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当代教育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关教育问题变的逐渐突出,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主要想谈到的问题有关于三个方面。一、农村与城市的教育问题;二、当代中国的总体教育的有关问题与建议;三、中国未来的教育应该采取怎样的改革。
1、农村与城市的的教育问题。
教育随着城市的发展农村与城市的教育问题逐渐被暴露出来,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政策被提出来可是其本质还是没有改变。由于东西地域的差距,文化与教育差距变得越来越大。
我们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不断创新,更需要重视教育质量的重要性。“百业兴旺,教育为先”这是历古以来传统的观念,离开了教育就等于离开了国家兴旺的源头。在我们重视教育的今天,人们也开始关注教育质量的不均衡性,关注许多地方存在的城市与乡村教育质量的区别,关注因这些区别而延展的问题。
我们以前总会慨叹:那些稍微有钱的人都喜欢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里读,都认为城里的教学质量高,教学设备好,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好处;但对那些乡村的孩子来说,他们没钱,想送也没的送。所以造成了优秀的、有钱的学生流向城里,而一般或读不起书的孩子只能留在乡下。
现在在城市读书的我,再回头看城市与乡村教育的差别,才明白其中有许多的不同。
1、城乡教学质量的外在区别
环境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固然重要,孟子的母亲曾经为了孔子有好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更何况是现在的父母呢?可是,为什么许多的家长宁愿放弃离家很近的乡村学校,而选择离家很远又要花钱的城里学校呢?那些家长看重的是城乡教学质量的外在区别。
城乡教学质量的外在区别就是教学设施的区别,如鳞次栉比、高耸入云的教学大楼,先进的多**教室,电视剧上所**的先进教学设备,一个同样的班级,用不同的教学设备,不同的教学设施,就会培养出不同的小学生、不同的中学生、不同的高中生、不同的大学生,更是不同的栋梁之才。当然,更主要是合理地利用先进的设备,而不是滥用,乱用其实在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大社会背景下,乡村教育质量已经逐渐能跟城市的教育质量接轨了。“教育无弱校”的理念已经在乡村学校铺天盖地,领导对乡村教育重要性提高了认识,加大乡村学校教育的投入,改善外在条件的差距。
所以,电脑室、语言室、多**教室等先进的硬件设备已经不再是城市学校的优势标志了。
2、城乡教师的素质区别
在普通人的观念里,乡村的老师和城市的老师没法比,城里的老师教学质量高,教学理念新,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乡村的老师教学思想比较落后,有些还停滞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用传统灌输的教学模式强加在当代的学生身上,其实,为什么会造成城市和乡村老师在素质上的区别呢?我们都知道越来越多的老师希望留在条件,待遇好的城市。
如果缩短教学环境,生活环境,经济实力上的差距,通过领导的重视,改善生长地域的整体素质,相信城市和乡村的教师素质就会缩短,就会达到相对均衡的发展。但是,且看现状近年来,**教育部门对城市和乡村老师进行的一些短期或长期的专业性培训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我发现的是对于培训态度的截然不同——城市教师对培训采取的是认真严肃的态度,即使在培训过程中有困难也决不轻易退缩,而是想法设法解决;乡村教师有的一开始就打退堂鼓,有的勉强到位也是看着办的心态,甚至有的看着一些专心的同事还要劝说两句。再看,**教育部门已经有计划地多开城乡教学质量观摩课,进一步加大城乡教学质量的互动。
我看到的是城市的教学研讨气氛非常开放,教学比赛、备课是集体的事情;而乡村的教学研讨大多数流于形式,教学比赛则属于个人事情,忙乱了是你的事。硬件需要经济的投入,而软件则需要精神的投入。如果软硬兼施,我相信今后在这方面的城乡差距会慢慢消失,总有一天就会在时代的长河里永沉河底。
3、城乡学生本身素质的区别
(1)家长重视程度的区别学生的素质决定着了老师的素质,老师的素质影响着学生的素质,一群叽叽喳喳的毛小孩,一群从教室里出,到田里去的乡村孩子,他们父母这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你说让他们有多少的素质,有多少的修养,那是不可能的,家长们把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老师又要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素质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本身与城市教育质量接轨的理念,在现实的冲击力下,土崩瓦解。所以乡村学生的素质无形中决定着了老师的各样素质。 在城里就不一样,每个家长非常重视教育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孩子的个性培养,非常关注当今的教育动态,作为城市家长的孩子,你还能不追求,不去学习,不去寻找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在这种“你追我赶”的冲击力下,无形中给老师带来了压力,带来了竞争力。
老师有压力,就会有动力,通过追求,进修,磨课,来提高自身素质。把自己无形提高的素质投注在学生身上,学生又把这个素质反馈给家长,这么一来,造成教师、学生、家长在教育质量上的良性循环,城市学生的素质不提高也得提高,因此,学生的综合实力普遍也就比乡村的孩子强。
(2)学生性格的差异虽然城市学生的综合实力普遍比乡村的孩子强,但是根据我的观察,我心底还有忧虑的另一层感受——即使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教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且家长也投入了大量的心思和金钱;城市的学生还是因为其生活的大环境的影响,而造成性格上的一些缺失。学习态度傲慢城市的孩子觉得接受能力比乡村的小孩强,反应也会比较敏捷。可是,正因为他们蜻蜓点水式地学习,刚开始学,就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或者参加的兴趣班多,识少少就扮代表,以至很少从头到尾专心把知识点听懂、理透。
