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期中作业

发布 2022-09-09 13:19:28 阅读 4379

《现代教育技术学》通识课。

期中考试作业。

学校体育工作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及体育习惯养成的探析。

作者列表仝友朋。

完成学期 2011-2012 第一学期

2011 年11 月10 日。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较差的现象,作者通过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所得出,学校体育要为学生打好终身体育基础和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意识 ;体育习惯; 教师; 学生

引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

”学校体育要为学生打好终身体育基础,在学校体育界中取得了共识。如何把它真正变成有效的学校体育实践,还有着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第一步就是抓好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第二步则是抓好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体育意识是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按照个人对体育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

体育习惯是学生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它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

1 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1.1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就应有意识的把思想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在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的同时,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体育兴趣。

1.2排除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提高师生的体育积极性

学校体育的消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出于条件限制,将就着教与学。对于很多学校而言,由于体育器材、场地设施、师资力量上的“贫泛”,导致许多的教学内容不能开展。

学生也就只能学到零碎的、间断的、毫无系统可言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受到极大的制约。(2)学校的认识不足,管理不善。由于学校体育得不到就有的重视,加之管理不善,而挫伤了师生的积极性。

教师觉得教多教少、教好教坏一个样,于是就能教多少就教多少,教成什么样就教成什么样;而学生则认为,学与不学、学好学坏也没什么区别,也就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要想排除这些干扰,首先必须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感。

1.3加大意识教养的力度

1.3.1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体育教学既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过程,又要通过体育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思想性,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

1.3.2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激励作用

体育竞赛是促成学生体育情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竞赛的参与不同于一般的参与,它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是技术、战术与身体素质的较量,也是意志的较量。而且这种较量是出于参与者自觉自愿的。因此也就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但这里所讲的竞赛,不单是指运动会等一类的竞赛,还必须包括体育知识竞赛等以健身为主要目的一切非正式比赛。这种竞赛不仅参与面、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场地器材也不受条件限制。

1.3.3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

要有效培养学体育意识,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第一,端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正确区分健身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关系,深刻理解学校体育对培养人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二,要引导学生直接参加体育锻炼,因为学校体育的根本在于实践。

1.4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高尚的体育情操

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的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4.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组织校园体育活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开展体育锻炼、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赛、**资料展示等活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及体育意识;组织好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利用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和积极性;上好体育课,充分利用体育课时间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介绍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内容;举行体育竞赛、演讲赛、**资料展览等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1.4.2培养学生观赏体育比赛的能力

观赏体育比赛,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欣赏体育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体育比赛,要做到:(1)让学生了解基本规则,学习技术、战术知识,变“看热闹”为“看门道”。(2)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组织好学生参加观摩比赛,在**比赛前,对所**项目的规则、技术、战术特点等作适当的介绍,使学生在**时熟悉比赛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观摩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时进行总结。(4)组织专题讲座。

2 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2.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体育习惯养成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兴趣,才能使人有坚持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或身体素质练习时,不妨一改传统的教育模式,而采取教师先提出练习要求,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设想各种动作,达到要求,完成任务。

另外,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其优势,激发其主动性。在学生受到挫折时。在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2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促使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的养成

学校体育不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和自学自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严格训练学生。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联想。

通过联想,可使学生触类旁通,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活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

[2]刘清黎。体育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

[3]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体育管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期中作业

苏州大学本科生考试答卷封面。考试科目 教育学教程 考试得分。院别 社会学院 专业 历史 师范 学生姓名 徐子理 学号 1003401032 授课教师。考试日期 2012 年 10 月日。教育家的品质及其形成条件初探。摘要 当今世界科技与人才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这决定了教育对发展科技与培养人才的主导...

教育技术作业

作业答案 作业1 1 光盘资源在课前 课中 课后有什么作用?光盘资源在课前的作用 答 1 拓宽了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对教师在课前提供了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学到技术,学到方法制做各种各样的教具,为教学提供前提。教师充分利用现代 与常规传统 结合,优化学习效果,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思想,加强了...

教育技术作业

你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要师生分别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答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形式,也是当前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利用信息技术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模式 方法和手段进行革新时,也要与学科融合,通过学科教学渗透信息技术教育,让信息技术切实成为学习者认识工具与学习工具,成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