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5 16:24:28 阅读 1049

第八章教学。

1.教学的定义。

教学的定义: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教学与智育是两个互相关联而又有区别的概念。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而教学则是实施智育及其他各育的基本途径。教学和智育的关系式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2.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教学的作用。

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不仅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而且也使社会的文化得以传播和延续。②教材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教学对社会发挥作用是通过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而实现的。

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能够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间和空间以及个人经验的局限,从而扩大认识范围,加快认识速度,提高认识效果。第二,教学能够使个体的政治思想,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③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地位: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以教学为主,要求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学不是唯一的活动。

3.教学任务。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基础知识是指一门学科的基本要素,即概念,原理,定义,公式及其结构。

技能经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的自动化的程度就是技巧。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认识客观事物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它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思维力是记忆的核心,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

创造力是综合运用信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提出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教学过程的特点和阶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特点:

1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体体现在:知识的间接性,教师的指导性,教学的发展性和教学的教育性。

2 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学主要以学会认识发展的过程为主,但学生的情感,意志等因素也同时参与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与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好的学习愿望是进行学习的基本条件和心理起点。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主要靠一下三个方面:所学的内容即知识本身;强调学生自己主动的活动;要依靠教师的引导与激发。

感知教材:使学生获得关于所学内容的具体的生动的丰富的表象,为理解知识奠定前提基础。

理解教材:理解是个体认识事物的联系即事物本质,规律的思维活动。理解教材是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

巩固知识:学习过程的必要环节。第一,学生获得的间接知识,容易遗忘,必须要通过复习来加以巩固;第二,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顺利得学习新知识,新材料。

运用知识:掌握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练习和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以获得直接经验为辅。①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一方面,学习间接经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另一方方面,学习间接经验也是由学生特殊的认识任务决定的。在学校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集成已有的认识成果,把他人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把人类的认识转化为个体的认识。②学习间接经验要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

一方面,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以及通过实验,实习,参观等实践方法,获得直接经验。③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的。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他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

教师之所以起主导作用,首先是因为教师受过专门训练,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思想修养,而且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其次,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思想,行为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只有借助于教师的帮助,才能以最简捷有效的方式掌握人类文化的精华,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首先,学生是有主动性,积极性的人,他们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都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其次,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以及所施加的思想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运用才能内化,变成自己的。最后,教师的教学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的学习活动才能产生内化的效果。

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经验共同分享的过程,交往的过程,只有教师,学生两方面互相配合,建立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第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为智力活动提供了具体的素材。第二,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一定的智力水平。

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史有条件的。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知识的多少与才能的高低并不等同,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不等同。

智力并不完全是随着知识的掌握二自然发展起来的。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从传授知识的内容上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从教学活动的结构来看,重视学生的活动和参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第三,从传授知识的方法上看,应采用启发式教学。

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又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具体体现在:①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首先,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做基础。其次,学习知识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通过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②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发展又为他们积极的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③坚持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1.教学原则概述。

⑴ 教学原则的定义:教学原则是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教学原则是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制定的,教学原则还受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相关学科发展的影响。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教学规律是教学内容的本质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第一性的。教学原则是第二性的,教学原则的制定必须要以教学规律为依据,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对于教学规则,人们可以根据科学发展水平,时代的要求,对实践经验进行概括,总结和制定教学的原则,但是教学规律则不同。

2.主要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直观性原则。

基本含义: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这一原则是根据人类的认识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提出的。

教学要求:首先,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手段。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直观材料要有典型性,主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来选择。其次,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最后,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唤起想象,形成表象。

启发性原则。

基本含义: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孔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教学要求:a 教师的讲解应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教师的精讲,少讲主要是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讲深讲透。

b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习的动机,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c 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问题情境创设的条件:第一,要求教师吃透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知识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第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基础状况,使设计的问题有针对性和一定的难度,有思考的价值。d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巩固性原则。

基本含义: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牢固,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教学要求:a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b 抓好学生的复习环节和运用环节;c教学生复习和记忆的方法:复习要及时,复习的方法要多样化,注意调动多种感官,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循序渐进的原则。

基本含义: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记》中“学不躐等”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学要求:a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教师要深入的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其结构和体系,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出教案,使教学有顺序的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b在注意系统性的同时要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c教学要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因材施教原则。

基本含义: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方矢地进行教学。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