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新思考

发布 2022-09-19 01:06:28 阅读 1247

**:一、导语设计---短小精悍旗开得胜。

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端”。这个道理我们每个教师都懂,于是,为了追求导入的标新立异,为了追求导入的激动人心,部分教师往往花五六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完成这个过程,有的甚至设置一个个陷阱,目的就是要引出课题。本人认为,导语只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并不能代表所要讲授的课文内容,导语设计语言和形式都应该尽量恰当、准确,从教学内容实际出发,尽可能把导语设计得短小精悍,同时在设计导语时一定要把握好导语所用的时间的“度”,尽量把导语所用的时间控制在。

二、三分钟之内,在求快的基础上求精,求巧,求趣,重在实效。

比如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课时时,可这样导入:(出示课件居里夫人的**)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位朋友吗?

她是谁?(生:居里夫人)谁来说说居里夫人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样的?

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生答:美丽、端庄、沉稳、年轻漂亮具有献身精神热爱科学)师:

有人说她美丽,有人说她端庄,还有人说她追求科学,每个人的印象都不尽相同。其实,作者从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美丽。

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居里夫人的美丽。教师直接抓住文章的题眼---题目,直奔中心教学。二、词语教学——走进教学内容的捷径之一。

在高段阅读教学中,词语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软肋”,相当一部分教师会放手让学生查字典自行解决,或者课堂上蜻蜓点水一点而过,或者教学方式基本上是遵循着识记、理解、运用的“老三样”。而在公开课上,词语教学更是浮光掠影。其实,课文中有的词语,或凝缩课文内容,或揭示人物品质,或暗含中心思想,这些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那么,词语教学能否做到精彩纷呈,学以致用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词语的特点,在设计词语时下工夫。教学片断:

教学《鱼游到了纸上》出示词语:忘我的呆呆地静静地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

师:先读一读这两行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第一行都是三个字的,第二行都是四个字的。

生:第一行是写这位青年看鱼的神态,第二行是写这位青年画鱼的动作神态。师:拿起你们的笔,请你们忘我的,静静地写一写第一行字。

生写)。师:说一说,刚才你写这行词语的感受。

生:我在写“忘我的”这个词的时候,一心想把它写漂亮,有点忘我了。生:

我在写“呆呆地”这个词的时候,想到这位青年看鱼可真入神啊。生:我在写“静静地”这个词的时候,感觉教室里那么安静,大家都写得很认真。

师:看来,你们刚才都是用“心”去写字了,只有用“心”,才会有这样深刻的感受。这位青年就是用心去观察金鱼,鱼才会游到他的纸上。

很多语文老师也许会在重点词语的理解上下深功夫,但是在书写重点词语上如此下功夫的恐怕不多,而这却能让学生有别样的收获。上诉教学案例中,教师设计了“跟着词义写词语“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词语的内涵,进而深入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高大形象。因为学生用“心”写了,使词语与课文意境紧密联系,使学生的理解能够更加全面深入。

三、运筹帷幄中追求整体感知。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他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又说: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以文章的语言文字为抓手,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样才能算是基本完成了整体感知课文的任务。

比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有32个自然段,主要是写李大钊**前到**后的回忆。学生初读一遍,觉得文章很散,既说不上文章写了几件事情,也说不出哪件事最让你感动。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表达中心事件的词---**,提示多读几遍课文课文,联系表达事件的记叙方法,很容易就会发现这篇课文是按照被铺前、**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写的。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在相关的事件当中找出体现李大钊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于是,学生对文章思路豁然开朗,教师适当引导就能让学生较快的找到最让他感动的事件来。

在阅读教学中,做实做好整体感知环节,避免当前的“过细分析”式的“分解型阅读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必不可少的。四、切入文本中枢—一发而千钧。

任何一篇文章总有一两个“要隘”,找准它们,把它们作为理解全文的突破口,不仅能使教学内容紧凑,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那么如何找准突破口,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呢?可采用几种简单的方法。

一是关注课题,看看课题。

是否有足够的含金量,是否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例如《桥》一课,就要紧紧围绕“桥”(有形的桥和无形的桥)字层层展开教学,每个环节结束后都去回扣课题。又如《唯一的听众》,这个唯一的听众是谁?

然后以一个大问题总领全文:文中的老妇人**让你感动?让学生主要抓住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来感受。

汇报时让学生尽情的表达,抓住一点让多生分析,说透,这样一处一处的分析。最后教师总结时分别从语言和神态入手。体会欣赏和鼓励是小伙子刻苦练琴的巨大精神力量。

希望同学们多欣赏别人,鼓励别人。二是要关注中心句,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一句中心句:“多么奇丽的景象,多么奇特的民族”,教学时就可以围绕这句话展开教学。

三是抓住课文的矛盾点,如《**中的父与子》中写道:“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神经失常。”你们认为他失常吗?

学生们通过细读课文,找取文章的句子,阐明了自己的想法,教学效果非常好。当然,切入口的找取还有许多的方法,只要教师准确地解读文本,以学生的视角,审视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准确的切入点一定能为有效教学住一臂之力。五、读写结合——夯实双基教学。

阅读是内化和吸收,是对语言的理解,是基础。写作是表达和交流,是语言的表述,是发展。读与写的结合,就是学与用的结合。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本人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我们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地方,并用文字表达出来,不仅能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更能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上《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在引导学生透过主席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感受主席的失子之痛后,学生的情感被彻底地撩拨起来了,于是我及时地进行了课堂练笔:透过“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这难眠的一夜,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写出主席的那一份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痛。这样的设计,就是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表达方法(通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来表达中心),把心中的感动写出来,写在学生动心动情处,这既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又是与读文自然联系的习作训练,是真正的从读学写。

静静的,悄悄的,深夜。***一个人坐在窗边望着月亮,眼眶润湿了,眼睛里满含着泪水。“儿啊,爹对不起你呀!

你能理解爹的!你是好样的……”烟雾笼罩着整个房间,皎洁的月光投进***的房间,房间里,显得格外空荡。——学生写话1

***坐在床前,双手抱着头,眼泪像掉了线似的,一串一串流下来,不论怎么也控制不住。一会儿,主席又走到窗前,望着远方的暮色,陷入沉思:岸英,是我的错,因为工作繁忙没有跟你道别,你真得不在了吗?

我们还要共同为人民做事呢。突然,耳边又似乎想起了那熟悉的声音:父亲我走了……—学生写话2

这样的练笔,才能彰显出语文课堂生生不息,得以延续的生命价值与魅力。

参考多个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思考

汉南区教科研培训中心小敎部陈漫红。引言。案例 雪化了以后是什么。思考 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倪文锦认为 教法不当学法不当阅读面窄考法不当。一 阅读和阅读教学。一 概念界定。二 地位和意义。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内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三 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和其他课程中阅读的区别。阅读承担学习语言的任务。不仅要理...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

前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防范其实就是怎样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我们的教诲和学生以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为基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特点入手,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获取最优的教学效果。而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更新教学观念和...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

作者 张永秋。神州 中旬刊 2017年第03期。摘要 对于我国的小学教育来说,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性教学,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我们的小学教师要具备创新教学意识,不断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