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
2.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4. 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来进行想象和推理。
5.认识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是不同的,因而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分割法,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大量的微粒构成的。
2.采用凝聚合成法让学生体会物质是由大量微粒构成的。
3.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建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观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逐步培养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认识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是不同的,因而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
难点。通过物质的宏观表象,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
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
……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
既然要开始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宏观的物质或现象。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实验】**物质的可分性。
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
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
3.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讨论交流】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失?
点拨】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讨论交流】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
点拨】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失,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讨论交流】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
点拨】不能。对于一个微粒而言,毫无物理性质之说。
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点拨】在水的作用下,构成蔗糖和食盐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
同样是微粒,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说明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总结】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1.物质可以再分;
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3.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即: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体现的。
提问】除了课本上的实验,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大量微粒构成的?
点拨】如过滤时水能够从滤纸中渗过。
补充实验】20毫升的稀硫酸置于一只小烧杯中,另取20ml的稀硝酸钡,慢慢将硝酸钡溶液滴入小烧杯中,不断搅拌,“乳白色固体”从无到有,并且不断增多。
说明】生成物硫酸钡不溶于水,聚集到一定颗粒被人的视觉察觉到,分布在水中形成浊液,静置后小颗粒群聚而沉淀。
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实验】**微粒运动的实验。
步骤:实验1: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浓氨水。
现象:滴入浓氨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能变色,而酚酞遇浓氨水后变红。
实验2:重新配制酚酞与水的混合溶液a,在另一烧杯b中加入3~5ml的浓氨水,用大烧杯罩在一起。
现象:溶液a逐渐变红。
原因:构成氨气的微粒扩散在大烧杯中,溶于水后形成溶液就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
假设实验3:为了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用一杯纯净水来代替浓氨水来做对比实验,有无必要性?
点拨】没有必要。因为在实验一开始,已经证明了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提问】氨水中的氨气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酚酞的微粒也在不断的运动。我想问:为什么不会是酚酞从烧杯中挥发,扩散到浓氨水与蒸馏水的混合物中,使之变色?
你又能用什么实验来证明,并不是酚酞扩散?这个实验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点拨】我们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氨水。如果是酚酞扩散的话,它也会使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但实验事实可以证明,并没有变色,所以假设是错误的。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各种微粒运动的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容易扩散,有的不容易甚至很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物质容易挥发,有些物质容易溶解,而有些物质却不易挥发,不易溶解。
提问】我们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一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我们发现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为什么?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温度高,构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扩散到水中。说明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率越大。
三、微粒之间有空隙。
演示】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
现象:水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
演示】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
【说明】同种微粒之间的间隙相同;不同种微粒间隙不同。
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
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2
3.同种物质时,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而气体间隙大。
提问】有水能够运用微粒的知识来解释物质三态变化的原因?
解释】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主要有物质是很小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空隙。微粒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微粒间的空隙就越大。当微粒间的空隙小到一定程度时,成为固体,大到一定程度时,成为液体,微粒间的空隙继续增大,就会成为气体。
提问】我们在一量筒中,现放一定量的水,然后再放入两块冰糖,观察液面情况。待全部溶解后,再观察液面,试解释。
点拨】未溶解时,冰糖固体的体积占据了水的一部分体积,使液面上升;当冰糖全部溶解后,构成冰糖的微粒就被分散到构成水的微粒的间隙中,使总体积减小,所以液面就下降了。
举例】还有那些事例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隙。
注意】与海绵结构中间隙相区别。
提问】在压缩空气的时候,发现体积被压得越小,所需的力要越大,空气不能被压缩到体积为零,为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点拨】空气中的确存在微粒。微粒之间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包括斥力和吸引力。
讲述】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固体和液体的微粒不会散开,而保持一定的体积,这就是因为一切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吸引力。
例题解析】1.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性解释夏天空气潮湿,而冬天空气干燥的原因。
答:夏天气温高,地面上构成水的微粒运动快,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很多,使空气变得很潮湿;冬天气温低,构成水的微粒运动慢,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较少,空气显得干燥。
2.装开水的保温瓶有时候会跳出来,为什么?
答:保温瓶该有时会跳起来的原因之一是,瓶内开水没有装满,瓶内留有空气,受热后微粒空隙增大,或者到开水时,有冷空气进入瓶中,盖上瓶盖,空气受热,气体微粒空隙增大,体积膨胀,瓶内压强增大,使瓶盖跳起来。
3.0℃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
a.不变b.增大c.减小d.不能确定。
答案:b。宏观上水变成冰后,体积增大。为什么温度降低,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就增大了?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比较流行的是“假晶体”的存在。
课堂小结】(1)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微粒构成;
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且运动速率随着温度的身高而增大;
3)微粒之间存在空隙,一般气态空隙最大,固态最小。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
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以**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原子的发现和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2.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4.相对原子质量及其概念的形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导语】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等人就认为:万物是由极细小的不可分割的粒子——“原子”构成的。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并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直到2023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人们才开始揭示原子内部奥秘,那么,原子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
一、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交流讨论】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氧气、氢气和水各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为什么水不再具有氧气和氢气的性质?
小结】构成水、氧气、氢气的微粒是不同的,不同的微粒性质不相同。电解水时,构成水的微具有氧气和氢气粒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氧气、氢气的微粒,因而水不再具有氧气和氢气的性质。
九年级化学第3章 第4章练习
九年级化学第3章 第4章练习姓名。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o 16 c 12 h 1 ca 40 一 选择题 1 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1 15题有1个或2个正确的选项 1 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2 月球土壤含有大量氦3原子,它可能成为未来核能的重要原料。氦3原子核内有...
初三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
化学教学案。课题名称 8 1 食物中的有机物。课型 新授课。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糖类 脂肪和蛋白质的组成及在人体内的变化和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2 了解维生素对生命活动的独特功能和主要的食物 能力目标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育目标 初步认识一种研究复杂事物的简易方法 模...
化学教案 过滤和结晶九年级化学教案
化学教案 过滤和结晶 九年级化学教案 模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了解过滤是使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常用方法,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2 了解过滤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操作,了解利用结晶方法,在提纯物质时的简单应用。能力目标 1 学习过滤操作和结晶操作 2 溶解度曲线与结晶的关系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