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5 16:26:28 阅读 5939

2、心理发展的实质及主要的特点有哪些?

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是一种连续不断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实质上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心理、认知和社会发展四种)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连续性与阶段性 ②.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④.差异性。

3、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1)、理论观点:在个体心理(行为)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两类心理机能:低级的心理机能和高级的心理机能,他提出强调学习社会文化性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学生心理机能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2)、意义与作用: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意义在于教育工作者不只要看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中的、正在发展的水平。为了发挥教学的最大作用,学习要在“学习的最佳时间”内。

4.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1)、理论观点:

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两种形式为同化和顺应。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主体与环境的平衡。

2)意义与作用:

a 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特征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

b 教学又可以作为学生认知发展的一个有效条件,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适应是基础,促进是目的。

5.评价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启示。

1)理论要点:

班杜拉认为:学习的实质:观察模仿学习。人的很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观察模仿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的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进程;

关于影响学习的因素方面,提出了“三元交互作用理论”

在观察学习的类型上,将社会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

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上,将学习划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增强四个阶段;

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的四步骤:分析拟示范的行为;建立行为的功能性价值并选择行为的示范者;发展教学序列;实施引导学习者认知和动作再生过程的教学。

在教学方面,强调教学示范作用在行为观察学习中的重要性。

2)评价:揭示了观察学习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人的行为习得的观察学习的途径,强调观察学习中的认知、情感中介作用,特别是自我强化和自我效能感对包括学习在内的人类行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

他提出的观察示范教学设计过程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该理论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

3)教学时间中的启示:

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资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良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7.简要概述品德的形成过程。

品德形成要经历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它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过程。这种接受和内化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

1)社会规范的依从:包括从众与服从。

特点: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受控于外在压力而非内在需要。

2)社会规范的认同: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实质是对榜样的模仿。

特点: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缺乏深刻的道德体验,受制于认同榜样愿望的强烈程度。

3)社会规范的信奉: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特点: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个人内化的价值观为准则。

8.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心理健康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学习优劣、工作好坏、事业成败和生活幸福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适应环境,立足于这个多变的、充满竞争的社会的必然的要求,也是同学们健康成长,使自己今后取得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根本保证。一个人是否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个性)关系到他是否能与人正常的接触和相处,是否能承受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是否能取得事业的成功,是否能正常的生存、愉快的生活的大问题。

1、人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健康的心理对生理的保健以及生理疾病的预防和**具有重要作用。

2、心理健康是保持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对生活的态度不会是积极、乐观的,而是消极痛苦的,甚至会丧失生存的勇气,走上极端的道路,成为逆境的牺牲者。

3、心理不健康对人会严重影响学习和工作。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情形,当你有了烦恼之事或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或是在严重受挫时,你会整天心神不定,寝食不安,根本不能静下来工作,甚至什么事都不想做。

4、违法犯罪与不健康心理有很大关系。不良品德行为背后的症结,是由于这个人有不良的个性心理,而品德不良是心理问题发展的必然结果。

5、心理不健康,人际关系也成问题。

6、参与现代社会竞争必须有健康的心理。

7、人生的幸福感决定于心理健康。

1.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点拨学生,用什么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实践证明,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精心创设情境,从设置的情景中启发他们提出数学问题,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中,情景的设置对整堂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案例: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平时上课不能做课件。在教学“儿童商店”时,事先我叫学生从家里带来玩具和学习用品,并且给它们标上**,还叫一个学生当售票员,一个学生当买东西的人,让学生仔细观察他们的对话,说一说他们在议论些什么,再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二、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型。

让学生投身于教学活动之后,靠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数学的知识和方法才会在现实的活动中理解和发展。

三、解决问题与日常生活结合。

在教学中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如何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2..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培养创造性思维氛围。

人的创造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一个人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除个人努力外,还有赖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创造氛围,可以促使创造人才成群出现;不良的甚至恶劣的氛围,可以扼杀创造人才的出现。

为此,学校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正确认识并正视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二是必须改变历来偏重于传授知识的培养目标,把重心转到培养学生求知欲、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上来。

2)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大凡具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无不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要保护好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观察的原动力。要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

3)教会学生联想和善于想象。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内容。在大胆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同时,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

4)教会学生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组织一些一题多解、多路思考的活动,看谁想的办法多就给予鼓励和肯定;也可以对语文课上的结尾进行扩散性思维。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教学的艺术就是想方设法鼓励学生的艺术。

他有一句名言:我提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怎么想就怎么说。

5)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在科学殿堂里,大凡能登上一席的,往往都是一些标新立异者。他们往往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对小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尽量引导学生突破定势的约束,推陈出新,不落俗套;要尊重他们不同寻常的提问、想法。

6)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对检验创造性思维的正确与否有着重要作用,几乎所有发明家都从小自己制作各种模型。牛顿小时候喜欢制作风筝等,爱迪生小时候喜欢实验。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制作各种学具,对特别爱好者要给予重点培养。

1.如何认识和理解人文主义的学习理论在新课改革的作用和意义?

答:罗杰斯认为,可以把学习分成两类,一类是无意义学习。另一类是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1. 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 2.

学习是自动自发的,即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 3.学习是渗透性的,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和个性均发生变化 4. 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导致他想要知道的东西、是否明了自己原来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

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等,而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那么,好的心理气氛因素包括什么呢?罗杰斯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1)真实或真诚: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表现真我、没有任何矫饰、虚伪和防御;(2)尊重、关注和接纳:教师尊重学习者的意见和情感,关心学习者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一个个体的学习者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3)移情性理解:

教师能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种心理气氛下进行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是伙伴,朋友,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目的所在。

总之,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这种冲击和促进表现在:突出情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的发展。

可以看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的许多观点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教师要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自动自发地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是学生的伙伴,朋友,等等。

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罗杰斯过分否定教师的作用,这是不太正确的。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智力技能的培养?

1)展开与分解性策略 2)变式练习策略。

3)反馈策略 4)条件化策略 5)专家化策略。

学生的智力技能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智力技能形成的培养,应考虑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采取多种教学措施有意识地进行。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