我**发现,学生的知识体系完全都不完整,就是他们这样的学习态度所导致的结果。如果他们抱着好奇的心、逐步发现奥秘的态度去探索、去学习。应该能给老师们很大的惊喜——孩子在蜕变,像蚕虫蜕变成蝴蝶一样。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忧虑自己现阶段的教学状态,可是我更忧虑——我们在培养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祖国的花朵,中国的逐渐强大、中华民族的逐渐兴旺,真的容许人们这般的乐观吗?教育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后天的查漏补缺,但是性格上的缺失,能长大**后成仁吗?我在细心地观察学生、认真的分析学生的状况、努力地找寻解决的办法,我发现城市孩子在大都市的成长空间实在狭窄,小孩的精神需要放松。
另外,他们的眼界也需要开阔,除了知道“今天的努力铸就明日的辉煌”外,他们还需要知道,人与自然如何取得和谐,人的索取与付出如何取得平衡。
二、当代中国的总体教育的有关问题与建议。
一、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存在问题略述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从萌芽起步到如今的基本成熟已经有一百四十年历史了,它的发展和中国革命及改革进程是密切联系并且互相促进的。新中国成立后,高校院系调整使得我国高等教育更加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那时起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维持精英教育的状态,高校每年录取人数很少,相应的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都很少。
那时候只要考上大学就相当于捧到了“金饭碗”,上学不用花钱,毕业后统一分配,根本就不用担心工作问题:担心了也没用,因为身不由己。在一个相对没有压力、也没有如今这么多电脑、电脑游戏和即时通讯工具的情况下,大部分大学生把自己的精力投向了专业学术的研究,投向了对国家政治的关注,投向了通过广泛接触人类历史文化遗产而对自身品质的塑造,投向了体育锻炼等等这些今天的很多大学生都将其看作已成为历史的活动。
如今,这群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有的是学识渊博、声名远播的专家学者,有的是信仰坚定、德才兼备的政界通才,有的是精敏务实、锐意进取的商界巨子,是他们支撑着整个国家机体高效率地运转。 抛却国外情形不说,单就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来说,完全可以用“病态”这两个字来描述,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大学的学习生活显得极为矛盾:
大学的目的是培养专业人才和发展科技文化,对于一名本科生,上大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学习专业知识、建立思想体系。可大部分人整日忙碌于考证、过级、英语、计算机、物流、iso将专业课抛诸脑后,仅仅是考前突击几天,求得一个十分功利化的高成绩,而那么多的文学名著、学术典藏则完全用以装点图书馆,动之者寥寥无几,由此导致前述的种种消极结果,形成恶性循环。在当今国家这种教育管理体制下,是可以利用行政权力及时解决这些问题的。
我在这里简要陈述一下自己的几点想法,也是给我长期以来的思考做一总结。
二、解决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存在问题的可行措施
这些想法萌芽于感受到的当前高等教育的种种弊端,当时我便有意识地去观察我们生活的点滴,积极思考解决方法,如今有了科学发展观做理论基石,这些想法逐渐系统化。总体。
来说就是:以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为主要目标,通过对学习内容的调整,使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趋于和谐。
1)全面削弱英语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影响力
目前学习英语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一般的本科院校都要求过四级方能毕业。为了找工作时更有底气,大部分同学还想考六级,因为很多用人单位都以此作为筛选应聘者的理由。
这一学基本上就是三年半。现在就业压力大,很多人选择了考研,而英语成为这条路上最大的拦路虎,无数人因为英语成绩差而折戟,因此大部分人把复习的一半时间用来学英语,寝食难安,最后还是收效甚微。至于非专业学生考“雅思”、“托福”、“托业”者更不用说,英语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专业课变得根本不重要了。
大学生是有思想者,不应该被动接受,应该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当前这种全员学英语的体制是极不合理的,是弊大于利的,应该依据科学发展观努力改变之。 我们承认当前外语有其重要性,中国需要有大批熟练掌握外语的专业人才去承担外事工作,同时也承认天赋、兴趣和理想的个体差别。方式是进一步扩大专业外语学习人员队伍,让有兴趣、有天才、有这方面追求的人去专门从事外语学习和培训,严格考核制度,做到外表和内涵兼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能够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2)再建汉语的主体地位
教育是国本,高等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因为这是关系到一群将要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青年的思想体系和专业素养成形与完善的最关键阶段,通过正确的教育工作可以使这一目标实现地更加圆满,可以让青年避免走没有必要的弯路。 毋庸置疑,《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在大部分高校的大部分专业已经取消多年了,即使最近有倡意将其列入必修,但也多为应付考试、响应政策走形式,并无实质内容。大学里再也看不到学生高声朗读文学作品的现象,那些文采飞扬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
