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什么是管理。
一、 管理的基本对象。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客体是以人为主导的投入产出系统。管理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统一。
管理的实施。
在一切需要协作才能达成目标的场合,均存在两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一类是作业;另一类是管理。
二、 管理的基本特征。
管理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管理的存在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须有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二是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
三、 管理的载体。
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中,组织内部的五要素为:
人:管理的主体和客体;
物和技术: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
机构:反映管理的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
信息:管理的媒介、依据、同时也是管理的客体;
四、 管理的任务。
管理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使在这一体系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尽可能少的支出,去实现既定的目标。
五、 管理的核心。
对管理者来说,管理是要在其职责范围内协调下属人员的行为,让别人同自己一道完成组织目标。组织中各种人际关系,包括管理者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组织一般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六、 管理的科学性。
人们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成功,通过从实践中收集、归纳、检测数据,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从而总结出一系列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一般方法。人们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又以管理实践的结果来衡量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
七、 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仅靠“背诵”来生硬地进行管理活动,必然是脱离和忽视现实情况的。
本课要点回顾:
掌握什么是管理。
了解管理的基本特征。
明确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第二课:管理的职能。
学习目标: 掌握计划职能。
掌握组织职能。
掌握领导职能。
掌握控制职能。
一、计划。一)计划的定义和内容。
计划是对未来行动方案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如何达到目标所进行的设计与抉择。
计划的内容包括:需要什么资源;所需人员的类型和数量;提出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确定参照性标准。
二)计划的特征。
计划应有明确的目标。
计划应有一定的超前性。
计划具有有效性。
计划应具有灵活性。
二、组织。一)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指参与活动的人与事进行有效地组合,决定和划分一个组织机构内各部门的职权范围,明确其相互关系,使之趋于共同管理目标的过程。
组织的主要内容有:建立员工工作关系的结构和规范;划分工作、明确责任;对各部门的活动进行有效地归并和配合,以建立各部门间的适当关系,促进全体员工努力工作。
二)组织的主要功能。
让员工明确自己应实施的工作。
使员工明确个人在组织中的工作隶属关系。
明确组织中各部门、各岗位为完成工作所必需的权利。
三)对组织结构的要求。
能够自动调整以适应所面临的特殊需要。
组织结构严密而精细,强调建立“以责任为中心、责权利统一”的组织结构,实行分层负责制度。
做到命令统一,各部门之间联系密切,平衡协调。
三、领导。一)领导的涵义。
领导是管理者向他人施加影响的过程,它包括激励员工、与他人沟通、鼓励变革和创新、帮助勾画组织前景等。领导职能能帮助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励和引导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
二)领导的本质。
领导是社会组织中的特殊劳动。首先,任何社会组织都有既定的宗旨和目标,因此需要规划、计划、实施等方面的相应工作,使其宗旨具有实际意义;其次,任何社会组织的活动都可能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或制约,为此,必须通过领导来消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领导是高层次的社会管理活动。领导者通过影响、组织、决策、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为,率领员工实现既定目标。领导具有管理的职能,是高层次的社会管理活动。
领导是进行驾驭和引导的活动。在组织中,必须进行统一的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是组织成员规范、统一到同一目标下,并通过适当的方式,激发他们的自觉性与创造性,激励他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四、控制。一)控制的目的。
控制职能的目的是规范组织的活动,使组织的绩效与预期相一致。
控制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绩效标准,对照标准衡量绩效,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问题发生时及时有效地解决等。
二)控制的作用。
1、使组织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系统从事相关管理活动,整个组织就难以稳定、协调地运转。有效地控制能合理配置组织资源,达到预定目标。
2、使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组织的控制系统必须对变化了的环境因素及时进行分析,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使计划适应环境的变化。
3、保证组织整体管理的有效性。组织的各项工作是由各部门、各层次的管理者共同协作完成的。要达到组织管理的效果,必须发挥控制系统的作用,对管理层的工作进程和实施效果进行严格控制。
4、避免或减轻由管理失误造成的损失。有效的控制系统能及早发现错误的征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时策,防止损害后果的发生,即使错误已造成,如果能尽快发现并采取措施,也有助于使损失最小化。
本课要点回顾:
掌握计划职能。
掌握组织职能。
掌握领导职能。
掌握控制职能。
第三课:管理者的要求。
学习目标: 了解管理者的类型。
了解管理者的能力要求。
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一、 管理者的类型。
一) 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划分。
高层管理者:掌握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总体计划、战略目标和大政方针,并且激发、指导、控制其下属人员。
中层管理者: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确定的任务,指导基层管理者的工作。
基层管理者:把组织的各项计划和措施准确地传送给员工,并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
二) 按管理的领域划分。
