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简答题:
1.简述历史上几种重要的课程观。见复习资料。
2.简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复习资料。
3.简述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重要作用见复习资料。
4.简述怎样实施小学课程。
答:(一)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2)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打好基础。
3)保证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述1.试阐述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
答:(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三)分科与综合的关系(四)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关系。
2.分析目前的小学课程结构,说明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见复习资料。
第八章1.小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答:(1)学习基础文化科学知识;(2)培养各种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3)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1.
养成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识,自尊自信,诚实勇敢等品质。2.养成对他人的健康态度,能够想到他人、理解他人、接纳他人,主要表现为对家人、同学、教师的积极情感。
3.养成责任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自己的行为和承诺负责。
2.教学模式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一般结构是怎样?
答:(1)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赫尔巴特、裴斯泰洛齐、乌申斯基等,结构为: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感知、理解)——巩固知识——检查。
2)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代表人物有杜威、福禄培尔、结构为: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3)折衷于两者之间地教学模式:a发现学习模式,代表人物布鲁纳,结构为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设,推测答案——验证(一次或几次)——作出结论。b范例教学模式:
代表人物为瓦。根舍因,结构为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物——解释范例的类或属——掌握规律范畴——获得对自我或人类的理解。
3.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其贯彻要求。见复习资料。
答: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4.简述小学常用教学方法及其应用要点。见复习资料。
5.教学过程由哪些环节构成?其中心环节是什么?
答:(1)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主要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过程(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
2)上课:上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上课的水平。 1.
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适当4.
教学过程紧凑5.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布置作业的要求是:
a、作业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与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目的明确,每项作业都有明确的意图,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训练服务。b、作业的分量要适当;坚决杜绝“题海战术”和用作业惩罚学生的做法,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c、布置作业时要有明确的规定,规定完成时间。 d、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批改。
4)课外辅导:是上课的补充和辅助,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内容包括: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为成绩差的学生补课并帮助其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为成绩优异且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个别指导,分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两种形式。
6.教师布置作业时应该遵循哪些要求?
答:a、作业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与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目的明确,每项作业都有明确的意图,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训练服务。b、作业的分量要适当;坚决杜绝“题海战术”和用作业惩罚学生的做法,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c、布置作业时要有明确的规定,规定完成时间。
d、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批改。
7.为什么说教学活动的本质是特殊认识活动?
答:(1)教学认识是学生的认识:(2)教学认识是间接的认识;(3)教学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4)教学认识是教育性的认识。
8.为什么要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革?
答:优点:(1)班级授课制使教学获得了较高的效率,使教育普及成为可能;
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3)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有利于他们彼此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
局限:(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比较多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知识;(2)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3)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地多样化,形式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
(4)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地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5)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彼此之间缺乏分工与合作,因此学生地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
论述:1.教师为什么要备课?怎样备课?
答: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过程,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科学知识修养的过程,也是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
1.钻研教材(包括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
2.了解学生应当是全面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原有的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和兴趣特点、班级一般状况和学生个体状况。
3.设计教学过程(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
2.上好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上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上课的水平。
1.教学目的明确。 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知识和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既符合学生整体情况,也照应每个学生的个别情况。目标表述具体明确,有针对性,可以考察。
2.教学内容正确符合课程标准或课程大纲的要求联系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使教学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前后有序。
3.教学方法适当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正确的教学原则为指导,善于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4.教学过程紧凑结构严密,教师讲解,学生的各种活动、讨论、练习都要精心设计,安排妥当,使教学时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5.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核心是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九章1.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及其教育作用。
答:特点:自愿参与;自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开放;教育作用:
1.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2.
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3.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礼让等社会交往能力。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简述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答:内容:1.
科技活动2.学科活动3.文体活动4.
课外阅读活动5.游戏活动6.社会活动7.
主题活动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群众性活动。
3.简述课外活动设计和指导的主要原则。
答:设计:1.
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基础。2.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个性特点和合作能力为主要目的。
3.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兼顾,使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指导原则:
1.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兴趣、特长。2.
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兼顾全面发展与特殊能力的养成。4.重视游戏和自由活动。
十章1.《小学生班主任暂行规定(试行草案)》提出的班主任基本任务有哪些?
答: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全面关心、教育管理学生,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长大能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2.什么是班集体?班级体具有哪些功能?
答:班集体:指由全班学生组成的集体。
具有目标性、组织性、纪律性、民主性特点。具体表现在 (功能):1.
班集体是学生形成集体意识,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基地。 2.班集体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3.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客体,而且是教育的主题。
3.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什么?具体职责有哪些?
答: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对全班每个学生的发展全面负责。具体表现为:
(1)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2)与任课老师协调联系,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学习质量。(3)进行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
(4)指导班委会和少先队工作。(5)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6)抓好班级日常管理。
(7)经常与家长联系,发挥社会的教育力量。
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答:(一)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班集体,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调查法、测量法等。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组建班集体阶段;班集体初步形成阶段、班集体的形成发展阶段; (三)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优秀生的教育工作(1)加强理想教育(2)客观评价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纪律差的后进生、学习成绩差和纪律都差的后进生、学习或纪律时好时差的准后进生。
做法:以爱动其心;以理服其人;以智导其行。
四 )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包括布置教室、办好班报、建设生态角几个方面。(五)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加强与任课教师的团结合作;做好班级少先队工作;作好家长工作; (六)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5.班主任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答: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纪律差的后进生、学习成绩差和纪律都差的后进生、学习或纪律时好时差的准后进生。 做法:以爱动其心;以理服其人;以智导其行。
6.家长工作的内容有那些?
答:一是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以及小学的培养目标;二是向家长介绍学校和班级以及学生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同时也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达到相互沟通,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统一;三是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理论和经验,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特别是关于独生子女的教育方法。
7.组织开展主题活动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主题活动,是班级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所为主题活动,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带领下,围绕具体问题而组织的集体性教育活动。
一是要精心设计主题。二是要有针对性,能切实解决问题。三是要善于开拓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四是要生动活泼,具有趣味性。五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论述:1.班主任怎样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教育学作业
对中国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的看法和设想。一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尽人意的原因。一 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而生产力发展仍然较低,还不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支持。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人才的...
教育学作业
从 3 idiots 解读 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制度改革。摘要 教育制度是根据教育理念来制定的,教育制度的合理与否以及它是否完全遵从教育理念,是否完全依照教育理念执行下去,将在长远的意义上决定着国家的未来。目前,以人为本 的育理念的宣传力度虽然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应有的程度,但是教育制度并没有完全...
教育学作业
五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 教材 现代教育学 扈中平 李方 张俊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2 教学参考书。1 傅道春编著 教育学 情境与原理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 2 王道俊等主编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12月 3 睢文龙等主编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