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发布 2022-10-08 04:28:28 阅读 1606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学科相关领域教材。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的“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⒈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为指导思想。参照教育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依据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信息技术》,第1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内容,针对初一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处于似懂非懂的状况,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从对课程名称的理解切入,带领学生感受无处不在的信息。

同时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总结出信息的主要特征,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信息。认识了信息,可以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为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目的奠定了基础。

2.教学背景分析。

学情分析:刚刚告别小学阶段的初一学生,对于信息的理解多数还局限在手机短信等一些带有信息的词汇范围内,同时对于信息技术的含义也很模糊,甚至对课程名称为什么叫“信息技术”并不明确。同时,普遍对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恰当的设问,恰当的引导,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是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阶段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相关知识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后续学习。如果掌握不好就会出现认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影像、动画等是信息”的错误认识,或者将学习目标局限在对某一软件的使用。

如教材中的“第3章文字信息处理”,如果没有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就不能很好的认识到:在对文字的颜色、字体、字号等格式进行设置的时候,不仅是要掌握这些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将文字信息表达的更加清晰、使人容易阅读,更好的呈现信息。因此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一是让学生对信息的认识不再模糊,初步树立起信息意识,对信息技术的含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二要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目的是提升对信息的各种处理能力,而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工具是计算机。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列举感受到的信息,理解信息的一些主要特征。

信息技术信息。

信息技术。书名:信息技术出版社: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学段。初中。

信息与信息技术。

年级。初一。

区分信息和信息载体。

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明确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目的。

在感受信息、总结信息主要特征的过程中,初步树立信息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

教学重点:⒈信息的一些主要特征。

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目的。

教学难点:区分信息和信息载体。

简述教学过程。

问题的引出: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课?⒉感受无处不在的自然信息和加工信息。⒊通过了解信息的特征进一步认识信息。⒋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

信息技术是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的技术。

解决引入时提出的问题: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就是在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

4.教学过程。

环节设计复习引入。

教师教学活动提出问题: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课?

引出:第1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感受信息。

提问: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有哪些?

提问:你怎么知道这节课上课了?

总结:老师来了和铃声响了传递“上课了”的信息。

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讨论1:生活中、学习中还接触哪些信息?(提示:从一天的生活起居,在校学习着手)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不。

质疑,启发学生对信息。

是以前没有思考过这个问。

技术的思考,引出本节。

题,为什么不叫“计算机”

课的主要内容。

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思考,可能回答:铃声响了,老师进来了?

回答,总结:一丝凉意和变黄的树叶传递了“秋天来了”的信息。学生分小组讨论。

总结小组讨论,各小组代表说明讨论结果。

感受无处不在的信息。

引发学生对“信息”一次的思考。

通过学生熟知的两个问:“你怎么知道这节课上课了?现在是什么季节?”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继续学习的兴趣。

区分信息和信息载体。

总结信息的主要特征。

逐步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

了解信息技术,明确学习目的。

总结:信息无处不在,每时每刻都在通过看、听、闻、尝和触来得到信息。可以说人的五官是信息的接收器。自然信息:没有被人加工过的信息。

加工信息:经过人们加工后得到的。

设问:文字是信息吗?出示打乱的**和文字,提出问题,还能获取到相应的信息吗?连线:

文字等信息。

文字等表达的内容信息载体。

二、信息的一些主要特征⒈信息是无处不在的,就在人们身边。在自然界中,天体运动、斗转星移带来四季变化,传递时光飞逝的信息。在社会生活中,书报杂志、广播电视、邮电通信,时时刻刻、随时随地都在传递着各种信息。

设问:文字是信息吗?信息无处不在,但是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依附于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才能存在。

这些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称为信息载体。而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表达的内容是信息。⒊天气预报在电视上播出,很多人可以共同分享。

如果天气预报播出的是前两天的天气,你还会看吗?组织讨论2:根据以上所学,结合个人实践,总结在这些信息活动中需要注意什么?

三、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提高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管理、表达与交流等能力的技术。通过对加工信息的信息载体实现对信息的处理。⒉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课。

区分自然信息和加工信息,做课堂反馈一。

可能认为是,可能觉得不是但又不知道为什么。

听老师的描述和示范讲解。

总结关于信息的这些描述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

总结:普遍性,传递性。

总结:依附性。

总结:共享性,时效性。学生分小组讨论。

总结小组讨论,各小组代表说明讨论结果。⒈获取有用信息。⒉抵制不良信息。⒊及时获取信息。⒋不发布不良信息。

打开教科书,浏览目录。思考:通过各章的学习,能够提高对信息的哪一种或哪几种处理能力。

突破难点。通过对信息的一些主要特征的了解,进一步的认识信息,初步树立信息意识。

学生想到的词汇可能不太准确,但总结的过程即是对信息特征加深认识的过程。

逐步渗透良好的信息道德。

解决本课开始提出的问题,明确信息技术课的。

小结。作业。

信息无处不在。

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目的是提升信息的处理能力。布置作业:查找资料,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学习目的。从而顺利过渡到以下章节的学习。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生在这节课中能够得到提高的几点,作为课堂反馈,在完成课堂反馈的过程中也是再认和提升。)

课堂反馈。1.分别列举自然信息和加工信息的事例,并区分信息和信息载体。⑴自然信息事例:。

在这个事例中得到的信息是什么:,信息载体是什么:。⑵加工信息事例::。

在这个事例中得到的信息是什么:,信息载体是什么:。⒉本节课介绍了信息的一些主要特征有,,,根据你对信息的理解,你觉得信息还有什么特征,。

每一个信息都具备所有的信息特征,只是在具体的某一信息事例中主要体现了某一个或某几个信息特征,回顾1.中的信息事例,想一想主要体现了哪一个信息特征,1.⑴,1.

⑵。简单叙述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目的。

6.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数)

为了突破难点“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将这部分内容调整到感受信息的过程中。因为在感受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出现此类的错误。尽管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用“报纸上的文字可以给我们传递信息”这样的描述,但学生很可能会说成“交通路口的红绿灯就是信息”这类的话。

因此,为了使学生不“错下去”,将信息的依附性在感受信息的后半部分引出,就此,在引出信息的其他特征。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课时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实施 双主教学 模式,使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特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寻求知识的能力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情感目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教学重点信息的含义以及...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 信息与信息技术 科目信息技术课时安排所需课时。教学对象初中七年级一课时。授课人。章群。一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信息技术 的第一单元的知识,在本单元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理解了它,有便于以后的学习。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的内容。初一新生中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过信息技术的一些基本操作,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很少接触到计算机,对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了解各不相同,差异较大。二 学情分析。新学期刚开始,对每一个学生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