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你是“陪读”还是“被陪读”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主题:你是“陪读”还是“被陪读”的?
二、 调查方法:小组讨论,采访同学。
三、 调查时间:2023年4月10日--5月4日。
四、 调查地点: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
五、 调查对象: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本科生。
六、 调查人员:黄莉瑜、杨阳、蔡吉燕、黎锦兰蔡晓晨、欧思颖、张妮、申莹。
七、 人员分工:
八、 调查目的及意义:
近几年来,“教育公平”这个话题被人们反复提及,可是,即使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口腔舌战,教育也未能达到公平。无可否认,教育公平不可一蹴而就,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存在不公平是当前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目的等的弊端导致的,因此,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而今天,我们小组想通过教育不公平的一个小现象——“陪读”来更好地理解真正的教育公平是什么,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倘若能够认清这些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对我们作为师范生而言,无疑具有重大意义,至少可以避免或者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如人为地是一部分学生成为陪读者。
九、 调查研究主题报告:
八十年代初期,中国教育事业在一片废墟上重新起步,基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决策者决定在学中教育阶段设立重点学中及尖子班,其目的一是在混沌中树立示范,摸索到成功经验后推而广之;二是尽快为空虚的高校输送可造之材。应该说这一举措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时间神州大地书声朗朗,老师悉心调教,学生你追我赶不甘人后,教育事业一片复苏迹象。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却发现,当初的重点中学、尖子班已严重走样,不说与当时的育人宗旨背道而驰,跟时下的素质教育要求相去十万八千里,更为严重的是,它们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付毒剂!
这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招生政策的开放,许多学校拥有了自主招生的权力,争抢“尖子生”便成为教育界又一道奇特的“风景”。争抢的时间越来越提前,争抢的招术越来越五花八门。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也不能脱俗,“尖子生”成为香饽饽,被争相追捧、引以为豪。
为了能招徕“尖子生”,一些学校纷纷开出最优惠的条件,甚至不惜工本、不择手段。或免收择校费,或取消学杂费,或发放奖金;有的地方和学校,为使“肥水不流外人田”,非常无奈地出台土政策,采用种种手段防止和限制“尖子生”外流。被人争着抢着捧着惯着,旁观者不能不感叹,“尖子生”真牛!
众所周知,所谓的“尖子生”,一般是指学校里拔尖的品学兼优学生,往往主要是以学习成绩为主。即便是北大的“校长推荐制”,有人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掐尖”,最终也是用考试的分数说了算。这会不会给业已红火的竞赛辅导火上浇油?
这会不会加剧人们对考试分数的膜拜和导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应试教育本质上就是单纯的竞技教育,只不过所竞之技并非四肢之技而是智能之技。跟竞技体育一样,单纯的竞技教育是淘汰赛,是不断地制造失败者的淘汰赛,是一个人的成功必须以相当部分同龄人的失败为代价的淘汰赛,是一场典型的零和游戏。需不需要从事竞技体育人们完全可以自由选择,但需不需要读书、需不需要接受教育,人们却毫无选择余地。
每个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都被迫从幼年起就加入到智能竞技中,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别无选择。人生就这样蜕变为一场残酷的“战争”,一场从幼年就开始的残酷的“丛林战争”。
这样残酷的“丛林战争”导致的生命和健康的巨大耗费,是无法估量的。既然是智能竞技,而且是只允许极少数人获胜而要击败绝大多数人的智能竞技,其愈趋刁钻,也就是逻辑发展的必然。刁钻成了考试的秘诀,并以此主宰着全部的学习过程。
便有了这样奇特的景观:在我们这个科技发展水平并不高的国度,在我们这个国民科学素养并不高的国度,我们的中小学生各科学习内容之尖端之艰深,竟然是几乎所有发达国家中小学生所望尘莫及的,远远超越了孩子们智力发育和生命节律的正常幅度。其实那些尖端和艰深的内容,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并非人生必需,也并未从总体上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
用于学习那些尖端和艰深的内容的时间和精力,大多是白白耗费了。尽管如此,其于单纯的竞技教育却是必不可少,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尖端和艰深,则根本不可能击败绝大多数参赛者,而让少数尖子生脱颖而出。于是,为了少数尖子生的成功,只好牺牲绝大多数普通学生。
上亿中小学生年复一年地为少数尖子生陪练,这方面的时间耗费、精力耗费和健康耗费,该是一个怎样的天文数字。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地影响下,这个词——“陪读”便被创造出来。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小组关于“陪读”与“被陪读”课题研究的看法:
一)、“陪读”的定义。
在看我们的定义之前,先看看这样两节材料:
1)尽管还是春天乍暖还寒时节,离秋天的新学期开学相距遥远,但各地各级各类名校争抢“尖子生”却像夏天般火热,正各显神通、如火如荼地比拼,几家欢乐几家愁。
南京几家公办初中招生咨询会昨天吸引了很多家长。今年南京公办初中择校名额较往年有所缩水,但各校还是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尖子生”:请学生体验数字课堂、为“尖子生”配置可带回家的“上网本”、两个“区三好”可免择校费……(3月14日《扬子晚报》) 上海市大部分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近日都在忙着制定和提交今年的招生计划,甚至有个别学校春节前就“抢跑”招生考试。
不少学生和老师认为,高中自主招生如果变成“抢生源大战”,就有悖其设立的初衷,也会干扰初中教学秩序,给学生增加负担。(3月15日《新民晚报》) 离中招填报志愿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武汉各高中抢生源大战已经硝烟四起。为抢一个尖子生,“三年前学校的花费是1万元,而今年要花近6万元,三年时间翻了6倍。
”4月4日,武汉一位省级示范高中招生负责人这样向记者描述目前“招生形势的严峻”。
