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

发布 2022-08-11 08:17:28 阅读 1360

化学教学案。

课题名称: 8~1 食物中的有机物。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组成及在人体内的变化和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2、了解维生素对生命活动的独特功能和主要的食物**。

能力目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育目标:初步认识一种研究复杂事物的简易方法—模型法。

教学方法: 阅读、实验、讲解法。

教学**: 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 8~1食物中的有机物。

名词解释:1、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物。

2、无机化合物:除有机物以外的其他化合物。

3、人体所摄入的主要物质:空气、水、食盐、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

一、糖类:(碳水化合物)

1、种类:蔗糖: (c12h22o11)

葡萄糖: (c6h12o6)

淀粉: [c6h10o5)n]

2、淀粉的检验:(实验**)

分别向面包、米饭、土豆片、苹果上滴加几滴碘水。

现象:以上几种物品都呈现蓝色。

3、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

4、转化:淀粉葡萄糖二氧化碳、水和热量。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缓慢氧化。c6h12o6 + 6o26co2 + 6h2o + q

二、油脂:油; (液体)花生油、豆油。

脂肪:(固体)猪油、奶油。

脂肪在人体中氧化,放出能量,多余的脂肪在体内储存起来。

1][2][3][4][5]下一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盐的溶解性和化学性质。

2)学会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3)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实验对比,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盐的溶解性、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法。

教学用品:仪器:试管镊子。

药品:fe cu cuso4溶液 fecl3溶液 agno3溶液 bacl2溶液 caco3固体 naoh溶液盐酸硫酸

其它:投影仪。

学生背景:1、知识背景:掌握了铁的性质、酸碱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

2、能力背景:基本会用离子的观点分析溶液的组成;掌握了试管实验的基本操作。

3、学习动机:对生活化学和动手操作较感兴趣。

教学过程: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导入。讨论实验。

得出结论。1][2][3][4]下一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分析: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所学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将大纲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活动,课上小组汇报。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

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这时再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元素的概念。

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概念,此时应及时地进行元素和原子的比较,使学生清楚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注意元素作为一个宏观概念的意义及说法。

关于单质和化合物的分类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出错,关键在于理解单质和化合物是纯净物这个前提下进行分类的,即它们首先必须是纯净物。

教学设计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课时。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

请同学们给元素下定义:[学生讨论归纳]

(1)元素:

①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学生讨论思考]

a、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

b、学习元素这个概念的目的何在?

c、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b、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成分时,只涉及到种类的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c、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于联系:[投影片展示]元素。

原子。联系。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

多少的含义。

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的。

含义。举例。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水是。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

成的”。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例:一个。

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所构成的。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

投影片展示:教材图2-8介绍地壳中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

③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而这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却达三千多万种。

(2)物质分类:

学生阅读课本p36前三段,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思考讨论:我们已经学过的物质中那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哪些是氧化物?

布置研究课题:元素的故事。分组布置任务,要求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3)元素符号:

①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钅”旁,汞除外。

非金属元素:“氵”“石”“气”旁表示其单质在通常状态下存在的状态。

稀有气体元素:“气”

②元素符号的写法:一大二小的原则:fe、cu、mg、cl、h等。

③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种类):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粒):(知道一种元素,还可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讨论回答: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fe、2n

用卡片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

课堂练习记忆元素符号名称及写法、读法。

(4)**活动汇报:元素的故事。

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加深对元素的理解和记忆。

4、板书设计:

第三节元素元素符号。

一.元素:1.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二.物质分类。

三.元素符号。

1.写法:一大二小。

2.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四.元素的故事。

**活动。“元素的故事”

将全班同学分组,课下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课上选代表向全班汇报。选材可以是“元素的发现史”,“元素名称及符号的由来”,“关于元素的趣事”等等。这样既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对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理解和记忆起了促进作用。

一。知识教学点。

1.酸的分类、命名。

2.酸的通性。

3.金属活动性顺序。

酸碱度的表示法。

5.碱性氧化物。

6.中和反应的概念。

二。重、难、疑点及其解决办法。

1.重点: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溶液的ph值。

2.难点:使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一些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

3.疑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

2)酸碱性与酸碱度。

4.解决办法:

1)通过复习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概括出酸的通性,既让学生了解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又培养了他们的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学生分组做实验8-19,理解金属的活动性是不同的,进一步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3)通过学生自学第三节有关ph值的内容和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下册教案

课题1金属材料。引入 在前几个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碳氧等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本单元我们将研究金属和金属材料。一 板书课题 金属材料。二 出示目标。1 认识合金的概念,知道铁和刚等重要合金。2 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间的关系。三 先学。一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2 p6的内...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下册教案

课题1金属材料。引入 在前几个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碳氧等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本单元我们将研究金属和金属材料。一 板书课题 金属材料。二 出示目标。1 认识合金的概念,知道铁和刚等重要合金。2 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间的关系。三 先学。一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2 p6的内...

九年级化学教案 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教案有练习 含答案

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教案有练习 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2014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教案有练习 含答案 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题2溶解度 课时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 1.了解悬浊液 乳浊液 溶质 溶剂的涵义,并理解溶液的概念 2.根据溶液的均一性 稳定性的特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