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五小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作。
恩阳五小在校学生200名“留守儿童”138人,他们中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亲情的关爱,家庭教育薄弱,在学习、行为和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为给他们一个健全的教育,使他们能像寻常的孩子一样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生活的美好、家庭的幸福,恩阳五小大力加强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努力改善留守儿童在各方面存在的差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期对该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作做专题介绍。
与“留守儿童”一道前行。
—恩阳区第五小学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活动记实。
一、为他们安个温馨的家。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恩阳五小于2023年正式启动“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组,各部门协同参与,各负其责,从建章立制到环境布置,规范留守儿童之家的管理。走进留守儿童之家,你会感受到家的温馨,活动室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档案橱里资料齐全、内容翔实,室内桌椅摆放整齐,针头线脑等生活应急用品一应俱全,象棋、围棋、乒乓球桌等文体用品安排错落有致,**、电视、***信号畅通,让人有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
楼上的活动室设图书室和阅览室,这里环境优雅,书香四溢,许多册图书整理有序,分门别类置于架上,阅览室桌椅齐备,每天定时开放,是读书的理想之所。“腹有诗书气自华”,图书室丰富的典藏为广大“留守儿童”提供了充实的精神食粮,与书为友,留守也不孤单。
二、为他们搭好广阔的舞台。
学校针对“留守儿童”活动空间狭隘,亲情缺失的情况,每学期都安排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充实他们单调、枯燥的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留守也快乐,感受到生活充满了阳光。
大课间活动是每天的常态课,学校根据“阳光体育”锻炼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大课间活动的内容,要求每名学生至少参加两到三个运动项目。跳绳、踢毽子是女生的最爱,而乒乓球、篮球则成了男生的新宠。一到下课,完成了出操,校园便沸腾起来,他们玩得那样开心投入,无忧无虑。
大力提倡经典诵读,创建“书香校园”,使孩子从小爱上阅读,为人生打下厚重的底色。按部就班地开展古诗词诵读是每位学生的必修课,“读书小能手”评选、师生共读、亲情共读、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成果展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点燃了孩子们阅读的激情。走进校园,读书成了主旋律,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课外阅读成绩斐然,学校也因此被授予“乡村少年宫”称号。
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书画展、演讲比赛、班刊评比、歌咏比赛、还有一年一度的“六一文艺演出”、“体育运动会”等多项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使素质教育在我校生根发芽,更使“留守儿童”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与成长的快乐。
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德育活动。学校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并进行“国旗下讲话”,精选主题,深化内涵。结合传统的节日、长辈的生日,倡导学生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教育学生尊师敬老,懂得感恩,从小做一个阳光生活的人。
开展“建队纪念日入队仪式”等主题德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激发他们争做“四好少年”。
三、为他们播下爱的种子。
为落实对“留守儿童”的真情关爱,学校要求教师必须要做到“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使他们生活在浓浓的爱意里。
1、友爱相处。
倡导各班形成团结和谐的班集体,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生活在温暖的集体中,孩子们在同伴之间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既可以转移他们思念家长的注意力,又可以让他们在集体中成长进步,养成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的良好作风。
2、师爱呵护。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诚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特别是在新形势下,“留守儿童”大量涌现,他们在家庭教育和亲情上都有一定程度的缺失,教师用真诚的爱心为他们筑起一个温馨的家,给他们送去慈母般的温暖,天凉了,嘱咐他们多穿几件衣服;天热了,关照他们注意避暑。“留守孩子”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教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
全面推行“**家长”结对帮扶机制。“**家长”主动与“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的父母、在家监护人沟通,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经常和他们谈心、交流,听他们述说心中的烦恼,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用自己的真诚打开他们尘封的心扉,用自己的学识启动他们智慧的闸门。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亲情传递。
为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灵的关爱,留守儿童之家设有免费亲情**,实现和在外务工的父母无障碍沟通。学校每学期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对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交流管教孩子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通过定期家访,特别是充分利用外出打工父母回家的时间及时与他们沟通,让学校和家庭能够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4、社会关爱。
学校将社会的关爱传递给每个“留守儿童”。2023年春聘请县关工委法制辅导员来校进行法制宣传,法制教育科主任作“青少年要加强个人道德品德建设”的主题报告,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同学们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就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以德立人,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体系。作为小学生要从小事做起,培养自理、自立能力,明辨是非善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自觉地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重老师,志存高远。学校还将社会的温暖即时送达到每个“留守儿童”,对特困的“留守儿童”联系社区、关工委等社会的力量给予助学,解决其生活、学习中的困难。
四、为他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安全管理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更是学校教学秩序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留守儿童”因其具有各方面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该校针对实际情况,每天实行教师值日负责制和路队护送制,还和低年级 “留守儿童” 的监护人签订接送协议,要求他们按时接送,有力地保障了他们上学、放学的安全。
学校充分利用校会、国旗下讲话、晨会、班队活动等各种途径深入持久地对“留守儿童”开展全方位安全教育指导,同时向全体学生家长印发了《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对家庭教育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要求,将安全教育宣传工作深入到了每个学生家中,要求学生家长监管到位。学校还和社区联系,寻求社区对学生安全教育的支持配合,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来监管学生的安全行为。安全教育宣传周密细致,安全工作扎实有力,师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得到长久保持。
“留守儿童”给教育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我们要将各项工作做细、做实的精神,用温暖的亲情、浓浓的师爱、有效的方法点亮孩子心中的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让他们的童年生活不再灰暗、纯真的童心不再孤独。
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
作者 赖静。广东教育 综合 2010年第11期。一 留守学生的情况。目前,我班有留守学生13人。留守学生中,父或母单方在外务工的占79 父亲外出的占84 单亲家庭占21 留守学生临时监护人为祖辈的占73.7 是亲戚朋友的占26.3 二 留守学生的问题。一 留守学生的学习缺乏上进。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
“留守学生”教育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 留守孩子 这一特殊群体。市教育局 远瞩,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实施 留守孩子关爱工程 方案。此方案的提出是学校教育的警世钟,是留守孩子的急时雨。以下是我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进行的一些 仅供参考 一 留守...
“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方案
留守学生 教育管理方案。留守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文件精神,保障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健康成长,促进我校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全面有效地开展,现就切实做好我校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 领导机构。1 组长 尚兴和,男,中 员,政工副校长,负责 留守学生 教育和管理工作全面...