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作业

发布 2022-06-25 19:32:28 阅读 8865

“与教科书编者对话”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变成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反思一下,我们在教学时还是存在备课时解读文本过深,讲解过度,拓展过宽的现象。

这样就忽视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运用,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追根究底,就是缺少与教科书编者的真正对话。所以加入“教科书编者”势在必行。

那么,怎样才能切实实现与“教科书编者”对话呢?我认为可以强调以下方面:

首先,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认真学习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了解全套及各册教材的整体结构、编写原则、特点等;弄清教材中各个专题、板块、栏目的设计理念和思路等。我们小学的教科书几乎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相应的主题,高年级在编排上还穿插了“综合性学习”等。而编者之所以把某一篇文章放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之中,一定有他这样安排的用意。

可以说,教材的结构、课文的选择、课后的练习,无不体现着教科书编写者的眼力和智慧。

如:苏教版第一单元以“爱国”这一主题建构,选取了《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古诗两首》包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除了选文突出主题外,《练习1》的编排更是紧扣主题安排了多项语言实践:

“语文与生活”部分,由本单元课文《古诗两首》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妻子”的“子”在古诗中的读音及意义,并由此引申“子、儿、头”等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读音和含义,从而感受汉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诵读与欣赏”部分,选编了《爱我中华》这首歌词,学生在诵读、欣赏、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也感受祖国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口语交际”要求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引导学生在搜集资料、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各民族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的认识,这一内容与本单元主题、阅读课文及“诵读与欣赏”呼应,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而“写好钢笔字”部分,教材安排学生书写陆游的《示儿》一诗,练字的过程中,从陆游透过诗传达的爱国之情中,学生也得到了一次爱国情怀的**。总之,整个单元内容的设计环环相扣,彼此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其次,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导读提示、课文注释、文中插图、课后思考、资料袋等资源,正确理解编者意图,才能有效进行对话教学。

模块二作业

教学目标与学习者特征分析。一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是促使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系统设计中,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具体 规范,直接影响到教学是否能沿着预定的 正确的方向进行。在学习需要分析阶段所确定的目标是教学的总目标。它是统贯教学活动全局的一种指导思想,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原则...

模块二作业

模块二总结与反馈。1 在这个模块中,你做了哪些事情?答 我首先,认真对 中第二模块教学前期分析进行了阅读,明确学习内容及要求,能按照要求进行学习 接着,分析了模块二必选案例 精心分析,适应变化 并按照学习提示,认真学习了 教育技术参考手册 知道了教学目标分析的作用,教学目标分类的方式,常用的教学目标...

模块二作业

一 选择题。1 abc 2 d 3 d 4 abc 二 思考题。1 主要是由于在研制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感觉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凸显一些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东西,那么用什么样的方式,把这些最重要的东西凸显出来?经过认真思考 讨论,一致认为应该用一些核心词或者叫做核心概念来体现,最后确定为核心概念。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