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
1.微粒(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
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粒子在不断运动、粒子间有间隔。
2.会用微粒的观点(即从微观角度、微粒的基本性质)解释简单物理现象:
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0ml,原因是因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大小不同,分子间隔大小也不同,互相运动到对方的间隔中去。
阳光下湿衣服干得快:阳光下温度高,水分子能很快运动到空气中。
加压时能把大量的液化气装进很小的钢瓶中:加压时液化气粒子间隔变小,体积缩小。
6)气体易被压缩而水难压缩:因为气体粒子间隔大而液体粒子间隔小。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二)
1.分子和原子:
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推理可知:①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往往不同。
大千世界的众多物质,化学性质往往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分子与原子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改变而原子不能变。
化学反应微观实质是分子分解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2.知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哪些、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哪些:
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氦氖氩(稀有气体)、碳硫磷(固态非金属);其余物质暂时可认为由分子构成,或化学式含“2个或多个原子”的物质暂可认为由分子构成。
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质构成、分子构成”:
水、水银、铜导线、二氧化碳分别由水分子、汞原子、铜原子、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乙酸(ch3cooh)由乙酸分子构成,其分子由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其分子中共有8个原子。
3.会用分子的观点(即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答题套路】:
首先观察反应物化学式看看“原分子“能分解出哪些原子,然后观察生成物化学式,看看原子又如何组成“新分子”,最后大量新分子聚集成新物质。如: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h2o2===h2o+o2
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h2o2分子分解出h、o原子;每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组成1个水分子,每2个o原子组成1个氧分子;大量氧分子聚成氧气,大量水分子聚成水。
4.用微粒的观点重新认识变化和物质分类: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蜡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熔化时,蜡分子运动加快、间隔变大,由固体变为液体;分子没变,没生成新物质。
燃烧时,蜡分子与氧分子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分子变了,生成了新物质。
白酒是混合物,冰水是纯净物。
白酒中含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即含不同种分子;冰和水均由水分子构成,即含同种分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
1.原子构成及规律:
电子:带负电,质量很小,所以可忽略不计。
原子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因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不带电。
原子中存在的一些规律:①不同种原子质子数不同;②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并不是所有原子都含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只是比值,不是实际质量,没有“g、kg”等实际的质量单位,但能反映出各原子质量相对大小。
公式:①相对原子质量==质子个数+中子个数。②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叫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二)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氦是2个)。
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都是8个(氦是2个)→为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
金属原子最外层一般小于4个电子→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越活泼。
非金属原子最外层一般大于4个电子→易得到电子,化学性质越活泼。
可见,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为密切。
6)元素的带电规律: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2.离子:像na+、mg2+等带正电的叫阳离子,像cl—、o2—等带负电的叫阴离子。
原子中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容易失电子的是⑧,容易得电子的是⑦,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是⑦⑧,阳离子有②⑤,阴离子有④⑥,原子有①③⑦属于稳定结构的是①②③
.上述粒子结构示意图中,③④依次是氖、氧、镁、硫元素中的一种粒子。写出下列粒子示意图表示的粒子符号:③ne;④o2—;⑤mg2+;⑥s2—。
.判断正误: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是同种粒子(×)
有稳定结构都是稀有气体原子(×)mg和mg2+化学性质相同(×)
3.离子符号含意:
2mg2+中:“大2”表示2个镁离子,“小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2o2- 中:“大2”表示2个氧离子,“小2”表示每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课题3 元素。
1.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不同种元素(如氢氧元素)的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
地壳中的元素由多到少的顺序为o、si、al、fe。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关于元素的重要规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质的组成、构成:
元素符号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微观上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c”表示碳元素、一个碳原子;2c只能表示2个碳原子(即添上数字就只能表示微粒的个数)。
科学描述物质组成和构成。【方法】描述物质组成用元素;描述分子构成用原子;判断构成物质的微粒须记住金属、氦氖氩、碳硫磷均由对应的原子构成;其余物质暂时可认为由对应的分子构成,只是氯化钠、氯化钾由对应的离子构成。
3.元素周期表和原子模块所表达的信息:
元素周期表每一个横行叫周期,每一个纵行叫族。
公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右图是氟原子信息模块,所能提供的信息有:
一个氟原子中有9个质子、9个电子、10个中子;
氟的元素符号是f,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微粒 分子和原子 的基本性质 2.会用微粒的观点 即从微观角度 微粒的基本性质 解释简单物理现象 一滴水中有1.67 1021个水分子,说明。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0ml,原因是。阳光下湿衣服干得快。3.分子和原子 分子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
九年级化学 人教版 第三单元知识点 习题 方法规律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 1.懂得物质是由大量微小粒子聚集而成,知道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微粒在不断运动 微粒间有间隔,并能利用微粒的上述三大性质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3.认识物质三态变化和热胀冷缩的本质并会用微粒的性质解释。4.知道影响粒...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元素》知识要点
课题2 元素知识要点。我们根据同类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 而不同类原子的根本区别正是由于核内所含的质子数不同,从而得出元素的概念,每种元素均有特定的符号,即元素符号,然后理解记忆元素符号的含义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以后学习化学式等知识打下基础。要点1 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