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问题

发布 2022-10-08 09:46:28 阅读 1230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技术讲授,也不仅仅是上机练习和背诵考试。

那么,信息技术课应该怎么样上呢?各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应该如何锤炼、提高呢?每一位。

教师如何增进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在我们掌握了更多、更新的新课程理念之后,需要尽快。

地把理念转化到教育教学的行动中去。这就必须找好、找准新理念与新行动之间的有效操。

作中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被称作“桥梁科学”,它是我们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关键。

●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应具备的特点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与教的理论转换成对教学系统要素(学习者、

学习内容、学习资源、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规划的系。

统化工程。所以,信息技术课程比较其他课程,更多了几重困难,即“设备条件”、“操作。

时间”、“学习纪律”等制约因素。因此,信息技术课程设计要考虑的因素要更全面、更。

细致才行。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理念)到外(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一转型。

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短暂的发展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另一。

方面,更需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

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在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从五个方面对新课程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进行了建。

议。 1.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

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

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欲望为出发点,设计。

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另外,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有计。

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

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2.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

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

长补短。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

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

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

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道德。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

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意义、可操。

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

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体系。

3.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通过问题解。

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尽量将信息技术课安。

排在计算机教室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场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教。

师不仅要结合实际,为学生安排可以在课堂上完成的任务,也要注意把一些“课外”的实际。

问题交给学生去处理,如机房的建设与管理、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学习资源的建设等。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导学。

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4.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

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

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

方法。 5.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培养高中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

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

习,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譬如,每一类新的工具都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设计的,而这类工具的新版本或更新换代产品,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设计的。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中认识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

进建议,养成主动地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

● 从“冰冻主题教学”看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主题活动曾经占据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半壁江山,引起了众多人追风式的运用,最后甚至。

成为教学包装。那么,主题活动式对信息教学究竟是“仙丹”还是“毒药”呢?

南京师范大学的李艺教授认为:“我看都不是,将其作为毒药来看,显然是不对的,但一。

味地追崇它,将其视为妙方仙丹,毫无疑问也会给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带来危害。早在2004

年,我在‘大路论坛’上发起了关于‘冰冻’主题活动式教学的讨论。意图在于提醒各位。

老师,在纷至沓来的新理念、新方法搞得我们眼花缭乱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十分必要。

的。这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事物的灵魂,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无往而不胜,才能高效地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时至今日,我还要在我的博客里再次重提‘

冰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题活动式教学的口号,或许在这个时候,我们会看得更加清楚些。

后来南京师范大学的李艺、冯伯虎等总结出了“主题活动教学容易出现的六大误区”

对主题活动容易过分迁就“主题化”与“生活化”;为学生补充过多其他学科知识,浪费。

本课程的宝贵教学时间;无法完整覆盖本课程应有的知识体系,降低课程品质;形成某些环。

节的简单重复;课堂之外进行必要的准备或者延续性工作过多等进行了概述。

可见,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必须要准确理解其内涵与外延,对其适应性进行认识把握,并能灵活地与学校、学生和教师进行匹配。为此,我们提出两种观点:第一,应用一种教学。

方法,尤其是比较新的、不太成熟的方法,最必要的是有选择、有针对、部分地应用其精髓。

第二,对待一种教学方法,对区域性教学的效益应表现在“改造”成为个性化的策略,以便。

更灵活、更容易把握。比如,广州的梁基老师的“小主题”策略和山东省青州的王爱胜老。

师的“半成品加工”策略的变革思路比较有代表性。通过变革,让教学方法得到实践提升,更具可推广性。

● 信息技术教学需要透过浮华落实教育本质

在新课程实验的初期,出现一定的教学方法的泛滥、教学手段的“浮华”是可以理解。

的。因为在探索的过程中有一个新的秩序逐渐建立的过程。但是,当新课程实验已经进行。

了几轮之后,我们仍然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即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

