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学案

发布 2022-08-06 20:02:28 阅读 3395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认识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记住实验的现象和反应产物;

2)能够区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3)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并掌握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4)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水体污染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5)了解氢气的性质,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氢气,了解氢气的用途。

2、过程和方法。

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化学反应;用过滤、蒸馏等方法分离混合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课前预习】一) 水的电解实验的现象:

正极气体气的验证方法负极气体气的验证方法。

结论:这说明水由。

二)单质化合物。

画出物质的分类图表。

三)净化水的方法有。

四)过滤操作要点主要有哪些?

五)1、什么是软水和硬水?

2、 如何鉴别软水、硬水?

3、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带来哪些麻烦?

4怎样使硬水软化?

六)1、水污染的成因:(123

2、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123

七) 分子有哪些基本性质?

八)氢气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文字表达式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都要 。

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文字表达式。

现象: 实验开始时要先再结束时要先再。

氢气的用途:(连线)

性质用途。密度最小的气体冶炼金属;用作保护气。

燃烧产生大量的热作化工原料。

还原性充灌探空气球。

和多种物质直接反应作高能燃料;用于焊接、切割金属。

课内**】一、自主**: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我的问题: 。

二、精讲点拨。

例1: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于19世纪初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②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如果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你认为上述哪几点存在明显的不足。(

(a) ①bcd) ①都正确。

例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例3、利用所学习过的氢气实验室制法的有关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实验室常利用石灰石(主要化学成份为caco3)固体与稀盐酸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成份为co2);又知道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能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请你依据上信息来分析一下:

1)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时,应该选用下列哪套装置?为什么?它与你学过的哪种气体的发生装置类似?

2)若想收集一瓶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采用下列中种收集方法?为什么?

三、我的收获:(小结)

四、达标检测。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河水 b.蒸馏水 c.软水 d.硬水。

2、某同学在实验室闻到类似碘酒的气味,寻“味”而去,发现实验台上棕色瓶内装有固体碘。据此不能说明的是( )

a.碘易升华 b.分子在不断运到 c .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可以再分。

3、向一烧杯自来水中滴加红墨水,红墨水会扩散于整杯水中。该现象说明( )

a.分子用肉眼可看见。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都有颜色。

d.分子运动速率很慢。

4、从下图获得关于水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c. 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5、某学校组织同学们对水资源状况进行调查,调查报告中的下述观点错误的是( )

a.水的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

b.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d.可以考虑对海水进行淡化来解决淡水危机。

6、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为:天然水———沉降—→过滤—→吸附———自来水,其中常用的絮凝剂是( )

a.氯气 b.活性炭 c.明矾 d.漂白粉。

7、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事实是( )

a、空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b、1l 芝麻和1l绿豆混匀后体积小于2l

c、走近花园,闻到花香d、2lh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后体积小于2l

8、 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

9、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c.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d.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10、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间隙。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11、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

b.1个水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水分子不能再分。

12、 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

13、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二者不相符合的是( )

a.金属导电………原子是运动的。

b.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之间有间隔。

c.糖是甜的,醋是酸的………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14、右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填空:

1)a为极;

2)甲管与乙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溶解度大于氢气的溶解度,这会导致实验中测得结果比理论值偏___填“小”或“大”)

3)该实验中往往要在水中滴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

15、人们可以对物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请将氢气、氧化镁、四氧化三铁、红磷、铝和一氧化碳等六种物质分成二组(填化学式),并写出分类依据。

第一组分类依据是。

第二组分类依据是。

年5月12日汶川大**牵动全周人民的心,灾区饮水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请你运用以下资料及所学的化学知识,为灾区人民提供饮水安全常识。

资料**】我国生活饮用水的标准。

1)除去水中难溶性的固体物质可用操作,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2)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若为硬水,其现象是生活中将硬水变为软水的方法是 ;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复习学案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学案提纲。时间 主备人 胡兴福审核 胡兴福复备人 备课组全体老师。第一节水的组成。一 水的物理性质。二 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装置如右图 实验现象 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

3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

分子和原子 二课时 第15教案 教者童曜辉授课时间 9月17日2 过程与方法。1 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 归纳。2 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保护环境 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等微粒构成 认识分子 原子的概念和特性。2 过程与...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复习教案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构成的基本粒子 分子,原子,离子,组成物质的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初步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4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5知道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能根据原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