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定理教案

发布 2022-09-14 13:00:28 阅读 1324

[高二物理教案8-2]

8.22《动量定理》习题课。

一、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动量定理表达式的确切含义。

2、应用动量定理处理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相关规律的选用。

2、 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

三、教学难点:

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问题。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新课。

1、 什么是动量?什么是冲量?你是如何理解动量、冲量两个概念的?

2、 如何计算动量的变化量?它的方向性如何体现出来?

3、 动量定理的表述是怎样的?它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以上问题可以先用小黑板给出,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请学生回答,辩论】

问题一:对动量定理相关内容的辨析。

例1: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易碎,掉在软泥地上不易碎,这是因为:

a、 掉在水泥地上,玻璃杯的动量大。

b、掉在水泥地上,玻璃杯的动量变化大。

c、掉在水泥地上,玻璃杯受到的冲量大,且与水泥地的作用时间短,因而受到水泥地的作用力大。

d、掉在水泥地上,玻璃杯受到的冲量和掉在软泥地上一样大,但与水泥地的作用时间短,因而受到水泥地的作用力大。

分析:玻璃杯是否会摔破,不是取决于动量变化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动量的变化率,即动量变化与所经历时间的比值,变化率越大,则作用力越大。明白此点,则学生对动量定理的定性应用已基本掌握。

紧跟着可以让学生举出延长作用时间,减小作用力和缩短作用时间,增大作用力的实例】

例2:桌面上的一张纸条上压有一只茶杯,若缓慢拉动纸条,则茶杯会随纸条运动,若迅速拉动纸条,则纸条会从茶杯底下抽出来,请做一做,并用动量定理解释这个现象。

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然后解释。

例3:一个质点受到合外力f作用,若作用前后的动量分别为p和p’,动量的变化为△p,速度的变化为△v,则。

a、p=-p’是不可能的 b、△p垂直于p是可能的。

c、△p垂直于△v是可能的 d、△p=o是不可能的。

分析:由学生自己讨论,举出实例进行证明,得出答案。

通过此题,一是加深学生对动量定理的理解,二是培养学生解答选择题的技巧。

问题二:直接应用动量定理计算相关问题。

例4:质量为65kg的人从高处跳下,以7m/s的速度着地,与地面接触后经0.01s停下,地面对他的作用力多大?

为了安全,人跳下与地面接触后,双腿弯曲使人下蹲。若经1s停下,地面对他的作用力是多大?这个值会小于人的重力吗?

并根据你的计算回答:在什么情况下要考虑自身的重力?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考虑自身的重力?

(g=10m/s2)

分析: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物理情景,确定人着地前后瞬间速度方向和大小,确定初末态的动量,然后应用动量定律计算,求出人所受的平均作用力。从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解:取人下落方向为正方向,人的初动量为p=mv=65×7kg·m/s=435 kg·m/s

人的末动量为p`=0

设人所受平均作用力为f,则由动量定理:(mg-f)t= p`-p

得人所受平均作用力为f=mg-

当t=0.01s时,f=44150n

当t= 1s时,f=1085n

说明:动量定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在教学中应多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让学生应用动量定理做出定性的解释。在运用动量定理解决竖直方向的冲击力问题时,若接触时间很短,则自重可不予考虑,反之,自重就不可忽略,如例4。

当接触时间为ls时,可能有的学生会得出"地面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小于自重"的结论。所以,对于自重是否考虑,一般是需要经过计算才能确定的。

问题三:f-t图像问题。

例5:竖直上抛一物体,不计阻力,取向上为正方向,则物体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动量变化△p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分析:从分析运动情景和物体受力分析入手,由动量定理ft=△p得△p正比于时间t,由此不难得出答案。通过此题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利用动量定理处理图象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问题四:整体法应用动量定理。

例6:体重是60kg的建筑工人,不慎从高空跌下,由于弹性安全带的保护,使他悬挂起来,已知弹性安全带缓冲时间是1.2s,安全带长5m,则安全带所受的平均冲力多大?(g=10m/s2)

解答: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下面用两种方法求解:

方法一:分段列式。人从高空落下到安全带伸直(未张紧)的过程中,作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安全带伸直时人的即时速度v0=

安全带开始张紧对人产生拉力,直至最后静止,人的初状态:速度为v0,方向向下,末状态:速度v`=0,这个过程经过的时间为1.

2s,在此过程中人的受力情况中如图所示,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得:

mg -f)t=mv`-mv0

得,方向向上。

方法二:对全程列式。取向下为正,mg(t1+t2)-tt2=0,其中自由落体时间t1=,安全带缓冲时间t2=1.2s,所以f=1100n

说明:可见,在用动量定理解题时,一定要分清物体运动过程,若一个过程可分不同性质的过程,选用“对全程列式”可使问题简化。

课堂小结:五、作业:

1、复习整理。

2、预习《动量守恒定律》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动量定理教案

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教学目的 掌握的冲量概念 会计算变力的冲量 掌握质点动量定理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掌握运用它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重点 冲量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碰撞。难点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3 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教学目的 掌握的冲量概念 会计算变力的冲量...

动量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七章动量。第二节动量定理。本节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上已节 冲量和动量 的继续,通过演示实验和定量的公式推导得出合外力的冲量与物体的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动量定理。动量定理虽然是在恒力情况下推导得到的,但应使学生明白 动量定理也适用于变力。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或可视为单个物...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1 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2 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问题。二 过程与方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表达式。三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推导新的规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