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
一、教学背景分析。
1、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的排布、相对原子质量三部分,核外电子的排布内容较多还包括离子的教学,原子的构成与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内容上联系较自然,故可放在一起教学。本节课是化学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今后学习元素、化学式和化学价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上好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原子的构成内部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虽在本章课题一中提及过它的特性,但要在学生心中真正建立好微观粒子概念却并非朝夕之功,需要借助更多的感性材料来充实教材内容。
相对原子质量是难点,学生难以理解概念,但中考要求不高,学生只需会用相对原子量数值,知道相对原子量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即可,教师可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突破难点。
2、学习分析。
本课题是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对学生而言,研究一种看不见的粒子的构成会有很大困难。因为学生缺乏微观粒子的概念,从感性上会认为原子是一种实心的不可分割的球体,加上学生的想象力不强,缺少知识迁移,会对原子构成中粒子的电性、数量关系等记忆不清,形成模糊概念,影响教学效果。
本课题要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更深入地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让其初步建立“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知道原子中各粒子的带电情况和粒子间数量关系。
初步了解相对原子量的概念,了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教学手段及直观的**,增强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感性认识。
通过合作交流,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原子化学史的介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过对原子结构及其粒子间关系的学习,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了解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原子的构成。
难点:原子和相对原子量概念的形成。
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观察法。
教学设备:多**课件。
三、教学过程。
四、作业:1)课堂作业,p题。
2)开放性练习。
p73第4题。
课件:卢瑟福撞击铂原子实验。
五、板书设计:ppt
一、原子的构成。
中子。2、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1)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六、偶发事件预计及处理方法。
1、教学原子的构成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很容易混淆粒子带电情况和质子数与电子数,核电荷的相等关系,教师可让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2、相对原子质量是教学的难点,学生一时半会很难理解,教师可通过补充形象比喻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过早时吃的包子,一般用个来衡量,而不说质量。
3、由于时间紧,学生素质层次不同,课堂小结和开放性练习可灵活处理。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原子的构成是重点,相对原子质量是难点,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时间的把握很难分布合理,特别是难点的教学,由于课堂时间短促,学生会花较多的时间去理解,本案例难点教学试图从理解概念、练习反馈着手加深理解,在某些方面未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中学化学优秀案例。
参评作品。环城中学翁方亮。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课标分析 分子和
分子和原子 课标分析。课程标准在本课中的具体体现 内容标准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 原子 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教参要求 一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 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以及元素。分子和原子是九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通过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小结
单元小结 第三单元 01 知识框架。02 单元精练 1 沈阳中考改编 下列由分子构成的是 a a 水 b 镁。c 金刚石 d 氯化钠。2 雅安中考 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 c a 分子质量增大 b 分子个数增多。c 分子间间隔变大 d 分子体积变大。3 河北唐山...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练习第三单元单元知识清单
01 知识框架。02知识纵横 1.分子和原子的比较。2.原子与离子的比较。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比较。4.元素与原子的比较。03 实验再现。分子的运动。实验步骤 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 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从a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加浓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