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实施新课程以来,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的改革使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作业改革也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经调查,我们不难发现的数学作业的布置仍是“一刀切”的局面,单。
一、枯燥、重复的数学作业仍占主流,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产生厌学地不良情绪,学习效率低下,老师头疼。如何合理布置的布置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了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做好数学预习作业的布置。
数学预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对所学的数学内容有初步的理解,从而为数学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预习时必须明确任务,通过预习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认识的原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更加有效合理地组织教学。
1、预习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读教材。
对于低年级学生安排他们看看新课,了解了解新知,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为高年级的自学打下基础;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安排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从整体上初步了解了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使得新课的主要习内容显现出来,并引起学生的注意。
2、做好课前准备。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有大量操作材料和生活素材需要准备,这些都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去准备。如,在教学分苹果时,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12个苹果,拿来学校分给2个,3个,4个,6个同学,看一个人分多少从而准确理解分一分的实质。
3、尝试完成习题。
在预习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试着完成两类习题:一是“试一试”,教材在编排时往往选择新知识中的一种情况作为例题,而把其余几种情况作为尝试性习题,让学生自主**。这种尝试性习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迁移的能力。
二是“想想做做”中巩固性的习题。可以检查经过自主学习后对知识理解的程度,也能使学生体会预习的成功感,更重要是让学生预习中发现问题记录下来,反馈给教师。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参考,更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同时激发学生在预习时提出问题的愿望,感受到预习的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于预习,也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可以布置预习的作业。预习作业并不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为目标,而重在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是学生预习的指导者,也是学生预习的评价者,但更是学生预习的参与者。
教师应通过有意识的参与和引导,着力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提高预习的能力,这是我们预习布置作业的目的所在。
二、做好课后巩固作业的布置。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所任教的小学是一所农村村小,学生中百分之六七十是留守儿童,没人辅导。如果我们不给他们布置一点作业,放学回家,这些孩子们一定会到处玩耍,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差不多又都还给了老师。
这就需要我们布置课外作业。
然而布置数学作业总是面面俱到,多多益善,导致作业量过多,形式单。
一、内容乏味,应用意识不强。这样的数学课外作业不但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而且会产生负面影响,这也是许多老师困惑“我都练习过这么多次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错题?”的深层原因。
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作业,让数学作业真正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有效的补充,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于是我尝试在数学作业的布置上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推陈出新,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让作业变得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生的眼里,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活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一年级时,面对这些初入校门对一切都还感到很新奇、好表现的孩子们布置口头形式的作业。跟家长进行“20以内加减法”比赛;并将每天学习的内容以小老师身份讲给家长听,一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巩固了所学内容,同时也与家长进行了交流。
二)联系生活实际,布置实用性的作业。
《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也极力体现这一目的,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的设计上,应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应用。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内容,让他们在家长的带领下用10元钱进入超市购买物品,看谁买的东西最多最有意义。学生很欣然的接受了这项作业,去超市完成作业。在全班的交流中,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同时也进行了思想上的教育,有选择性性的进行购物,有自主思考,有同伴讨论,我想,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数学知识,更多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不正是需要这样的效果吗?
三)作业布置体现层次性,评价体现针对性。
多年来布置作业“一刀切”是我们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这种作法使不会的学生硬着头皮去完成,会的则像机器人一样按部就班的完成,出现了“学困生吃不消,优等生吃不饱”的现象。为更好的发挥作业的实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要完成的作业,基础性作业必须完成,有难度的可不做打上标记,再在课堂上大家交流。
但在评价时有所区别,只完成基本练习的只能得到合格或一面红旗,完成基本练习与综合练习就可得到良好或两面红旗,全部完成的则可得到优秀或三面红旗。同时我们还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符号对学生进行评价。如,用在作业本写上“加油!
”,好!”“表示退步了,可要当心啦!
以上是自己任教以来的一些粗浅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去**、寻求好的方法,始终以数学教育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为目标,在设计作业时,能少一分形式,多一点实质,设计出真正适宜学生的有效作业,使其最大发挥作用,促使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是我的追求。
如何布置小学数学作业
作者 张石柱。科技视界 2015年第16期。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 提出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指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复杂的数字游戏,它有着实实在在 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 活 的数学 有意义的数学。由此看来数学作业的布置也...
如何布置长假数学作业
作者 徐春霞。中国校外教育 基教版 2009年第11期。关键词 数学寒假作业学生。学校传授给学生知识的过程是由课堂和课外两种主要形式表现的,而课外又以作业为主。课外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主要的辅助手段,安排适量的课外作业是必要的。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当前很多高强度 高重复 人工感很强的作业...
如何布置作业
我认为,布置作业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之处,设计相应的作业。2 要有层次性。设计的作业应有梯度,由易到难,不能重复累赘大搞题海战术,设计基本题,让学困生能够完成 设计提高题,让大部分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能够解决 设计拓展题 开放题,让部分优生觉得有挑战性,思维得到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