然而,现在已经到了亟需再建汉语主体地位的时刻了,否则必然会导致文化的破损与缺失,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造成消极影响。 现在社会普遍反映:大学生汉语水平持续下降,好多人写不出一篇通顺的文章,错别字连篇,写的字简直惨不忍睹。
这是一个很悲哀的局面。作为中国人,却无法流畅地用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法胜任面临的很多文字工作,十分影响工作质量。大部分中国大学生学习那些有着高深思想的外语作品都是有难度的,我们也没有接触过,但汉语则不然。
汉语自古以来就提倡“文以载道”、兼收并蓄,我们学习汉语的同时学到了为人处世的高深哲理,有利于健全思想体系。东方智慧自成体系,它是人们在中国这个特定半封闭大陆环境中形成的一系列正确的经验总结,有必要有意识地继承吸收。
我始终相信中国智慧和传统民族精神中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对个人生活质量还是对国家集体家庭的更好发展都能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通过合理有效的汉语学习,使当代青年提高母语应用能力和信息的接收、处理与传递质量,同时科学吸收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用以塑造自身并提高行动能力,最终肩负起传承和宣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我相信如果我的想法可以实现,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又会听到晨曦中传来那一声铿锵的“少年中国”,伟大祖国生机勃勃。
3)转变政治理论教学方式
政治理论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指导思想,它是比民族遗产更具说服力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是科学的科学。一个人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便捷的途径便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因此,中国高校有意识地强化“两课”教育,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但是,我认为这方面的教育可以说是事倍功半,主要表现在:许多同学对该课程的设置很不理解,有抵触情绪,认为从小学就学《思想品德》,到中学的政治又到大学的“两课”,反反复复无非就是为了搞思想灌输。虽然都经过了学习,但大部分同学依然没有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精神萎靡不振,和没有学习过是一样的效果。
政治理论是立国之本之一,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期,必须得加强引导,这方面决不可有半点疏忽。健康地生活和学习,将时代进步与精神堕落之间的联系截然分开,而正确的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正是其一大门径,丝毫不能放松。
4)强化专业技能教育
学生在大学以前主要是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进入本科以后,主要任务就应该是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的积累与培养。现在这一目标的实现受制于各种消极因素的共同作用,效果很不理想。主要表现在:
学习效果完全用分数去衡量,成绩优异者追求奖学金,成绩平常者只是要不挂科;大部分同学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最终对自己的专业并没有多少了解,只能到工作以后再补课;实践能力差,甚至无法胜任实习工作,高分低能者比比皆是;所学知识陈旧,掌握知识僵化,无法灵活应用。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学校本身的完任务心理严重,对学生仅仅要求分数,缺乏人文关怀和灵活务实的培养策略;二是专业学科设置有问题,不切合实际等。
教育学作业
对中国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的看法和设想。一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尽人意的原因。一 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而生产力发展仍然较低,还不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支持。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人才的...
教育学作业
从 3 idiots 解读 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制度改革。摘要 教育制度是根据教育理念来制定的,教育制度的合理与否以及它是否完全遵从教育理念,是否完全依照教育理念执行下去,将在长远的意义上决定着国家的未来。目前,以人为本 的育理念的宣传力度虽然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应有的程度,但是教育制度并没有完全...
教育学作业
五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 教材 现代教育学 扈中平 李方 张俊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2 教学参考书。1 傅道春编著 教育学 情境与原理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 2 王道俊等主编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12月 3 睢文龙等主编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