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情感与数学学习

发布 2022-03-23 23:57:28 阅读 5198

二、良好情感的培养。

l、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情感的条件之一。初中生,是感情相对脆弱的弱势群体,他们十分在乎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走出家门,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不是学习,而是心理上的不适应。

他们本能地要调试跟老师的关系,一双双眼睛都想从老师的一双眼睛里找到宠爱和欣赏的光芒。他们如果体会到老师对他的注意、关怀和喜爱,就会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对他的注意和关怀,就会感到自己不受教师的重视而产生焦虑和不满的情感,如果一个学生遭到教师的斥责和嫌弃,就会产生自卑或对抗情感。因此,教师应当珍惜和保护学生愿与教师交往的那份热情,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从内心的真实的感情出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产生“我很重要”的感觉,都能体会到教师对他的重视和关心,从而以教师爱生之情育学生爱学之情,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实现积极的情感转移,“爱屋及乌”、 亲其师,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喜爱“屈尊”与学生为伍,与学生谈心,谈处世,谈做人,时常变换着老师、兄长、父辈、朋友的角色去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关爱他们。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初中生的感情是极易满足的,教师的真诚的关爱会化作学生无穷的动力,我所带的第一届学生,在中考中取得较理想的成绩,其中一名同学摘取了当年全县中考状元的桂冠。寒暑假里,毕业后的学生常回到母校,对我们教师来说,该是最大的欣慰。

2、对学生评价要客观、公正,不能有偏见,不可凭偶然的印象,草率从事。

一个经常得到赞美的学生,一定能学会赞美别人。一个经常遭到否定的学生也一定会不自觉的否定别人,因为这样可以补偿自己被否定的痛苦,这也是生命的一种本能的自卫方式。由此可见,渴望受到别人的赞美是人的天性,**尚如此,更何况孩子?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表扬、鼓励为主,要时常地毫不吝啬地对学生竖起你的大姆指。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我很少用“不”字。

教师切忌在一上课就为某一次考试或作业中的差错来批评责难学生,即使批评是十分必要的,也应放在课后或下课前。有一次,一上课,我就为作业中的问题点名批评了数学课代表张某,而表扬了平时成绩不好的王某,当堂板演时,我请了这两位同学,结果出乎意料,张某做错王某却做对了,此时我们会不由想起柏拉图的一句名言: “毁坏一个人最简单的方法——无限地夸大其坏处”。

因此,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教师要理解和容许,因为他们难以事事表现得出色,或做得精彩。在指出他们的缺点与不足之前,最好先肯定和赞美他的一些优点,这样的效果我想会更好,这类似于理发师替顾客刮脸前先涂肥皂一样。若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但收不到教育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学生的苦恼、恐惧、对抗的情感,进而不喜欢听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产生情感的负迁移,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3、要创造积极的数学学习气氛。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特别重视以良好的教态来传达爱生之情。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把“人际关系”应用到教学理论之中,他十分重视课堂的心理气氛,他认为教师的真诚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首先能创造出一个安定和谐的学习气氛,而和谐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适当的手势一旦化为学生的愉快的感情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反应,能主动地每时每刻地与老师进行心灵接触,产生共振,达到“自由表达”、 自由思考”,且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品尝到收获与成功的喜悦。

由此可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的出发点和归宿。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并以积极的情感去影响学生的学习。讨厌数学的数学老师教会了他的学生如何讨厌数学,冰冷的面孔,冰冷的语调,讲着冰冷的数学!

教师对数学的热爱,以渊博的数学知识,充沛的精力,热情而生动富有感情的讲课,知其所思,解其所疑,以及对学生的尊重、关心,无疑能形成一种无穷的魅力,都会激起学生响应的、积极的感情体验,从而使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使学生感到入情入理,从而愉快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由喜欢数学教师,转化为热爱数学学习,实现情感的感染功能,达到“润物细无声”。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数学在中学生学习的各门学科中是一门最难学的学科之一,它以其高度的抽象著称,数学中大量的概念、定理、公式使不少人伤透脑筋,教师虽讲得口干舌燥,却仍会出现“娘巧女拙”、“报酬递减”的现象,许多学生一朝升学完毕,恨不得终生与之断交。所以要使数学学习具有吸引力,就必须把枯燥的教学内容编排地情趣盎然,其中创设数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重要途径,即不直接向学生提出这一节课“学习什么”,而是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使他们由衷地产生情感与想象,这与“明确目的”并不矛盾。这是数学艺术中的更高层次。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教育技巧的核心。

新课程的到来是一次好的契机,学生的身边生活、感兴趣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时代气息的问题是激情的源泉。对于身临其境的“境”,各学科有不同的方式。数学教学中通常是通过演示、实验、设计诱发性问题等来进行的。

比如有位教师从喝桔子粉为话题,并进行演示,然后提出: “欲使饮料有一定的浓度,那么应该如何配置呢?”,这就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浓度与配置”应用题的学习情境中去了。

要使通过创设情境激起对数学产生“好感”,从而对数学学习成为自学需求,这就要巧妙地设计“境”,使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进而“触景”而“生情”。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学习情感的培养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教师应当精心培养学生的积极而稳定的数学学习情感,使他们的数学学习趋向和谐、热情、深刻、扎实。

新课标下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1 问题的提出。我国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 重灌输式讲授,轻 式教学 重有限知识的 学会 轻无限知识的 会学 教师习惯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这是我国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 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要求 倡导积极主动 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要求 教学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要求改变原有的单。一 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转变学习方式已成...

新课标下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发

作者 史碧清。中学理科园地 2008年第02期。摘要 本文从数学新课标教学理念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了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分析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方法。通过创设情景问题 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开展适当的学习竞争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实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