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醉翁亭记

发布 2022-08-16 15:01:28 阅读 9098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翻译课文。

2、学会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学习骈散结合的句法,炼字炼句。

4、理解作者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5、了解文章结构,把握中心,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积累名言和议**素材。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

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政治理。

想。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查询、搜集、整理作者欧阳修相关资料,准备课堂交流。

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制作实用的多**课件。

教学设想。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本文写景主要从两方面入手:①层层相因,逐步推进。第一段写醉翁亭四周的环境和得名的原因,点明“醉翁之意”。第。

二、三段分别写自然景观(山间朝暮之景和四季之景)和人文景观(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用“景不同,乐无穷”,点明“醉翁之乐”。第四段写归时的景象,通过禽鸟之乐、游人之乐,衬托出太守的政治理想――与民同乐。正如前人所说《醉翁亭记》“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②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

对于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目的,拟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学生能对此有所体会或了解,即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教案设计苏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撰写人。时间。教材分析及教学构想。醉翁亭记 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贯彻全文的主线是 乐 字。醉 和 乐 是统一的,醉 是表象,乐 是实质,写 醉 就是为了写。乐 因此在课堂上要牢牢抓住 乐 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

九年级醉翁亭记小测

九年级 醉翁亭记 小测 30分 一 解词 10分 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 名之者谁?4 醉翁之意不在酒。5 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秀 而繁阴。6 杂然而前陈 者7 宴酣之乐。8 弈 者胜 9 树林阴翳。二 文学常识 8分 本文选自作者 字 号 晚年又号 谥号朝代 家。三 翻译句...

醉翁亭记导学案2 九年级语文

醉翁亭记 第二课时 在掌握重点字词含义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重点 在掌握重点字词含义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过程 一 课前预习反复诵读课文。二 课堂 一 第一段 1 朗读,注意句中停顿。2 检查重点词。3 学生串译。4.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