(2)日前,南海松岗关先生向记者反映,他的孩子就读于南海某中学初三,去年年底,孩子接到学校的通知,建议成绩差的学生报读职业中学,学生如果报读了职业中学,下学期就不用上课也不用参加中考。“去年12月儿子带回来职校的招生简章,上面写着‘秋季招生’,学校动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报读,当时我想认真考虑一下,没想儿子说第二天就得交上去。1月9日晚,儿子参加考试了,1月17日录取通知书就寄了过来,上面却写着3月1日正式入学。
”关先生有点纳闷,“秋季”变成“春季”,孩子少了半年的初三课程。对此,他怀疑是学校为了保证中考升学率,把差生送走以免拖后腿。
记者采访了该中学以及南海教育局,对方回应称,此举并不是剥夺孩子的受教育权利,而是今年南海首次实行公办职业中学春季招生。南海教育局职教科陈科长介绍,省教育厅去年试点推行春季招生,此举目的在于:提前半年对学生找工作有利,因为毕业的时候刚好是春节前后,正是招工高峰;另外也有利于职中招生。
“南海范围内有五六家省职中,早点考试入学也就利于本地学生选择更好的职中学校。”
据悉,本次职业中学春季招生只规限在公办职业中学(南海6所),报考采取自愿形式,不得强求。
我们学校有30人报考职中,29人考上了,其中有两三个考上的学生还是觉得要参加中考,自愿放弃录取,回到学校继续学习。只要在职中报到时间之前跟原学校说明就行了。”当事中学负责人表示。
获悉上述消息,关先生舒了口气,“曾经听到关于中学为求升学率劝退差生的,我才会有这样的担心。”(佛山**)
对比两节材料,在成绩就是一切的教育信仰下,谁是“红花”谁是“绿叶”,一目了然。现在请看看我们小组对“绿叶衬红花”的看法:
我们的看法———
在现代教育中,很多学校为了自身的名誉和利益,在各个年级中设立了所谓的重点班,实验班,将一部分成绩优良的学生集中起来给予各种加强和培优,甚至给予各种特殊的待遇。而在一个班中,老师则按成绩将学生分为若干等,不同等级的学生享受的待遇不一样。学校和老师的培养重点都落在了所谓的尖子生、优秀生身上,而那些交同样学费的非重点学生成为了学校教育中一个陪衬和装饰的对象,落入了一种“陪太子读书”的尴尬境地。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陪读”现象 。
专家的看法———
1.所谓的“陪读”制度激发陪读学生的自我暗示的心理机制,过早地把自己定位为学习不好的学生,从而扼杀了学生学习乃至追求人生目标的动力,进而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格内向的会因敏感而自卑,个性强的会因此而叛逆。
2.“陪读”是指以成绩作为依据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并且不同等级的学生受到的待遇存在极大差别的一种必然的教育现象。
3.“陪读”,即教育者将自己的教育重心放在受教育者当中较为优秀的人群中,从而导致教育公平等问题。
二)、原因(为什么会出现重点班,为什么会有优生差生的区分?)
我们认为的原因——
我们小组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教育制度。中国推行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实行的却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下,各个学校都不惜一切代价追求高升学率,从而实行尖子培养特殊计划,一定程度上抛弃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另外,这也与学校的名誉有关。升学率的高低一直以来都是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原因。为了追求更高的名誉,学校不惜牺牲某些人的权利。于是,陪读现象就出现了。
还有,我们小组认为是教职工的自私行为导致的。校长、老师害怕因升学率低而受到牵连,被降职或批评,所以采取了择优而教的方法,导致一部分差生无法跟上去,成为了陪读生。
除此之外,我们还认为学生本身也有责任。他们自甘堕落、碌碌无为,最后成为了陪读生。
专家认为的原因:
1.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校重考试、重分数等教育弊端,在具有科举教育传统的儒教文化圈的国家具有共性,但它在中国学校教育中的严重性、危害性可能是首屈一指的。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它就引起***的高度关注,成为历次“教育革命”的主要对象。80年代之后,伴随恢复高考和学历主义的盛行,这一现象愈演愈烈,被称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到90年代被正式命名为“应试教育”。
高校招生规模太小、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被视为是导致中小学“应试教育”的结构性原因。然而,2023年以来的高等学校扩招,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由扩招扩前的7%左右增长为目前的21%,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气氛的状况却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得以改善。人人喊打却打而不倒“应试教育”,成为基础教育难以**的痼疾和不解之迷。
应该看到,作为一种“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教育”,“应试教育”不仅是一种重书本、重学历的价值观,不仅是一种重考试和分数的教学模式,首先是一种学校制度和评价制度。新中国建立之初,与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赶超战略同构,构造城乡二元、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二元的等级化的学校制度,造成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重城市教育、轻农村教育的现实。
教育学作业
对中国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的看法和设想。一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尽人意的原因。一 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而生产力发展仍然较低,还不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支持。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人才的...
教育学作业
从 3 idiots 解读 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制度改革。摘要 教育制度是根据教育理念来制定的,教育制度的合理与否以及它是否完全遵从教育理念,是否完全依照教育理念执行下去,将在长远的意义上决定着国家的未来。目前,以人为本 的育理念的宣传力度虽然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应有的程度,但是教育制度并没有完全...
教育学作业
五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 教材 现代教育学 扈中平 李方 张俊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2 教学参考书。1 傅道春编著 教育学 情境与原理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 2 王道俊等主编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12月 3 睢文龙等主编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