目标定向3. 克服困难 )

动机冲突分类:双趋冲突:从两所爱中只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双避冲突:从两所恶中必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趋避冲突:对同一事物兼有爱恶的矛盾心理状态。

多重趋避冲突: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都兼有爱恶,必须进行多种选择的矛盾心理状态。

意志品质1,自觉性:指个体能够自主地、独立地采取决定及执行决定。表现:既不容易受外界影响又能虚心听取他人有益的建议。相反的品质:盲目性独断性。

2,果断性:指个体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表现:能够全盘考虑,明辨是非,当机立断,雷厉风行相反的品质:

草率优柔寡断3,坚韧(持)性:执行决定阶段个体能以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表现:既能坚持到底,抵制各种干扰和**,又能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达到预定目的相反的品质:

虎头蛇尾顽固执拗4,自制力:指个体在执行决定阶段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约束自己的言行表现:自律性强,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抗干扰性强相反的品质:

任性呆板。

第四章。个性(人格)概念:个体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它代表了个体独特的、稳定的心理品质(特性)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实际和潜在的、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活动模式的总和 (教材)特征:

1,独特性2,稳定性3,整合性4,生物性和社会性(测试)

个性结构:1,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最活跃的因素,起决定作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比较稳定的成分较早地形成,并且不同程度上受生理因素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