生产业务管理人员:产品的设计与改进、工厂的合理布局、厂房的合理布局、厂房设备的合理使用,合理组织人员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等。
市场营销管理人员:在适当的时间、地点、以适当的**和**手段、向消费者提供适当的产品或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选拔,对员工进行有效地培训和合理使用,建立有激励作用的薪酬制度、绩效考核、晋升、惩罚等制度。
财务管理人员:对组织中的资金的运行管理,包括资金的筹措、使用,以及收益的分配等。
其他类型的管理人员:如行政管理人员、研究开发人员、内部咨询人员、公共管理人员等,在组织中也很重要。
二、 管理者的能力要求。
一) 技术能力。
即运用一定技术来完成某项组织任务的能力。技术能力的高低通常与个人对工作的了解、操作的熟练程度有关。
二) 人际关系能力。
指一个人在工作中恰当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以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管理者的大部分具体工作需要他人来完成,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管理者工作完成的情况。
三) 理念能力。
指管理者整体的经营思想及行动指南,它直接影响到管理者是否能够从全局出发来考虑重大问题。管理者需要将组织看成一个整体,快速敏捷地从复杂的环境中分辨出影响形势的重要因素,抓住问题的实质,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 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信息联系方面:信息接受者、信息传播者和发言人。
决策方面 :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本课要点回顾:
了解管理者的类型。
了解管理者的能力要求。
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第四课组织环境分析。
学习目标。 了解组织环境的构成。
掌握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
一、 组织环境的构成。
外部一般环境。
外部任务环境。
组织内部环境。
一) 外部一般环境。
经济因素: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物质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消费水平等;
政治因素:政治制度、政治形势、政策方针和国家法令等;
社会因素:人口、文化教育水平、传统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的道德和价值观念等;
科技因素:科学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政策、科研潜力和技术发展动向等;
法律因素:法律行为准则、执法力度、法律意识及所参与签定的国际性条约和协议等。
二) 外部任务环境。
资源**者:向组织提供各种资源的人或单位;
服务对象:接受组织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人和单位;
竞争对手:与组织在资源和服务对象的取得、分配和使用方面进行争夺的对手;
**管理部门及其政策法规。
三) 组织内部环境。
处于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并且独特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等。
一般来说,一个组织的组织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群体意识、奖励的指向、协作意识、沟通的模式、纷争的容忍度、对风险的容忍度、对员工的基本看法、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以及组织的导向性和控制性等。
二、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
低不确定性环境。
较低不确定性环境。
较高不确定性环境。
高确定性环境。
一) 低不确定性环境。
即简单和稳定的环境。组织生产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市场相对稳定,竞争压力较小。
二) 较低不确定性环境。
即复杂和稳定的环境。随着组织面临环境要素的增加,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相应升高。
三) 较高不确定性环境。
即简单和不稳定的环境。有些组织所面临的环境复杂性并不高,但因为环境中某些要素发生动荡变化,使环境的不确定性明显升高。
四) 高不确定性环境。
即复杂和不稳定的环境。当组织面临许多环境因素,而且经常有某些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甚至这种变化很难加以预见时,这种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最高,对组织管理者的挑战液最大。
本课要点回顾。
了解组织环境的构成。
掌握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
第二篇:主要管理理论简介。
单元概述:在本单元中,您将了解几种经典的管理思想,以及在当代管理实践中影响最大、应用最普遍的两种具有革命意义的管理理念。
第一课:经典管理理论。
学习目标: 了解科学管理理论。
掌握霍桑试验的内容和结论。
一、 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泰罗,他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包含两方面:
作业管理方面。
组织管理方面。
一)作业管理方面
1、制定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代替过去单凭工人经验进行操作的方法。例如,通过实践与动作的研究,确定标准的操作方法,确定工人一天必须完成的标准劳动定额,改变过去由工人自由确定每日劳动定额的状况。
2、科学的选择“第一流的工人”。泰罗认为,依据个体的特点,只要工作对他合适,谁都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
3、科学地培训“第一流的工人”。如果工人与所分配的工作之间并不适应,应该加以培训,使之适应工作,或把他们重新安排到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去。
管理学基础
2 领会 系统的特征 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及其构成。3 应用 分析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一 古典管理理论。1 领会 泰罗的科学理论要点 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要点 马克斯 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特点。二 行为科学理论。1 领会 霍桑实验的结论 行为科学理论产生的背...
管理学基础
第十四章管理概论。第一节管理的涵义及其性质。管理 是指在特定情况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等职能,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种行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涵义 1 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2.管理是组织行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行为 管理行为 3 管理的实质在于协调。就是围绕组...
管理学基础
第十四章领导与领导者。领导的作用。指挥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领导者的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领导者科学用人的艺术。做领导的本职工作。善于与下属交谈,倾听下属的意见。争取他人的信任和合作。做自己时间的主人 记录自己的时间消耗合理地使用时间 第十五章激励。激励。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 希望 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