所以,经过新课程的不断实验,我们必须反思两个问题:“教”是为谁服务的?“学”是。

为谁服务的?在此前提下,方能进一步思考“怎么服务”的问题。

很多道理往往都是很明显的,“教”与“学”都要为学生服务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

个前提下,我们对课程进行改革就是要改造、优化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方式。

改革“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就需要在目标达成的效益上努力。目标效益是指在。

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这不仅是知识、技术的掌握,还有意识、观念的形。

成。针对不同地域的软件、硬件设施利用的情况,针对不同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环境、资。

源、语言、情景、方法等方面进行实用性、科学化的施教行为改造非常必要,且是效益获。

得的必由之路。而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进行学习行为优化,同样也是提高学习。

有效性的关键,是激发学生自主、可持续学习甚至终身学习的源动力。

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仍然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软件操作、网络。

应用等为主体,可操作的内容仍然存在,即教学活动仍然依赖于计算机作为基本的工具进行。

信息活动。但是,课程价值却发生根本的变化,信息素养成为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因此,如果仍然是局限在软件应用进行教学,只是在教学的内容、形式载体上进行了任务化、主。

题化、故事化变革,那么一旦落实到实践操作部分,则会出现尴尬:要么肢解软件、技术,要。

么因技术造成综合教学重复;如果过度倾向信息教学,在信息内容上做文章,那么技术含量。

很少,内容却不断翻新,甚至与技术的功能特点相去很远。

所以,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学生学习行为,不能离开操作实践,要依靠在操作中不断熟练,逐渐产生的主动创新意识;也不能过度依赖技术操作或信息活动,要鼓励学生探索、规划、

迁移、运用,体现出方法与过程的高度融合。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教学设计做。

到既实用又科学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益。

苍山点题 本期专题,从理念、实践、方法等多个维度再次审视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尤其是对。

课程整体的观念、文化、核心价值进行了梳理,虽然有些内容看上去并不太引人注目,但深。

思起来应当发人深省。

新课程实施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从“勇敢试水”、“摸着石头过河”到“上岸反。

思”,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苦恼、许多迷茫,还有许多取得每一步成功的喜悦。到目前为止。

我们的得失可以大体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收获理念。虽然这种理念的科学性、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评估,但是毕竟新课程。

的理念是一种创新,它引发了思想的解放,让人们从单纯的计算机教学中抬起头来远眺,又。

低下头来沉思。这种影响对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是一种心灵的激发、头脑的激活。

第二,收获方法。虽然各种方法还非常杂乱、有待梳理,其价值取向的界定还需要细化。

但是毕竟单纯的讲解与练习已经被突破,信息主题、实践活动以及研究性学习等成为新一。

轮的教育载体。

第三,收获行动。虽然不少的行动还属于被动,但是正因为如此,走出的很多路子更能。

反映现实对新课程的接纳程度,检验并创造着课程发展的新历史。

第四,收获了反思。正在反思新课程的负作用,如课堂的效益问题、学生的发展检测问。

题以及高考选拔人才的相应问题等。甚至,包括正在启动的“走班制”等课堂管理组织问。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课题教者。第1.2课认识新朋友鼠标和键盘。年级学科。信息技术。教材出版社教学时间。辽师大9月。单元章节预备知识。1 让学生认识鼠标。掌握正确握鼠标的方法。知识与。技能2 让学生了解键盘的分区,认识键盘上的一些常用键的位置及操作方法。3 键盘操作的正确姿势 学习正确的击键方法 1 通过对课本的学习及实...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课题 数据信息的加工。科目 信息技术。一 教学内容分析。本教材使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 本节课是第三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中的一节,内容是对数据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作为非零起点的教材,要求高一学生有一定的办公软件使用经验,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方法。教材中没有详细介绍软件的使用方...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初识 画图 窗口教学设计。灵树中心小学 孙旭燕。教学内容 初识画图。知识与技能 学习启动与退出 画图 程序的方法。了解 画图 窗口的组成。学会使用绘图工具箱。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作品和任务驱动的过程中,学会使用画图工具。任务描述 在初步了解 画图 各绘图工具的基础上,尝试画出自己的家。重点与难点 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