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公输(第一课时)
2.理解墨子是如何驳斥公输盘的。
学习重点:重点文言字词的积累。
学习难点:墨子驳斥公输的艺术。
一.预习导学。
一)识记积累: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郢( )敝舆犀兕麋鹿鱼鳖鼋鼍雉兔鲋鱼文梓( )楩楠( )牒( )守圉( )禽滑厘( )
2、了解墨子和《墨子》相关文学常识。
墨子,名( )是( )时期著名的( )家,( 学派的创始人是他思想的主要内容。《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一般认为是编纂的。
3.重点词语归类。
a.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子墨子九距之。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
b.古今异义词。
所以古义今义
c.一词多义。
子子墨子闻之愿借子杀之。
说公输盘不说请说之。
见见公输盘胡不见我于王。
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然臣之**禽滑厘。
d.词类活用。
犀兕麋鹿满之公输盘之攻械尽。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结合上下文,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子何命焉为?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吾义固不杀人。
宋何罪之有?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二)整体感知:
分角色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墨子是怎样一步步止楚攻宋的。
二.课堂研讨。
1.导入。2.自学展示。
3.合作**。
1)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2)墨子见到公输盘, 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3)墨子怎样驳斥了公输盘的“义”?
4)“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攻宋的计划了吗?
5)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4.展示交流。
5.质疑问难。
三.总结提升。
四.巩固达标。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的的词,然后用该词写一个成语,要求意思相同。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2)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
2.《公输》选自墨子名___相传为___时期___国人,是___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__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五.学后反思
7.公输(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墨子止楚攻宋的步骤。
2.体会墨子的劝说艺术。
学习重点:墨子的劝说艺术。
学习难点:本文带来的启发。
一.预习导学。
读课文,想一想:墨子是怎样一步步实现了止楚攻宋的目的的?
二.课堂研讨
1导入。2 自学展示。
3合作**:
1) 墨子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请比较劝阻公输盘的内容,,体会墨子的劝说艺术。
2)墨子最终是怎样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
3)墨子止楚攻宋,除了靠锋利巧妙的言辞外,他的坚强后盾是什么?
4)结合人物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墨子:楚王:
公输:5)学完本文,你能获得哪些方面的启发?
4.展示交流。
5.质疑问难。
三.总结提升。
四.巩固达标。
1《公输》通过墨子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主张,所表现出的和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的从而说明只有把和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此为何若人?
宋何罪之有。
胡不见我于王。
胡不已乎。3.阅读课文“于是见公输盘”至“吾请无攻宋矣”,回答下列问题。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文: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译文:)文中用“九设”“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交代激战之结果,用点明公输盘黔驴技穷。
)读完这一部分后,请说说你最欣赏墨子的哪个方面。
)在当今世界上有没有像墨子一样通过外交斡旋从而避免战争的人?请举出一个例子。
5)本文与战争有关,请你拟写一则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词。
五.学后反思。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习目标。1.归类总结、积累文言知识,背诵全文。
2.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学习重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学习难点:“道”的内涵。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
一)知识链接: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的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象,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二)识记积累。
. 孟子,名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南宋朱熹将它和并称为“四书”。
、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夫( )粟( )寡( )畔( )
3.词语归类。
通假字:亲戚畔之:
古今异义词;
环而攻之而不胜古义: 今义:
兵革非不坚利也古义: 今义:
委而去之古义今义:
古义今义: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 今义:
亲戚畔之古义今义:
词类活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兵革非不坚利也:
其它重点词语:
天时( )地利( )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然而不胜者( )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
固国( )得道者( )天下顺之( )有不战( )
.翻译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整体感知。
文中孟子从战争谈到了治国,阐明了怎样的看法?
二.课堂研讨。
1导入。2自学展示。
3合作**。
1)孟子认为影响战争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个因素更重要?
2)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孟子从战争中 、 两个方面举例说理。
3)“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在治国中都不足以凭借,想一想它们属于什么因素?那么治国需要什么因素呢?
4)“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深化主旨的结论是什么?作者主要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4.展示交流。
5质疑问难。
三.总结提升。
四.巩固达标。
.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b.文章接着用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c.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d.文章在论证“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从文中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五.教(学)后记。
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知识,背诵全文。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难点: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
一.预习导学。
一)识记积累
1、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畎亩( )傅说( )胶鬲( )空乏( )曾益( )拂士( )
2、通假字。
法家拂士衡于虑
3.词类活用。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人恒过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动心忍性。
.古今异义词。
管夷吾举于士古义今义:
所以动心忍性古义今义:
然后知生于忧患古义: 今义:
5、其它重点词语:
畎亩( )发( )举( )拂乱( )而后作( )而后喻( )法家拂士。
国恒亡( )
6、读懂下列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整体感知。
作者谈历史名人的成长经历,谈治理国家是为了阐明怎样的观点?
二.课堂研讨。
.导入。.自学展示。
.合作**:
)本文第一段列举的六位历史名人有哪些共同点?你从他们的经历中感悟出什么道理?
九年级下册六单元导学案ok
曹刿论战 导学案。九 班教师 学习目标 1 疏通课文大意,了解课文内容。2 掌握本节课的实词和虚词及重点文句。3 掌握重要词句。基础学习 3 给黑体字注音。曹刿请见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肉食者鄙 弗敢专也小惠未徧 小信未孚忠之属也 公与之乘齐师败绩 下视其辙夫战,勇气也。望其旗靡 4 朗读课文。5 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学案 无答案 新版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复习。一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注重积累,了解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分析人物形象,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教材分析。本单元四篇中外 虽然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但都是写人的名篇,在人物刻画方面各具特色。其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喜怒哀乐和兴衰荣辱,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事件的概率学案
6.1随机事件。自主 任务一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与不确定事件。将标有数字1,2,3,4,5的五个乒乓球放进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读出这个球上所标的数字。想一想,下面的情况会发生吗?为什么?与同学交流。1 球上所标的数字不大于5 2 球上所标的数字大于5 3 球上所标的数字是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