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 教案

发布 2022-08-13 07:30:28 阅读 2792

元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对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描述。2.能力目标: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了解元素的存在,熟记地壳中前四位的元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元素概念;初步学会物质宏观和微观的描述。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理解;物质宏观和微观的描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广告词,补好钙打一保健品。请同学们再说出一些保健品广告。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理解元素概念。(一)元素。

1.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2.教师活动:

定义: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说明: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包括三个要素: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②同一类原子;③总称。

理解:同一类原子包括:④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

质子数相同,但电子数不同例:fe与fe2+;fe2+,fe3+。

注意:质子数相同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氢分子(h2)和氦原子(he)都有2个质子,就不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2.元素符号。

师:如果用文字来表示一百多种元素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几千万种物质将十分麻烦,对此国际上提出了统一的办法。

师: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如氢元素的符号为h,氧元素的符号为o;如果几种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例如用cu表示铜元素,cl表示氯元素,ca表示钙元素。

目标导学二:比较元素和原子概念。(一)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1.教师活动:

区别: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适用范围:元素,宏观描述物质组成用元素;原子,微观描述分子(或物质)构成用原子。

应用实例:元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原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④联系:

原子是元素的最小粒子;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总体原子是个体。2.学生活动:分层训练。

目标导学三:学习元素存在及含量。目标导学四:化学反应中元素变化情况。

1.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改变?原子是否发生改变?元素是否发生改变?2.学生活动:回顾思考,交流讨论,形成知识结构。目标导学五:元素周期表。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它包括质子、中子、电子三部分,相同元素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果我们按质子数从小到大把元素排列起来,每种元素就有一个序号,即原子序数,对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元素之间内在联系和变化的规律性。那么,原子序数为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生:观察1-18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我们发现从3号到10号,最外层电子由1增加到8,从11号到18号最外层电子数又由1增加到8。

师:像这样每隔一定数量,又重现前面出现过的情况的变化称为周期性变化。总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方法引导】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每四人为一小组,通过excel插入图表的办法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半径为纵坐标的折线图。对于原子半径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

交流研讨】小组代表展示其折线图,交流小组的观点小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并且有下列规律:

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半径逐渐减小。

讲述】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教材中没有列出,它跟邻近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相比显得特别大,这是由于测定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的根据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半径不同。【小组讨论】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1)电子层数相同时,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是什么?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小结、板书】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1)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吸引力越大,半径越小;(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交流研讨】小组代表展示其折线图,交流小组的观点。小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引导、**】综合以上的事实,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小结: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三、课堂总结。

1.分子构成原子,元素组成物质。

2.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课标分析 分子和

分子和原子 课标分析。课程标准在本课中的具体体现 内容标准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 原子 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教参要求 一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 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以及元素。分子和原子是九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通过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小结

单元小结 第三单元 01 知识框架。02 单元精练 1 沈阳中考改编 下列由分子构成的是 a a 水 b 镁。c 金刚石 d 氯化钠。2 雅安中考 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 c a 分子质量增大 b 分子个数增多。c 分子间间隔变大 d 分子体积变大。3 河北唐山...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练习第三单元单元知识清单

01 知识框架。02知识纵横 1.分子和原子的比较。2.原子与离子的比较。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比较。4.元素与原子的比较。03 实验再现。分子的运动。实验步骤 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 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从a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加浓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