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活动体验

发布 2022-03-24 00:35:28 阅读 4272

作者:陆美珍。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23年第02期。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活动体验,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活动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

“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要求 倡导积极主动 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要求 教学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要求改变原有的单。一 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转变学习方式已成...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原有的单。一 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转变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哪些改变了呢?下面是笔者的浅见。一 变独...

新课标下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1 问题的提出。我国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 重灌输式讲授,轻 式教学 重有限知识的 学会 轻无限知识的 会学 教师习惯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这是我国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 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