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标准》为何要设立核心概念?
答:我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基本懂得了核心概念,以及为什么要设立核心概念。回顾自己教过的小学数学课程,对核心概念有了一些深入的理解,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以低年级数学“百以内数的加减法”为例,过去我们教的时候,只是就问题教方法,忽略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结合。通过这次学习,回顾教学过程,我们学习了数、数的运算符号、数和符号所代表的空间、以及运算、推理、应用等过程,这些过程正是我们现在学习的核心概念,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核心概念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和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这些概念。
在修订稿里边又进一步明确了数感的含义。有这样两句话,来帮助理解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这是一层含义,是一种感悟,对那些数量、数量关系和估算结果的估计这种感悟。然后第二句话的含义是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这两层意思都是数感,什么是数感?
数感是一种感悟,是对数量、对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的感悟;第二层意思就是数感的功能。学习数学是要会去思考问题,一个本质的问题就是要建立数学思想,而数学思想一个核心就是抽象,而对数的抽象认识,又是最基本。
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从知识技能,从过程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准确反映这些要求,核心概念应运而生,它是对新教学方法的归纳和提升,反应了数学最要紧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不仅应该把它当做目标,也应该把它和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设立核心概念,才能把数学课程最基本、最实际、最本质的东西提炼出来,才能更好地传输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融会贯通,有益于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全面发展。
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您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
答: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比较头痛的问题,也是许多孩子很容易出问题的。有些家长对计算能力的训练不是太重视,一直都以为是孩子马虎才会算错,其实,计算题的训练能帮助孩子提高他的思维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在心理上更会提高孩子对学习数学的信心。
因此,家长对训练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应该重视。
在口述计算方法之前,首先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计算的基础。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特别是计算方面是紧密联系的的,每一年级的训练都为下一年级打基础,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计算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当中理解计算的道理;在此基础上,掌握好计算的方法。
计算教学中要处理好一个关系?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而且这个步骤要一步一步来,等到熟练以后这个过程就可以省略了,比如说1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的老师用破10的方法,15-7=8,先用10-7=3,再用3+5=8。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以后学生完全压缩到自己都不能意识的程度,15-7=8很快就得出结果,这就是基本的计算技能训练到位的表现。
口算练习,常抓不懈,是今后笔算的基础。加强口算练习,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基本方法。每节数学课前3至5分钟的口算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练习形式可以多样,如:低年级的**车,一分钟抢答等等。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小组或同桌互问互答的形式展开。
练习内容,可结合教材内容,并适当调整 。加强口算,口算训练的材料,不是平均使用力量,少量多次,注重指导 。根据计算形成的各阶段的特点,应适当地分配练习的次数和时间,技能的形成和巩固需要有足够的练习次数和时间,但是并非练习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练习的效果就越好。
一般老师可能都是一练就是练一组20题,练完一纠正就完了,但如果把它分为三组,每组可能就5道题,题目很少,但是针对一个问题,错了之后学生有一个改错、再认识的机会,最后一组再进行熟练,这样每天的这个效果肯定非常突出,非常明显。
培养细心耐心的品质,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是有好处的。在练习内容方面,要坚持容量少,针对性强的原则。在练习量上,要控制,达到练习目的即可。
这其中,教师还要注重计算指导。哪些题易错,哪些地方易混淆,教师的指导很重要,使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您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的?
模型思想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作用和地位。“数与代数”内容一直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大的比重。在小学阶段,这一知识领域大致包括了这样几方面的内容:
它包括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常见的量以及探索规律等等。同时“数与代数”是学生后续学习和日后工作的基础、是学习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的基础。 “数与代数”是学生后续学习和日后工作的基础。
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数学的各种知识以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都是离不开“数与代数”的模型思想。例如,小学阶段学习的“数量关系”是第三学段学习“方程与不等式”的基础,“反比例知识”学习与掌握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学生后面对“反比例函数”意义和性质学习的理解。
数与代数”还渗透多种数学思想。从小学开始,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逐步渗透了一些数学思想。例如:
2+3=5,2+4=6,2+5=7,2+6=8……一个加数不变时,和随着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线性函数思想。我们的学生就是从小习得了这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从而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数与代数”是学习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的基础。
数学语言能促使人们更好地描述现实世界。在数与代数的知识内容中,通过数学建模,如c长方形=2(a+b),具有小学数学程度的人一般都知道它是表示长方形周长s长方形=ab是求长方形面积,而v长方体=abh则是求长方体的体积等。
数学符号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基础。学生掌握了这些“数与代数”的知识,就可以从抽象的符号化以及数量关系的角度中更准确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本领。注重应用,加强学生对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我们教材中都可以清楚的看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一个学期中大概都有四次左右。这些都体现出了数与代数领域与传统的数与代数领域之间相互比较之后发生的变化。
实际上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理解数与代数的相关意义,对于数或者代数,许多重要的概念,都要求在现实情境中加以理解,这就恢复了数学**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又扎根于生活的。
数与代数”的数学建模思想,不仅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沟通了小学、中学甚至是大学之间的数学知识的联系,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学生学习的各个知识板块的知识内容都体现了“数与代数”的模型思想,因此,“数与代数”知识是人们工作和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知识基础,是人们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新课标品德模块二作业
模块二作业。一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稿对课程性质做了哪些修订?基础教育改革的方案出台后,很多老师不明白为什么原来的课程找不到了,品德课与社会课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就要看一下改革后的 思品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究竟是一门什么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 ...
新课标数学第二模块作业
1.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 标准 为何要设立核心概念?试谈数学概念教学。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东西,是现实中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形成书写知识体系的基石,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是掌握教学质量途径之一。现就试图从引进概念,讲解概念,巩固概念方面谈谈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新课标小学语文模块三作业
二 促进合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树立 荣辱与共 的意识,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重点。小组成员要认识到每个人都必须尽职尽责,不能 搭便车 如果小组的成功仅靠小组成员中个别人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则小组的其它成员会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合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